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滨小学优秀教师(安康汉滨好老师王晓梅)(1)

她,是梦想一直生活在学校的孩子,她,是学生眼中的老师妈妈,她,是说出“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丹心报芳华”誓言的教育耕田人——安康汉滨区大竹园镇九年制学校教师王晓梅。

公滨小学优秀教师(安康汉滨好老师王晓梅)(2)

葆教育初心 践育人使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是绿色生态发展的坚定信念,也是我教育梦想的坚定信念。”她这样说也这样做。2012年9月刚刚毕业的她因为陕西省招教安康没有名额,她考上了汉中一个偏僻的小镇中学,初为人师的她以“多请教、勤跑腿、多观察、用心做”这四点要求自己,四年时间,在她的努力下成功帮助精神分裂症学生克服病魔考上高中如愿大学梦,她也将一个个网瘾少年从网吧带回学校,用理解和尊重引导一个个单亲孩子找回笑容和自信,也让自己这个原本综合成绩最差的班超过一半的学生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她用自己的努力践行自己对师德的追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当地乡亲心中刻下了“安康教师”这张名片,也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南郑县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单里。

走过千山和万水,走不出父母的盼归。怀着对职业的不懈追求,载着家人盼归的渴望,2016年8月她告别汉中回到家乡,成为大竹园的一名特岗教师。新的环境,一切归零,她谨记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她用责任和爱在大竹园这片土地上继续诠释党员老师这一角色。

公滨小学优秀教师(安康汉滨好老师王晓梅)(3)

做好一块砖 耕好一分田

“党员教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于是短板英语的她从语文跨界到八年级双班英语,从音标开始重新学习,从每课的磁带朗读开始现学现卖。为了补回因小孩住院落下的课,她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双班交叉补课,一手抱病孩一手拿粉笔的她在讲台上,披着夕阳成为一束温暖孩子的光。

责任让她强大,理解使她更加勇敢担当。

教师学期中途休产假,她毫不犹豫接过双班跨学段教学任务。学校双高双普建新图书室,身为党员的她带队负责所有图书的编码和上架,可是八人队伍,两个是年近六十的多病前辈教师,三个孕妇身怀六甲,还有两个是和她一样的哺乳妈妈。于是在这个老孕弱组合里,她一个人默默啃着硬骨头。从早读课忙到半夜,指导学生一个个编码,将一摞摞书上架,为了最短时间完成任务,晚上她不得不让不会走路还闹着肚子的九个月大的孩子成为图书室第一个来宾在地上爬玩,等她到半夜。三天时间26720册新书全部按序编码上架的那一刻,无比骄傲的她泪流满面,对着趴在地上等她等到已经睡着的儿子说:宝贝,看,这就你当老师的妈妈!

公滨小学优秀教师(安康汉滨好老师王晓梅)(4)

爱生如爱子 爱校如爱家

作为教师,她深知老师教书育人责任的重大,身为母亲,她更懂孩子对每个家庭的意义。与其说学生把她当妈妈,不妨说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次次走村爬山家访,一次次为留守学困生课后辅导,在孩子家长说了无数句“我孩子脑子不好,学不了习,老师不用管他”后,在别的老师劝她面对落后山区教育现实后,她依然执着地为学生补差。学生懒惰不动笔,生气的她会用戒尺轻敲手心;孩子终于开口读了一句话,她使劲带着全班同学鼓掌;调皮学生找借口说本子丢了笔没了不写作业,她会自己买来新本子新笔;一句一句教,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学生多读一个拼音,多认一个字,多写一个词,她兴奋得满眼星星。这个要求自己“一个都不许放弃,一个都不能少”地让学生又爱又怕的老师,成为孩子们作文中反复描写的老师妈妈。

以字作画,视校如家的人是她。习惯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周五坐最后一趟火车在灯火阑珊中回家,只为及时地把她看到感受到的学生成长瞬间,校园精彩片段,竹园匠人们的默默奉献,通通化成笔下的一段段文字推向各大网站。

公滨小学优秀教师(安康汉滨好老师王晓梅)(5)

成为追光人,唤醒追光者

“你们每个人都自带光芒,我的出现就是激发你们发现自己的光,成为追光者。”她总是这样鼓励孩子们。

“教育就是唤醒。期待学生成为追光者,我就必须成为追光人,吸引学生的光,唤醒追光者。”她这样要求自己。

学生不敢大胆发言,那就一起练习演讲,学生不爱运动,她就同场打球,运动会同场竞技,学生不爱阅读,她就同步赛读,同步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自信了,成长了,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大放异彩,她也收获不断,“区级教学能手”“汉滨区优秀宣传工作者”以及大竹园镇“教学质量先进个人”等称号如约而至,但是,她知道,追光人继续向前才是正确的方向。

虚心有节紧系竹园情,挺拔向上耕耘教育梦。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来自大竹园的这位以笔为犁的耕田人,她必将一如既往地在三尺讲台书写春秋,用一片丹心报教育芳华。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