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郭歌

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远望如阙。作为河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见证了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龙门石窟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切实抓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形成园区、景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新局面,正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新高地。

申遗成功20年间,龙门石窟历代“守门人”付出无限心血与汗水,搭乘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东风,让韬光韫玉的卢舍那大佛重现熠熠光辉。

龙门石窟一场灵魂与身体的旅行(在传承中守护石窟之美)(1)

保护“守门” 再现文化千年辉煌

石窟绵延千余载,开凿持续百余年。龙门石窟在岩体位移、洞窟渗水、表面风化的摧残下已伤痕累累,加强石窟保护刻不容缓。

10月19日,在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成果发布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学术交流大会上,龙门石窟研究院发布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6大重要考古成果。

龙门石窟一场灵魂与身体的旅行(在传承中守护石窟之美)(2)

20年间,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创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石窟保护新模式,探索开辟“抢救性与预防性结合,工程型与研究型并重”的文物保护新路径。日前,龙门石窟被评为2019年度保护管理工作五星等级,龙门石窟监测年度报告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优秀监测年度报告”。

绿色“铺底” 点画龙门生态图景

11月11日,龙门石窟建设发展局的张巧君依照惯例与同事们一起对伊水游园进行巡查。伊河游园全长1.6 公里,占地面积约1020亩,其中绿化面积58万平方米、水系面积3300余平方米,主要建设龙门文化、运动休闲、水系湿地和生态密林等4大景观功能区。

龙门石窟一场灵魂与身体的旅行(在传承中守护石窟之美)(3)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突出保护优先,致力环境改善,加快文旅融合,持续打造园区、景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的“生态龙门”。2019年以来,龙门园区实施伊水游园、龙门湿地、生态林建设等5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

在充分尊重和保持龙门区域自然特色和区域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人居环境完美融合,用文旅融合为“伊阙碑林”书写发展篇章,用绿水青山为“龙门山色”点画生态图景,用“三区”融合为文物保护开辟全新路径。龙门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李金乐表示。

开放“搭桥”助推国际人文交往

万里云山丝路情,石窟艺术远名扬。10月18日,“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幕。

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在参观展览时强调,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保护利用成果,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共同提升保护、研究、利用工作水平,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作出更大贡献。

龙门石窟一场灵魂与身体的旅行(在传承中守护石窟之美)(4)

对外交流合作是开阔视野、展示形象、扩大影响、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近年间,龙门石窟不断发挥作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的中枢作用,构建石窟研究交流合作平台,策划实施文物外展精品项目,共同推动石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让记载于典籍中的河洛文化“走出来”,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遗址“活起来”。

科技“引路” 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9月23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将3D打印的原比例佛首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佛首和残像的两个断面完全吻合,代表着国内首次实现流散石质造像文物“数字修复”,也让龙门石窟流散在外的文物踏上了“数字回归”之路。

龙门石窟一场灵魂与身体的旅行(在传承中守护石窟之美)(5)

一路走来,当文物本体的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常态,龙门石窟研究院走上“数字龙门”发展之路,广泛利用3D打印、AR体验等数字技术手段,让文物信息得以留存,让缺损文物得以复原,让流失文物得以回归。

自2005年启动三维数字化工作以来,龙门石窟研究院完成了80%窟龛、院藏部分文物及拓片的三维扫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将石窟文化和现代技术融于一体,向世界展现千年凝聚的中华文化瑰宝,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龙门石窟一场灵魂与身体的旅行(在传承中守护石窟之美)(6)

5G网络信号全覆盖、“AR导航导引”、“AI讲解3D识别”等配套设施再升级,游客体验大幅提升。

“龙门夜九章”增辉“古都夜八点”,“黄河明珠——龙门石窟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等活动广受欢迎,全面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围绕“水、绿、古、文、秀”五大元素,实施伊水游园、龙门湿地、生态林建设等51个重点项目,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龙门石窟发展底色。

龙门石窟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稀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价值,将厚重文化重新解读,使千年文物充满活力,担负起彰显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脉的现实责任,在洛阳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进程中奋勇争先。

编辑:洛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