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这部剧最开始的名字是《大明皇妃·孙若微传》。这部改编自小说《六朝纪事》,讲述了明代宠妃“孙若微”自永乐起到天顺年间经历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五帝六朝的故事。

在剧中的孙若微,是一位很正派的人物,对丈夫有爱,对姐妹有亲,对公婆有孝,对臣子有敬,对子孙有呵护。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孙若微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在影视剧中,胡善祥被废的原因是与汉王有所勾结,而孙若微成为皇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皇帝的厚爱。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的真实的孙若微: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1)

《大明风华》中的孙若微

胡皇后“无过被废”

永乐十五年的时候,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瞻基准备娶妻,胡氏和孙氏为备选,和影视剧中一样,原本朱瞻基是意属于孙氏的。但是据说当时胡氏的小楼每天早上会有红白之气围绕,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吉兆,所以就以胡氏为太孙妃,而孙氏为太孙嫔。等到朱瞻基继位之后,胡氏成为皇后,孙氏成为贵妃。

其实,在明朝历代选后中都有“选献不选艳”的老规矩,史书上都记载皇后胡氏比较正直、严谨,而相比较于美艳、工于心计的孙氏,胡氏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更加适合皇后之位。

在史书的记载中,朱瞻基十分喜欢驾车游玩,对于这种行为,皇后胡氏经常进行劝谏,对于这种妻子皇帝自然是不喜欢的。而贵妃孙氏则比较善于揣摩朱瞻基的心思,善于逢迎。于是,朱瞻基便开始厌弃自己的皇后。不久之后,朱瞻基便以“未有子,又善病”为借口,让胡皇后请辞皇后位。在影视剧中朱祁钰是胡皇后的儿子,而在历史上,朱祁钰的母亲是贤妃吴氏,胡皇后只为朱瞻基生了两个女儿。

在《明史》中记载胡皇后被废的事情时说“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在胡皇后被废之后,作为当时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对胡氏还是十分欣赏的。史书记载,当时张太后会经常召胡氏回宫用膳,到了内廷朝宴的时候,也会将胡氏的作为安排在,当时已经成为皇后的孙氏之上。然而,张太后护佑得了胡氏一时,却帮不了她一世,在张太后去世后的第二年,胡氏也去世了。

历史上的真实的孙若微: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2)

《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

孙皇后与朱瞻基青梅竹马

孙皇后和张太后是老乡,张氏的母亲每次都会称颂孙氏的贤德i,于是孙皇后便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入宫由张氏抚育。这点与影视中的情节相差较大,影视剧中是胡皇后在宫里长大,其实与朱瞻基青梅竹马的其实是孙皇后。在宫中担任女官的也不是胡氏,而是胡氏的姐姐,叫做胡善围。

孙氏被册封贵妃几个月之后,就被赐予了“贵妃金印”。而在明朝的礼制中,只有皇后才有金印、有金册,而贵妃只能有金册,而不能有金印。朱瞻基赐孙氏金印,已经是违制了。其实这就是为之后的废后打基础,就像是王莽篡位之前,都要给自己“加九锡”是一个道理。所以《明史》中也说“贵妃有宝自此始”。

在史书中有载“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清朝时期所修的明史认为,孙氏为了达到废掉胡皇后的目的,用了狸猫换太子之法,在胡皇后之前生出了皇长子,就是朱祁镇。但是这种说法缺乏证据,也不是很符合常理,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有记录,像这种涉及到皇位继承的事情,更是慎重,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微乎其微。

孙皇后打破了明朝的很多惯例,她是明朝第一位有金宝的贵妃,也是第一位继后,更是第一个有徽号的太后。

历史上的真实的孙若微: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3)

朱瞻基行乐图

“孙若微”晋后成功的真实原因

剧中的孙若微之所以能够成为明朝第一个继后,除了和当时后宫的形势相关,其实也和她得到了太后和皇帝的支持有关。

后宫形势

上文我们提到了皇帝和胡皇后的感情并不牢靠,胡皇后之所以能够成为正妻那是因为钦天监发现“星气见奎娄,当在济河间求之”,认为祥瑞之女应该是生在济河间,胡皇后便是济河间之人。而孙氏和胡皇后不同,当时已在宫中受到了朱瞻基母亲张氏长达七年之久的抚育,和朱棣、朱高炽、张氏甚至是朱瞻基之间都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胡皇后在后宫中,没有任何根基,也得不到朱瞻基的喜爱,在后位坐不久也在情理之中。

再有一点,那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朱瞻基“为贵妃请宝”,孙氏以贵妃的身份获得了本该是皇后该拥有的“金宝金册”,地位不可谓不尊崇。也说明了孙贵妃在后宫的地位是可以比拟皇后的,虽然皇后有着至高无上的名分,但是孙贵妃却借着皇帝和太后的宠爱可以独冠后宫。

历史上的真实的孙若微: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4)

仁宗张皇后

张皇后的教养

孙氏在十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宫里,由张皇后养育成人,到永乐十五年的时候嫁给了朱瞻基。在宫中7年的时间里,她经过了彭城夫人(张皇后母亲)举荐、张皇后的养育、成祖朱棣的认可。这说明了在宫中孙氏是受到了各方认可,如果没有最后钦天监的表奏,皇后之位理应是孙氏的。

孙氏长于宫廷之中,对于后宫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自然是驾轻就熟,而胡皇后只是一个锦衣卫百户的女儿,和长于宫廷的孙氏相比无论见识还是谋略都有很大的差距。

在张皇后的教养下,孙氏可以与情敌胡氏“亲如同产姊妹”;在张皇后得病的时候,也能够“朝夕视,阳为忧劳”。这些行为都是她受到张皇后认可和朱瞻基宠爱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的真实的孙若微: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5)

宣宗朱瞻基

至于皇帝的宠爱,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在上文中都有提到过。

后宫形势、皇后教养、皇帝宠爱这些都是孙贵妃能够晋后成功的原因。至于说胡皇后“无子”,这只是人们的借口罢了。皇后无子,完全可以让其他嫔妃的儿子过继到皇后的名下,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孙皇后对明朝政局的影响

虽然说明朝的后妃制度很完善,限制了后宫干政的情况,但后宫也不完全是与政治相隔绝。皇帝的妻妾们作为皇帝的枕边人,是离权力核心最近的女人,所以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政局。而孙皇后作为明朝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宠妃之一,对明朝的政局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积极影响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历史上的一道疤痕,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却没想到被瓦剌掳走。明朝当时有很多人都建议南迁。但是在于谦等人的力挺下,明朝决定固守北京。古人云,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在当时不仅仅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当时朱祁镇的儿子只有两岁,不能够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做到扶大厦于将倾。于是孙太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下懿旨让朱祁钰登基,又让文武百官听从朱祁钰的安排。孙皇后没有扶持自己的孙子登基,而是册立了朱祁钰,可见孙氏的政治意识是非常强的。一方面这样的安排保证了国家皇位的有序继承,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社稷的安定。

历史上的真实的孙若微: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6)

明英宗朱祁镇

消极影响

孙皇后在当贵妃的时候,不甘于屈居在胡皇后之下,逼迫胡皇后上表辞位。这样的举动其实是扰乱了宫廷的秩序。开启了明朝废后的先河,对明朝之后的影响非常大。

而且,孙皇后的家族也是在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因外戚身份而崛起的家族。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继位,挽大厦于将倾,迅速稳定了政局。但是在稳定局面之后,朱祁镇又被瓦剌放了回来,已经坐在皇位上的朱祁钰是不可能就这样将皇位再还给朱祁镇的。于是就有了“夺门之变”,而“夺门之变”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孙皇后家的人,尤其是孙皇后的弟弟孙继宗。

后来,朱祁镇复位,对孙皇后的家族大肆封赏,孙氏乞官、乞地、乞财物,皇帝念及他们的功绩一一都允准。之后的诸多外戚也是纷纷效仿,这种现象严重危害了民心和国家税收制度。

历史上的真实的孙若微: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7)

大明风华中的朱祁镇、朱祁钰

尽管如此,明朝的外戚依旧没有拥有太大的实权。这和朱元璋建国起就严禁后妃干政是分不开的,朱元璋还制定了专门规范后宫女子言行的教科书,以及相关的礼仪制度。纵观明朝一代,尽管有一两个宠妃跋扈,但也只是在后宫中施威,对于政局的整体影响并不大。《明史》中这样评价“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明朝的后妃制度可以说是很完备了,清朝的后妃制度基本上是延续了明代的制度,有学者称,明朝的后妃制度是随着封建时代的消亡,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