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翻开《红楼梦》是十岁左右,小姑娘的心性着实看不透曹老爷子笔下那番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只记得贾宝玉与林黛玉那段凄美的恋爱。然而再长大些,再次翻开《红楼梦》,一样的字句,却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都说十二钗的判词写的是她们的生平。其中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写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可惜前半生的轰轰烈烈,依旧抵不过后半生的凄凉。就像那本红楼,前半段的文字太过热闹,更显得结局时的凄凉。
后四十回在高鹗的笔下,凤姐因小产落下了病根,掌家大权被夺,不复往日风光。而王熙凤放高利贷的事情,也成为贾府被抄查的罪证。再加上丈夫贾琏也因为尤二姐的死对她心有怨念,不顾往日的夫妻情分,对她不闻不问,甚至不念往日旧情,在她病重时休书一封让她真正感受到心如死灰。又因为在办理贾母丧事时被众人指责打击,越发病重,最后含恨而终。
而在87版的电视剧中,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并意图害死张华的事情东窗事发,贾琏召集了王夫人等人将其审讯,她也因此生病。恰在这时,贾府被抄家,贾府上下众人都被抓到了狱神庙关起来,最后她病死在狱中,被狱卒用草席将尸体裹着拖出去扔掉了。
无论哪种结局,都是过度的凄凉。
这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之前王熙凤在秦可卿去世时,贾珍将她请到府上操持丧事,她将秦可卿的丧事操持的井井有条,一时无限风光。很多人在读过《红楼梦》后,都觉得那场葬礼应该是整本红楼里最盛大地一场了。每每想到此处,只觉得心里一阵悲哀。
也还记得书中凤姐出场时,是这样写的:“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蛎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样华丽的辞藻,整个大观园里也就那一个王熙凤担得起。
也还记得在秦可卿去世时,曾托梦于王熙凤,秦氏道:“婶娘,你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小时候看《红楼梦》总看不懂这段话,后面再看这段话,也是冥冥之中对王熙凤结局的暗示。
王熙凤自小要强,泼辣且精明能干,是真正的实权派。很多人也曾评论凤姐,说她身上的市井气息太重,且为人自私自利。可是从另一面来看,王熙凤也活得很真实。
生长于权贵家,看惯了人情冷暖,也自然更懂得人心险恶,所以知道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拿出什么姿态面对什么样的人。
在整本《红楼梦》里,她在长辈面前乖巧,甚得贾母的欢心,管教下人也是恩威并施,整个贾府管的服服帖帖。这是天分,也是能力。
掌管贾府,我想她早在贾府被抄家之前就已经隐隐料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所以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足够钱财,可以保住她和她女儿下半辈子的无忧。于是不管怎样的难熬,怎样的病重,也都咬牙坚持。可惜天不遂人愿,这样要强的女子,最终也还是躲不掉那悲惨的命运。
王熙凤的命运与那偌大的贾府何其相似。鼎盛时,绚烂如骄阳,落败时,却是如此的猝不及防。暗叹命运的不公,更感叹世事变迁。
在我的眼中,王熙凤时站在高处的人里,是最有生活气的那个。读书时候就觉得这个人物最是鲜活,像凤凰花一样的艳丽夺目。
看到87版的电视剧里,也觉得这个角色生生被邓婕演活了。凤姐的眼神里看到的是一股子的“狠”劲。她也不屑于伪装自己,不喜欢琴棋书画就是不喜欢。从小就爱看账本,精于商贾之道,对于财权,自有自己的一番本事。
贾府的管家事情,她从不假手他人。在协理宁国府时,她深知这是提升自己威信的好时机,不矫揉造作,不故作谦虚,她有自信也有能力能够胜任。
可惜冥冥之中,还是应了那句判词,也应了秦可卿曾托梦于其的劝诫。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最后逃不过“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这样要强的女子终究还是败了。
书中第六十五回,兴儿曾评价凤姐道:“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只要是写到王熙凤的章节,她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因为她的犀利言辞,又或许是她的雷厉风行。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王熙凤身上那股子充沛的生命力。
不像宝玉、黛玉那般的理想化,王熙凤这个角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当时社会,是一类人甚至一个社会时期的缩影。在整本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百人,也许不像那些大人老爷们,只关注朝政、生意,也不像那些登徒浪子,混账偷腥,更不似那些少爷小姐,整日诗词歌赋。
王熙凤要面对的,有整个贾府内的大小琐事,要面对外来迎送,要侍奉三代长辈,要照顾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也要打点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
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她的身上体现着不同身份、不同阶级、不同角色之间的人情往来,体现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温暖、冰冷以及黑暗,好像透过那样一个人物,就能窥到那个时代的一角。
王熙凤这个人物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本来面貌,而在整个贾府中,她那鲜活的生命力,也更让我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真实的人。且因为她不服输的性子,从不认为男人纳妾是理所应当的。即使深知贾琏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依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阻止丈夫纳妾。但是凤姐也是极聪明的。
在封建社会,“夫纲”、“妇道”就像两把悬在女人头上的尖刀,让她们甚至没有争取的自由,也像压在女人身上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凤姐却知道怎样的反抗,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目的,并且承担最小的风险。拉拢人心,控制舆论,在鲍二家的事情上就可见其手段的高明,不仅让她得到了贾母的偏袒,同时也让丈夫明白了收敛。只可惜,这位女英雄最终也还是逃不过命运。
在大众的眼里,她是那样的泼辣刻薄形象。王熙凤自己也曾说,她树敌太多,且不愿给别人留下后路。她也知道自己所处的未知有多么的危险,也知道背后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然而“宁叫我负人,不叫人负我”、“日暮途穷,则倒行而逆施之”是凤姐的信条。于是,撑着病重的身体也不肯放手。
最后,贾琏的一纸休书,让王熙凤一生操劳却不得完美结局。唯一的女儿也在混乱中险些被奸人卖给人贩子,最后幸得刘姥姥、平儿和王夫人将她救出。之后被刘姥姥收养,最后嫁给板儿。
有人唏嘘,贾府最后一位小姐却成了农妇,但是我觉得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好处,即使没有锦衣玉食,但远离权斗纷争,生活太平,这也许是另一种美好。
《红楼梦》最讲究因果轮回,就像时代的变迁,盛极必衰,兴衰荣辱也总是周而复始。
王熙凤这个人物,生于权贵中却有着十足的烟火味,也许有人说她一身铜臭。但我却觉得,王熙凤的身上,体现的是那个时代本来的面貌,同时,是真实的生活。
所以她的命运也暗示着时代的变迁,和百年世族的败落。可最难忘的,还是王熙凤身上那股子鲜活的生命力,就那样牢牢地刻在读者心上。
作者:一只聪明的鱼,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