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很久:勤奋的小郭为什么得不到晋升?

同事小郭是典型的“忙人”。从早忙到晚。早上一上班,当多数人还处在未进入工作状态的前半个小时中,小郭就开始四处联络了,要么跟别的部门员工沟通昨天的工作遗留问题,要么跟领导汇报当天的工作计划;中午吃饭常常是最晚到食堂的一拨人,时常胳膊窝里还夹着笔记本,晚上经常加班,一天下来,大家总能看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

可是,相比于同时期进公司的其它大多数双非院校的年轻人,毕业于985院校的小郭,工作了十二年了,换了几个部门,却没有脱离基础岗位,也没有得到晋升。

为了解决我的困惑,我一度留心观察了小郭好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可能是小郭起点比较高,所以经常看不上别人做的工作结果,很多工作干脆自己干了,做得越多,领导就把更多的任务交给了她,因此,小郭做的很多工作,都非常细致,但是很繁琐,而且越来越忙。

这也是职场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会的越多,做的越多,最后陷入了繁杂的琐碎工作中,没有了自我思考的时间,更没有时间充实自己,获得成长和进步。

该怎么避免这种局面呢?

一个人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会的越多干的越多)(1)

01 排除紧急事件的干扰

巴菲特曾经给人上过一课,他让询问者列出了自己的25个目标,然后在这些目标中选择前5个最重要的,随后他告诉对方接下来做两件事:

一、不惜一切代价放弃为后20个目标付出的一切努力;

二、全身心投入前5个目标中。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公平到所有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一秒钟也不差。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在工作的时间里,到底能处理多少事情,这些事情会为我们带来多大的收益?

而且只考虑工作的时间,不要轻易把工作带到下班后,因为下班后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和朋友相聚,以及学习自我提升,这些也很重要。

很多人都知道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处理,但是工作中有很多事情就是很紧迫,当领导或者客户急得快蹦起来的时候,紧迫的事情又都变得很重要。

其实对于大多数环境,真正着急有重要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下面的方法可有效处理:

遇到紧急的事情,我们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尽可能多了解情况。假如你不是一个菜鸟,你就应该知道获取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信息有多么重要,因为我们往往会因为一叶障目的原因,无法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是及时跟上级和团队分享所有信息,尤其是及时向上级做汇报。个人的思维和习惯在短时间内是有局限性的,不要觉得你迸发的小宇宙能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大放光彩,要相信团队的力量;

最后就是决断,要快速做出决定,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这个时候不要关注解决是否完美,快速处理是第一要义,先完成,再完美。

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应对绝大多数紧急的问题了,接下来,就是把工作中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列出来,学会放弃这些工作。

一个人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会的越多干的越多)(2)

02 干掉高投入、低产出的任务

高投入、低产出的任务一般特征是:随着岗位层级的提升,逐渐减少。

比如基层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大多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很难取得让人瞩目的成果,一旦做不好还会受到批评,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但是CEO做的事情大多是短时间的投入,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开篇说到的同事小郭,面对的很多工作就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任务。

之前有一篇报道说的是王健林的一天,早上4点起床,飞行6000公里,经过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晚上7点回家加班。

王健林的工作是典型的高产出。因为低产出的工作有人已经给他过滤掉了(后面会说到,这点很重要)

所以干掉高投入、低产出的方法就是:当大佬!

这当然是开玩笑的,大佬也是从基层做起的嘛。要干掉低产出的工作,需要清楚低产出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一般高投入、低产出的工作主要来源有两个:临时安排的任务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对于临时安排的工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溯源,找到最初安排工作的那个人,如果发现是大老板下的命令,想办法把低产出变成高产出;如果只是因为某个同事的突发奇想,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皮球踢回去。

比如,同事小王一次在会议上提出,某个产品可以改一下工艺,领导一听觉得这个办法值得一试,就安排给你做。这个时候你不要一味接受,当然也不能断然拒绝,可以申请小王一起参与,既然是小王提出来的,那么让小王一起来做,领导一般不会拒绝,甚至小王本人也愿意。

然后就是骚操作: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小王身上,慢慢地抽身离开

因为你必须清楚,这件事对于小王来讲,可能是高产出,但是对于你,是高投入,低产出。

对于日常工作中那些高投入、低产出的任务。重点要通过归纳总结提升效率,把高投入变成低投入。通过提升工作的高度,把低产出变成高产出。

拿我自己来说,对于很耗费时间的工作,我有一个很好用的办法,就是绘制一个时间维度分析表,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影响时间的因素,后面还有改善办法和升阶计划。用这个表,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的时间短板在哪,并针对这个工作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专项提升计划。这个方法我是从以前的一个降本项目中摸索出来的,觉得好用就普及到短板工作改进中,现在仍在用(如果有朋友需要的话可以找我要)。

一个人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会的越多干的越多)(3)

03 专注于高杠杆的工作

这里引用得到合伙人脱不花的观点: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才能逐步摆脱疲于奔命的状态。

比如说供应链不齐套造成的停工待料,本来是一件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所有人都一心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如果从结果的角度做一个复盘分析,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物流延时了?还是供应商生产周期变长了?还是供应商的原材料出了问题?这些都要按照逻辑关系追溯。

当事件过去后,不代表不会再次发生,将这些问题举一反三地列出来,形成纠错指导书,发放给员工学习改善。这样就把一个异常问题升级成了一个管理措施,赋予了其高杠杆的属性。

相对于很多公司的管理模式,华为的高层管理能具备很强的生命活力,轮值CEO制度功不可没,这一点对于我们就很有启发意义。

现在很多公司都有开例会、写周报的习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实施轮值主持例会或者轮值汇报周报的制度。让轮值人去搜集大家例会或周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会议中向大家做概述性的报告,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节约了时间。

最重要的是,将一件日常工作变成了高杠杆的管理习惯,对于实施者来讲,将是一件亮眼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还记得之前提到的,王健林的低产出工作被过滤掉了,那么你应该同样受到启发。

那就是,转移低产出的工作给别人,使自己能够专注于高杠杆、高产出的工作。这一点需要强大的辨识能力和掌控力,还需要跨部门协作的能力。有时间可以再写一篇文章来讲述,因为虽然这也很重要,而且是一个走向成功的必要阶段,但是,前提是我们需要先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本文中的内容。

一个人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会的越多干的越多)(4)

04 时间管理 思辨能力,是获得提升的最有效组合

这世界有太多的繁杂与喧嚣,面对时时刻刻发生变化的外在环境,找到不变的规律去适配才是最关键的。

不论是紧急事件的处理,还是高投入、低产出任务的终结,再到获取高杠杆工作,都有一个重要的内在解决办法,就是时间管理 思辨能力组合,也就是行知合一。这里我把行放在知前面,是因为很多事情只是一味地思考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先下手做了,才能获取第一感受,才能触动思辨的阀门,获取逐步提升和成长。

一个人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会的越多干的越多)(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