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清代康熙时期的名臣,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以试策论举于乡,康熙九年(1670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直隶巡抚,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为官五十年载。然而,时人和后世对他却毁誉参半,李光地去世后,康熙评价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雍正在其祭文里赞扬他是“一代之完人”,时人杨名时称赞他“先生之在官也,公忠易直,论人言事,无所依回,一不掩其是非之实。”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最后的结局(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1)

可民间故事中,李光地却被塑造为爱耍官威、为人阴险的形象,他与陈梦雷的“蜡丸案”为其招了不少“黑”,在《集美民间故事选》中还有一则名为《李光地泼屎白己跪》的民间故事,讲述的就是李光地树官威却弄巧成拙的事情。现今的历史学研究者对李光地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主要侧重于他对康熙朝吏治的贡献。康熙十九年八月(1680)至二十五年十月,李光地任内阁学士,此间,他经常向康熙谏言,为康熙出谋划策,颇受康熙的赏识与信任。具体言之,李光地的功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最后的结局(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2)

一、三藩之乱时,福建耿精忠叛,李光地赴福州与陈梦雷密议入闽破敌之策,康熙为之动容,说“深为可嘉”。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清军复福州,第二年康熙即任命李光地“著额外升为学士”。李光地任学士时,每每廷议政事时,不随波逐流,反而很有主见,他为清廷平复台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说服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衔,率部攻打台湾。二、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李光地任直隶巡抚期间,由于政绩卓著,多次受到康熙的褒扬,“身劳而心安则为之,利少而义多则为之”,康熙称其为“名臣”。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最后的结局(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3)

三、李光地不仅在政治上为康熙提供不少谋略,他在学术上也深受康熙帝的倚重。他经常被康熙帝召入便殿研讨义理。康熙帝所御定的书籍多指派他来参定,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五月,李光地受命主持纂修《朱子全书》,此外《周易折中》、《性理精义》等均为李光地校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康熙帝称赞李光地“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同年五月,李光地病逝,享年77岁,康熙帝特颁谕悼念,“惟朕知卿最悉,亦惟卿知朕最深。” 雍正初年,加赠李光地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