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西汉朝代的开国功臣,古代著名兵权谋略家,因为他优秀的军事才能而被后人称为“兵仙”。他和萧何、张良三人并誉为“汉初三杰”,对刘邦开辟西汉王朝有重大贡献,其用兵之神更让刘邦钦佩不已。

刘邦曾对臣子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啥意思呢?就是刘邦本人都承认,韩信用兵如心,能够团结带领百万军人,出战必定胜利,攻占必能赢取,刘邦在这方面根本不如韩信。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1)

韩信画像

如果你经常看楚汉的电视剧,你可能会觉得刘邦不厚道,韩信对他如此有功劳,最后还惨遭他的毒手。可实际上,刘邦当时杀的都是异姓诸侯王,怕的是他们对新政权有所觊觎。

而刘邦的那些功臣,无论萧何、樊哙或夏侯婴等人,还是让刘邦痛恨的雍齿,他们都比刘邦活得要长,为何偏偏就韩信没能实现这样的结局?只能说韩信虽然厉害,但奈何有这么一位“奇葩”下属蒯彻

楚汉争霸后期,刘邦与项羽的斗争来到高潮,谁胜谁负即将揭晓。有一次,刘邦不小心被楚军给团团包围,困在了荥阳,他心里期待韩信快点来救援。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2)

汉高祖刘邦

可惜哪怕等到刘邦自己突破重围,韩信的援兵连影子都还没看见。刘邦这下可火大了,虽然撤掉了韩信的总司令职位,但仍旧保留他成为第二战场的主指挥。而此刻,刘邦依然在第一战场荥阳,和项羽相互对峙。

韩信听从刘邦的命令,做好进攻齐国的准备后,快马加鞭地带领军队到达齐国边境。

可在韩信来到齐国前,郦食其就奉命前去劝说齐王,让齐国向刘邦投降,一同抵御楚军。韩信其实也知道这点,于是来到齐国后便下令安营扎寨,等候郦食其的消息再做打算。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3)

蒯彻影视形象

韩信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也确实考虑周到,但奈何耳根子太软。韩信身边有位参谋长名为“蒯彻”,此人确实很有智慧,但却总是喜欢“带坏”他人,例如韩信。

蒯彻告诉韩信:总指挥大人,郦食其就是我军派去齐国的情报工作者,没曾想齐国太胆小了,说一说就愿意投降。我们这几万人打了几年,才解放不过五十座城池,而郦食其就动动嘴巴,就劝降了齐国七十多座的城池!我们如果不打这场仗,岂不是即被小瞧,同时也没了功劳啊!

韩信毕竟是“英雄”,英雄最怕无用武之地,且输给所谓的“文人”。所以听完蒯彻的话,韩信想也不想就决定带兵渡过黄河,准备向齐国发动攻击。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4)

兵神韩信

韩信这边是浩浩荡荡了,可郦食其就非常悲惨了。本来郦食其已为刘邦立下功劳,成功劝服齐国投降,自己都坐上了齐国的宴席,准备喝汤吃肉。

没想到齐王一听韩信带兵袭来,以为自己被郦食其给耍了,当场气得把郦食其丢进锅里,煮成了一锅汤。韩信的鲁莽,不但让刘邦损失一大谋臣,而且导致齐国选择了项羽,一同对峙汉军。

不过韩信实在勇猛,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打了半年仗,不但成功占领了齐国,还击杀了项羽的大将龙且,为刘邦立下重要功劳。但与害死郦食其一事相比,韩信在刘邦眼里顶多就是“将功抵罪”罢了。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5)

刘邦影视形象

可韩信不这么想,他还特意向刘邦邀功,让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刘邦也是气笑了,心生对韩信的杀戮之心,幸好被张良制止,暗示和项羽决战关键时期,切勿节外生枝。

刘邦觉得张良所说有理,为安抚韩信,让他乖乖地继续卖命,便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还带去了“王印”作为权力的证明。

刘邦想着韩信这家伙成了齐王,要权有权,要名有名了,这下应该可以老老实实地跟着自己打天下,一同对抗项羽了吧!可事实证明,刘邦想对了韩信,却没有想到韩信旁边可有一位“耳边人”蒯彻。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6)

楚霸王项羽

公元前205年,项羽的楚军被汉军击溃,刘邦乘胜追击,两军一路打到了阳夏,即如今的安徽省地段。为了彻底击败项羽,刘邦命令韩信和彭越两人出手,三人一同围攻楚军,绝不让项羽有存活的机会。

韩信收到刘邦命令,刚准备好要出兵,蒯彻就告诉韩信:齐王,您的面相只能封个侯爵,但您那宽厚的背影,应该是能成为真命天子。现在是您的重要时刻,帮助刘邦,天下便落入刘邦之手,帮忙项羽,则天下就是项羽的!咱别将天下拱手让人,干脆自立为王,与他们三分天下!

韩信一听,心中大受鼓舞,我凭啥听你刘邦的命令,我明明比你厉害多了,这天下自然也要有我的一份。因此,韩信故意迟迟不派兵支援,这让刘邦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7)

韩信影视形象

而彭越看韩信没出兵,自己干脆也跟着违抗命令,军队也停着不动。

刘邦有点无奈,询问张良这下该怎么办啊?张良只好如实相告:大王,眼看楚军就要被咱彻底击败了,而韩信、彭越这些人没有正式封地,他们不肯为您卖命。眼下只好先同意共分天下,并答应将来扩大他们各自的封地。

刘邦听完张良的分析,心中对韩信和彭越大骂一番,但此时不由他想太多。刘邦一咬牙,告诉韩信和彭越:你们俩前来助我干掉项羽,日后便与你俩共分这天下。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8)

项羽影视形象

一听刘邦同意“分天下”,韩信和彭越屁颠屁颠地带兵前来,把项羽逼得乌江自刎,楚军彻底失败。此后,刘邦也算履行了承诺,将韩信封为“楚王”,地位和权力更胜以往。

不久后,韩信就被人告发说要谋反,刘邦不知道要如何对付他。这时刘邦的谋臣陈平献计,他说:大王,您假意邀请韩信出去游玩,等他一来,我们就当场把他抓起来。之后,如何处置韩信,还不是您说的算。

刘邦觉得此计可行,便按照陈平的计谋行事,果真把韩信给抓捕了起来。此刻韩信发出了流传千年的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9)

刘邦与韩信对峙

听这一句名言,韩信似乎在表达无穷的悲恨,自己忠心一片,而你刘邦却没能看懂。但实际上,刘邦也没杀死韩信,只是将他贬职为淮阴侯。

而韩信是否有谋反之心,答案是肯定的,这家伙真的是想造反。公元前197年,陈豨起兵造反,刘邦只好亲自带兵前去镇压。

带领打仗,刘邦怎么能不想到韩信,于是在出发前便通知了韩信。可韩信并不想去打仗,他借口自己生了大病,全身无力,不能跟随大王征战。

刘邦以为韩信真的生病了,就没有太在意,让韩信好好养病,等他凯旋归来。谁知,韩信不但装病,而且私下派人和陈豨取得联系,想要来个“双管齐下”。陈豨在外拖住刘邦,而韩信则趁机杀掉吕后和太子,瓦解刘邦的天下。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10)

吕后影视形象

韩信和家臣们商议,决定家传圣旨,把长安各地的犯人都释放出来,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给自己卖命。只要陈豨一声令下,韩信就冲进宫里,把刘邦的老婆和孩子通通杀光。

没曾想,此时一位家臣因得罪韩信,被韩信给关了禁闭。家臣虽然被关禁闭,没有了自由,可他还有个弟弟啊。于是这位家臣把消息透露给弟弟,让弟弟赶紧向吕后等人揭发韩信的阴谋。

吕后得知韩信要谋反,心中震惊不已,如今丈夫刘邦又远在外征战,韩信又手握重兵,他的威胁非常巨大。

吕后急忙召见丞相萧何,询问萧何如今该如何是好?萧何想了想,便心生一计,悄悄地告知吕后配合他演一出“好戏”。而正是萧何想出的这出“好戏”,最终结束了韩信辉煌的一生。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11)

萧何影视形象

吕后召见萧何的第二天,朝廷传出刘邦战胜陈豨,即将凯旋归来的消息。此刻韩信心中仍旧存疑,毕竟陈豨那边根本没有消息啊。

随后萧何亲自写信给韩信,跟他说:兄弟,我知道你身体不太好,但过几天大王就要凯旋归来了,你得来一起庆祝庆祝啊!

有了萧何的信件,韩信自然是相信“刘邦击败陈豨”的事实,当真去往长安参加“庆功宴”。谁料,刚走进宫里,吕后就派兵将韩信五花大绑,直接在乐钟室里杀死。

韩信死前悔恨地大喊:我不该不听蒯彻的话,现在败在一个女人手里,当真是天意啊。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12)

齐王韩信

刘邦对韩信口中的蒯彻很感兴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多次成功蛊惑韩信造反。于是刘邦全国通缉蒯彻,势必要见识下这个人,看他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蒯彻被抓捕后,他告诉刘邦:盗跖的狗总是对着贤王尧帝咆哮,难道是因为尧帝他不够圣明吗?只是因为狗是被盗跖所喂养的罢了。我当时的君主是韩信,而不是陛下您,所以我必定要跟从韩信的心。

蒯彻这家伙几句话,不但把谋反的责任都推到韩信身上,而且向刘邦传递出了“我是个听话的忠臣”的意思,反而受到刘邦的欣赏,最终被无罪释放。可怜的韩信,最终独自承担了“谋反”的责任,性命也保不住。

韩信一段黑历史(韩信不作不死的)(13)

悲催的兵神韩信

在现实里,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蒯彻”这样的人,他们非常善于为自己的目的“谗言”。就像蒯彻唆使韩信谋反,假设韩信谋反成功,他自然就是大功臣,能够位居丞相,如果韩信谋反失败,他混个一官半职也很容易。

所以“谋反”对蒯彻而言,它无论成功与否,都能带给他一定的利益,而不会有太大的恶果。反倒是一代兵神韩信,在“谋反”的道路上不成功便成仁,他的风险要远远超过蒯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