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高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血常规白细胞高)(1)

很多儿科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

家长抓着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急吼吼的闯进诊室,「医生,我家娃细菌感染了,要不要吃抗生素啊」?接过化验单一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孩子精神状态良好,也没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某些家长甚至部分医生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分析的片面性,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很常见。

血常规,到底查什么?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判断细菌感染吗?到底如何解读白细胞结果呢?

血常规,查什么?

白细胞高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血常规白细胞高)(2)

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白细胞高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血常规白细胞高)(3)

电子显微镜下的血细胞

上面这张血常规化验单,有22个项目,看似复杂,其实里面只包含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三大类细胞计数及相关信息。其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重要的参考资料。

常见的白细胞升高的原因

先来看看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Mayo Clinic)是怎么说的。

白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

· 身体在和感染斗争,需要更多的白细胞。

· 有些药物会使白细胞增高。

· 骨髓出现问题,使白细胞的制造增加了。

· 有些免疫疾病会使白细胞质造增加。

导致白细胞升高的一些具体的疾病有:

· 过敏(尤其是严重的过敏反应);

· 白血病;

· 药物:激素;

· 感染:细菌及病毒;

· 红细胞增多症;

· 风湿性关节炎;

· 抽烟;

· 紧张及压力,

· 结核病等。

2007年在美国家庭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曾指出:单凭白细胞的升高、降低无法判断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在不结合临床及其它化验时,是毫无意义的。

如何解读白细胞结果?

1.儿童白细胞参考值很多家长会用成人的指标来判断小儿的化验值,其实小儿各年龄段血常规中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数值都不一样,很多医院甚至某些儿童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数值为标准值,这也是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

白细胞高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血常规白细胞高)(4)

各年龄段白细胞的正常值 (图片来源《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需要特别指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存在两次交叉: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4到6天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基本相等,以后淋巴细胞继续增加,增至约占白细胞60%。此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多,至4到6岁两者再次达到相等,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加,逐渐达到成人比例。

经常会有患儿家长拿着三四岁孩子淋巴细胞60%左右的报告单,问是不是病毒感染,其实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在儿科,某些指标的参考值随年龄在变化。

白细胞高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血常规白细胞高)(5)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两次交叉

2.婴幼儿的白细胞计数超过一万五,且伴随39度以上的高烧还是要小心严重的细菌感染。

在白细胞升高时也要看白细胞的分类,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各占50%,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或有不成熟粒细胞可能会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但这些不结合临床一点意义都没有。病毒感染时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复杂,可以是升高、正常或低于正常,或白细胞分类里的淋巴细胞升高。通过血常规报告机械、简单地判断感染病原体不可取。

更多精彩内容可查看“禾医助”app哦!

血常规的检查时机

一般来说,在感冒、发热的12小时内检验血常规的意义不大,因为这时体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刚反应没过久,还处于继续的反应中,没有稳定下来,这时查,会有误导作用。比如,病毒感染早期,中性粒细胞还没有下降,有时甚至因为炎症问题,还有升高的表现,白细胞数量还是很高,这时如果查了血,可能误以为是细菌感染了。

对儿科医生来说,我们不应该在儿童发烧时就去做个血常规,白细胞高就开抗生素,一定要回归临床,结合检查、症状、病史等做出综合判断。

而对于患儿家长,也不应该擅自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无穷。如果身体没有异常症状,轻微的异常结果是没必要担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