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总数是怎么回事?

文|杜德春

菌落总数什么样子(菌落总数是怎么回事)(1)

菌落总数什么样子(菌落总数是怎么回事)(2)

菌落总数什么样子(菌落总数是怎么回事)(3)

菌落指数:是指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或食品加工完成后,检验食品上面的细菌指数;是检验与监督食品加工者食品卫生与加工环境等各种卫生清洁程度的体现。

一:食材源头品控

二:生产环境

三:生产物料

四:产品的科学工艺

五:细菌学与微生物学

六:食品营养与细菌霉菌的博弈科学。

微生物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微生物指标可反映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食品中的细菌可能来自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污染,各种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并不断地利用食品中的丰富营养进行侵入、生长繁殖,最后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

生物(醋酸杆菌,酵母菌等)和使食物变质(霉菌,细菌等)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

GB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菌落总数的概念:菌落总数(aerobial plate count )是指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表面积(cm2)或体积(m3)内,所含有的能在某种培养基上经一定条件培养后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常用的致病菌是真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

(2)铜绿假单胞菌通称绿脓杆菌;

(3)沙门氏菌;

(4)志贺氏菌;

(5)链球菌。

(6)黄曲霉菌。

(7)芽孢菌。

(8)肉毒杆菌。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后,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上,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

肠杆菌科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统称为大肠菌群 。它们均来自人或温血动物肠道,不形成芽孢,在35-37℃条件下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些细菌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常居菌,它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故以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卫生指标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具有广泛的意义。

3、致病菌

致病菌即是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大肠菌群检验呈阳性,并怀疑食品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时可进行致病菌检验。在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中,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四种,致病菌不允许在食品中检出。

菌落总数(colonies number)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菌落总数 - 单位

菌落形成单位叫做CFU。CFU的含义是形成菌落的菌落个数,不等于细菌个数。(比如两个相同的细菌靠得很近或贴在一起,那么经过培养这两个细菌将会形成一个菌落,此时就是2个细菌,1CFU)。菌落总数往往采用的是平板计数法,经过培养后我们数出平板上所生长出的菌落个数,从而计算出每毫升或每克待检样品中可以培养出多少个菌落,于是以CFU/ml或CFU/g报告。

菌落总数 - 作用

菌落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对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菌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细菌菌落的特征描述应当包括:

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状态、边缘特征等。常用的描述词汇如下:

大小:菌落覆盖的范围,一般描述菌落的直径即可。

形态:指菌落的外观形状,常用词汇包括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形状不规则等。

颜色:包括正反面颜色,即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颜色,常用词汇包括:白色、乳白色、红色、粉色、黑色、无色等。

光泽度:指表面有无光泽,可直接描述为菌落表面有光泽、无光泽、表面光滑、粗糙等。一般有荚膜的菌落表面有光泽,无荚膜的菌落表面无光泽。

透明度:描述菌落透光的性质,常用词汇包括: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质地:指菌落的粘性、脆性等,常用词汇包括:蜡状、干燥、易挑起、粘稠感等。

隆起状态:指菌落切面的形态,常用词汇包括:隆起、凸起、扁平等。

边缘特征:指菌落周边的形状,常用词汇包括:波状、完整、粉粒状、啮齿状等。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最大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所允许的最大添加量。

最大残留量

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A.1 表A.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A.2 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A.3 表A.2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A.4 表A.3规定了表A.2所例外的食品类别,这些食品类别使用添加剂时应符合表A.1的规定。同时,这些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A.5 表A.1、表A.2未包括对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和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A.6 上述各表中的“功能”栏为该添加剂的主要功能,供使用时参考。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项目检测值为0.59g/100g,超过国家标准值≤0.25g/100g,不符合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的规定。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丙酸类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作防腐剂,对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糕点、面包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最大使用量为0.5g/kg;丙酸钙及其丙酸类的最大使用量2.5g/kg。长期大量食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的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杜德春:

焙烤食品工程系统博士;

焙烤食品配方工艺博士;

面包蛋糕(焙烤食品)首席资深防腐技术博士;

面点面食工艺配方首席资深技术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