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苗保平(网称心若无尘)。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阅读鲁芳所著《每天学点心理学效应》一书,今天是该书的“第三章人际交往必知的心理学效应”章节内容。

每天读懂一点创意心理学(跟着无尘读好书)(1)

瀑布心理效应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历史上的平原君赵胜是个爱才鄙色之人,很多贤人オ子都因此而前来投奔他。住在他家隔壁的邻居是一个瘸子。一次,平原君的一个小妾在楼上赏风景时,看见了走路一瘸一拐的瘸子,便忍不住大笑起来,还将他讥讽了一番。这位邻居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屈辱,正所谓身残志不残。于是,他找到平原君赵胜,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不满,要求平原君杀了这个说话没有分寸的小妾。虽然很为难,但是十分珍惜贤士的平原君最终还是斩了自己的小妾,并且登门向邻居道歉。

历史上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在战国时期,楚王宴请大臣们喝酒。就在大家酣畅淋漓之时,烛火灭了。黑灯瞎火之时,一位喝醉酒的大臣便趁机拉住了楚王的一个妃子,慌乱之中妃子在与他撕扯的同时,拽下了大臣的帽缨。妃子向楚王哭诉,要求惩办这个色胆包天的大臣。但是楚王反而对众大臣说:“大家尽情豪饮,何不都将帽缨摘下?”当烛火再次点亮时,众位大臣们都已经摘去了帽缨。后来,这位大臣为报答楚王当日的恩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楚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瀑布心理效应:第一个故事中的小妾因为说话不注意分寸,惹来了杀身之祸;第二个故事里,楚王的一句话避免了大臣在众人面前丢脸和受罚,换得了这位大臣后来的誓死效忠。这就是一句话的效果,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瀑布心理效应”,字面解释为:瀑布的表面平平静静的,但实际上瀑布下面早就浪花四溅了,也即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信息被接收后引起了对方剧烈的心理反应,从而导致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一样,原本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在听者那里或许会引起很强烈的心理反应,这就是“瀑布心理效应”。

在日常交际中,一句话的分量在不同的人心里是不一样的。比如,作者的一个朋友曾经遇到过一件类似的事:那天,几个大学时期的好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大家说到涨工资的事儿。月枚说她要好好工作,努力提高业绩,争取早点涨工资,大家也都说“是啊!是啊!”可偏偏这个时候有人说了:“只有那些家境困难,看重物质生活的人才拼命赚钱呢,工作有时候是要用来享受的。”月枚的脸色顿时大变,“噌”地站起来,转身就准备离开,那个说话的人也愣在那里,其实他的重点是在后面,本无心要惹月枚生气的。还好,身边的小南拉住了月枚。说话的那个人是小南的男友,他反应过来后连忙向月枚道歉,但是月枚的情绪明显已经受到了影响,虽然勉强留了下来,后面再没怎么说话。这件事她在作者面前唠唠叨叨了半个多月,语气里满是对那个人的愤懑。

可见,一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注意掌握说话的分寸是多么重要。我们在平日里不管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人,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要把握好说话的方式,掌握好分寸,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刺伤了别人,再多的道歉都无法弥补。不仅如此,好人缘也会离你而去,当你成了一个不被大家欢迎的人时,就没办法结交朋友了。

每天读懂一点创意心理学(跟着无尘读好书)(2)

解读:

大唐诗人李白成写过一首《望庐山瀑布》的七绝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赞美庐山瀑布水流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的气势。所以,人们很少会想到瀑布的表面平静。

而瀑布心理效应却向我们揭示了平静背后的风险,“祸从口出的”危害。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很难把握每句话都是那么得体,所以,瀑布心理效应从另一方面提示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总是“对号入座”,造成自己和朋友的不开心。

当然,“瀑布心理效应”更重要的作用是提醒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还是要嘴上留德,尽量照顾不同人的感受。

2022年8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