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荀彧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主人公是荀彧和曹操。原文如下:

淝水之战成语故事简短(一封书信为何能改变官渡之战的结果)(1)

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淝水之战成语故事简短(一封书信为何能改变官渡之战的结果)(2)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没有从官渡撤军,并用小股部队对袁绍的粮草囤积之处发动奇袭,斩杀守将淳于琼等人,袁绍败走。审配以许攸家族成员违法为由,逮捕了他的妻子,许攸盛怒之下叛变了袁绍;颜良、文丑临阵被杀;田丰因为劝谏被袁绍所杀,情况就像荀彧所预料的那样。

淝水之战成语故事简短(一封书信为何能改变官渡之战的结果)(3)

今天要说的成语,便是荀彧在信中所提到的“情见势竭”,意为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屈居劣势地位。这也是由荀彧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淝水之战成语故事简短(一封书信为何能改变官渡之战的结果)(4)

官渡之战,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所进行的一场决定中原霸主地位的大决战。此时曹操的实力远逊于袁绍,故此在战争中期出现兵力不足、粮草告罄的不利局面。对此,曹操非常担心,写信给镇守许昌的荀彧,提出撤军的打算。而一旦这个计划付诸实施,不但官渡之战将以曹操的失利而告终,形势也将愈发对袁绍有利。

淝水之战成语故事简短(一封书信为何能改变官渡之战的结果)(5)

在这个关键时刻,荀彧回信鼓励曹操继续坚持,因此出现了“情见势竭”这句成语。他的坚定态度和乐观情绪深深感染了愁眉不展的曹操,在荀彧的坚定支持下,曹操终于打消了撤退的念头,咬紧牙关继续与袁绍周旋,并终于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可以说正是这封信改变了官渡之战的最终结果。

参考书籍:《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