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时,我在广播中听到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非常喜欢,很快就背诵了。
查阅有关资料,又知道毛主席是在鉴赏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后,反其意而写的一首词。为什么反其意?先请品读陆游的原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词以梅花自喻,咏叹梅花的孤寂凄苦,喧泄胸中的不满和遭受的排斥打击、抑郁不得志。感叹人生失意,遭遇坎坷,寓情于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托物明志,赞颂梅花不屈不挠志向高远的精神,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操和高洁的人格人品。基调缠绵哀婉。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主席的眼光和胸襟当然与陆游不同。
1962年,新中国遭遇三年困难时期,一直称之为老大哥的苏联在这危急时刻,竟然背信弃义,撤走了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加之近邻印度以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挑起事端,中国面临“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难局面,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重重困难面前,毛主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带领中国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普遍赞誉。在严峻形势面前,毛主席的这首词问世了。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内外反华势力甚嚣尘上,毛泽东这首咏梅短词,妙在“反其意”。这一“反”,跳出了寂寞、无奈与无为,变为“送”春、“迎”春、“俏”春、“报”春、“笑”春。梅花,成了结束一个季节、一种气候,开始一个季节、一种气候的标识性存在。辞旧迎新,革故鼎新,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神来之笔。一“俏”一“笑”令人耳目一新,凸显了骨力遒劲、伟岸飘逸的艺术神韵,也彰显了最后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坚定信念。
欣赏了这首词,再说说和毛主席的家事有关联的一段往事。
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礼堂观看了话剧《弃儿》,该剧的主角是一个才9岁的小孩,演得很成功。毛主席打听后得知,女孩叫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的后代。毛主席在窑洞接见了这对母女。
小女孩的母亲张文秋,那可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先后四次因工作需要,与他人装扮夫妻,从事搜集情报、收发文件、上传下达领导指示等革命工作,频繁出现在武汉、重庆、香港等重要场所。离休时,享受正部级待遇,99岁逝世。
张文秋的大女儿刘思齐1949年10月15日与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结婚。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才半个月。朝鲜燃起战火,毛岸英告别新婚妻子,义无反顾走上抗美援朝战场。
一年后的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光荣牺牲。刘思齐尽管是一年后才知道这个消息,她始终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不相信,走不出。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多次劝慰,送她去莫斯科大学读书,然而她一直沉浸在难以自拔的沉痛之中。1959年,刘思齐以烈士的家属到朝鲜,第一次凭吊毛岸英陵墓。
一直把媳妇刘思齐当做女儿对待的毛主席,看着她年龄一天天变大,多次劝她改嫁未果,自己主动为她选取对象,并要她的母亲张文秋出面做女儿的工作。
在《卜算子.咏梅》词面世不久的1962年2月,32岁的刘思齐和30岁的空军学员杨茂才(正团职)走进婚礼殿堂。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到场。他抄录了这首词表示祝贺。鼓励他们夫妇,要像梅花一样,不畏风霜,凌寒斗雪,挺直脊梁做人,克服千难万险做事。
刘思齐再婚后养育了2男2女。长子杨小英,夫妇俩为纪念毛岸英而取名。2006年,76岁的刘思齐再次踏上朝鲜,凭吊毛岸英烈士。她的同母异父的妹妹邵华嫁给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生子毛新宇。2022年1月7日,92岁的刘思齐逝世。
漫漫人生,命运多舛,岂能都是七彩?人生况味,岂止品尝五味?
这一个个平凡人留下的人生轨迹说明,伟大来自平凡。只有勇于奉献,甘当铺路石的人,才能够尽享“她在丛中笑”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