红楼梦第七回经典场景分析(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1)

上一节我们说《红楼梦》的作者借情缘是所谓“镜中月,水中花”来比喻自己与“太子大宝”的缘分,同时也是说作者自己与太子妃瓜尔佳氏的缘分,这是一句双关语。因此,脂砚斋才感觉《红楼梦》还是用《石头记》最为合适,故仍用《石头记》。

现在我们再来看,“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首先要说,康熙朝的几位争夺皇位的皇子,都和他们的父皇康熙差不多,迷信得很,大阿哥用魇镇的方法害太子,家中还养着巫师。八阿哥,九阿哥也是找来了江湖术士来给自己算命,太子也不例外。所以太子把成功与否,看做了“缘”在起作用,而没有看到是人在起作用;不是命运在起作用,而是自我在起作用。于是太子便怀疑,若说没有缘份,为什么偏偏立我为太子?若说有缘份,为什么立了太子,却总也不能继承皇位?老皇帝为什么总也不死呢?哪有近四十年的太子还是太子的呢?所以“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太子整天唠唠叨叨,怨天怨地。另一个太子妃却提心吊胆,时刻计挂“今我等不能生矣!”

红楼梦第七回经典场景分析(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2)

这样的生活,压力太大了,既便是无比的富贵,但又有什么意思呢?《红楼梦》第七回,宝玉第一次见秦钟,有这样一个情节,很重要。接下来宝玉心里说道:“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绵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

这里再一次地说自己是根“死木头”,注意“死木头”这三个字。再一次地照应了第五回钗黛判词的那幅画:“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所谓的死木头,是指朽了的木头,枯木头是也。木头怎么能有死活之分呢?活木头又指什么?是指树吗?死树又指什么?这里显然不是指树,按照汉语的语法说不通。树可以用死活区分,木头没有死活之分。“死木头”是指没用的朽烂的木头、枯木,“朽木不可雕也”。这是作者感觉到观者不容易理解,第五回判词的“画着两株枯木”是什么意,故意在第七回的时候直接写出来,提示我们。这就象我们不能理解,“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样,作者在第十三回的时候,用“更衣”和“遗簪”这样的情节来提示我们。如果这两个情节没有被删除的话,所谓的“头一页上面画两株枯木”,“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互相照应的关系。

红楼梦第七回经典场景分析(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3)

同时,在宝玉这段心理描写的后面,脂砚斋又给了我们提示:“一段痴情,翻‘贤贤易色’一句筋头,使此后朋友中无复再敢假谈道义,虚论情常。此是作者一大发泄处。”

关于整个这一大段的宝玉的心理描写,批者脂砚斋都是不认可的,他认为这是作者故意反着写的,让我们不要看书的表面,正面,要翻过一个“筋头”来,看书的背面。我们看“贤贤易色”四个字。出自《论语》,子厦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红楼梦第七回经典场景分析(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4)

《论语》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待妻子要看中她的品德,而不是看中她的姿色;对待父母,要竭尽所能地孝顺他们;对待皇帝君王,需要献出生命;对侍朋友,要言而有信。对于这样的人,我就可以说,他虽然没有上过学,受过教育。但我要说,象这样的人,他比那些上过学,接受过教育的人,还要有德有行呢。

作者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节分解。

【喜欢我的别忘转发,加关注噢,敬请提出不同观点。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