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汪亮亮 胡秀文

近日,环太平洋地震频繁。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6级地震,18日中国台湾地区发生6.9级地震,当地时间19日,墨西哥发生7.7级地震。地震频繁发生,地震带进入活跃期了吗?墨西哥历史上有三次大地震都在9月19日,是巧合吗?带着这些问题,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王墩教授,请他为我们解答。

王墩教授主要从事观测地震学、人工智能地震学和地震地质等研究。

极目新闻记者:当地时间9月19日墨西哥发生7.7级地震,这一天是墨西哥两次大地震的纪念日。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8.0级地震,造成数千人死亡;2017年9月19日发生7.1级地震,造成360多人死亡。三次大地震发生在同一日期,这个特殊的日子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这是巧合吗?

墨西哥7.7级大地震(墨西哥三次大地震发生在同一日期)(1)

9月19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室外避险的人们相互安慰(图片来源:新华社)

王墩:应该是巧合。三次地震发生在同一日期是统计学上的巧合,还有其他统计学上的巧合事件,例如油价上涨与地震的关系。统计地震学家庄建仓教授等人做过相关研究,使用2003—2015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油价上调与全球大震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但这是统计学上的伪相关,并没有明确物理关联。

极目新闻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台湾、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是否说明地震带进入活跃期?

王墩:现在的全球地震活动还算在正常范围。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发生七八级左右的地震是很正常的。台湾花莲地震6.9级,台东6.5级,都不算大地震。我们一般认为,7级以上地震是大震,八级、九级是巨震。墨西哥发生的7.7级地震是大震。

至于是否进入活跃期,可以对比2004年印度洋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9.3级地震,震中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地震及其产生的海啸波及周边的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之后的余震震级也达到七八级。自这次9.3级印尼大地震后,印尼地区的地震活动明显活跃。

一般来说,发生八九级地震,之后会有一系列强余震,这样的事件才会使区内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

墨西哥7.7级大地震(墨西哥三次大地震发生在同一日期)(2)

台湾地震造成高寮大桥断裂(图片来源:中时新闻网)

地震发生后,我们关心的是,这个地震是后一个强震的先兆还是主震,随后区内的地震活动会慢慢平息。像台湾地震,一般我们认为主震已经发生了,地震活动强度在慢慢减弱,目前没有表现出后面有更大地震发生的特征。

极目新闻记者: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气候变化与地震有关吗?

王墩:气候变化与区域地震有些许关联。例如南极冰盖上有微小的冰震。随着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加速,冰震活动有所增强。冰震是冰破裂、融化引起的震动,与地震不同。气候的变化是长期的,目前没有研究指出它与大地震、破坏性地震的关联。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