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成功为一名被颈椎病困扰7年致行走困难的患者,实施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解除了患者多年病痛困扰,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重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这标志着该院骨外科手术水平再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4岁的苏伯,因7年前开始出现四肢麻木、乏力、行走困难,持物不稳,双足“踩棉花感”,在当地医院就诊,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且逐渐加重。多年来,苏伯四处求医问药,均无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被病痛折磨的苏伯几近绝望。来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就医的最近一周,苏伯无明显诱因出现症状加重,行走困难也越发明显,焦虑的苏伯和家人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慕名来到肇庆市二医院骨外科就诊。骨外科医生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并予以完善相关检查,诊断苏伯为:脊髓型颈椎病;颈5/6、6/7段椎管继发狭窄症;继发性颈5/6、6/7段脊髓损伤。

60岁以上的颈椎病患者会自愈吗(老者7年颈椎病痛致行走困难)(1)

患者术后照片。

明确诊断后,医院骨外科团队在科主任黄绍贤主任医师的主持下,对苏伯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讨论分析。考虑到苏伯为多个节段(C3-7)脊髓型颈椎病(3个以上椎节受累),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椎管狭窄和脊髓损伤,临床症状较严重,脊髓压迫来源于后方等因素,大家一致认为保守治疗效果差,建议行手术治疗。在详细交代病情,并取得苏伯和家属同意后,院方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为苏伯行“颈后路颈3-7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术程顺利,术后第一天,苏伯四肢麻痹、乏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肢端活动情况明显改善;术后一周,患者即可佩带颈托、借助助行器步行,四肢肌力、肌张力明显改善,四肢麻痹症状明显缓解,行走困难解决。苏伯和家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据黄绍贤主任介绍: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椎板一侧切开,使椎板向后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

此手术适应症状包括:

1.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狭窄范围在3个节段以上(甚至全颈椎广泛退变增生并有脊髓压迫)的患者;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呈连续型、混合型或间断型,累及范围广泛;

3.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至少有3个或3个以上椎节受累;

4.黄韧带钙化症,需后路减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黎树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敢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