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大槐树下与乡亲拉呱,意外地发现有几只燕子在飞来飞去这看似平常,但对我来说可是多年未见的情景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燕归来全部插曲原唱?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燕归来全部插曲原唱(燕归来)

燕归来全部插曲原唱

昨天在大槐树下与乡亲拉呱,意外地发现有几只燕子在飞来飞去。这看似平常,但对我来说可是多年未见的情景了。

小时候,燕子实在不是个稀罕物。它们一般在北屋(堂屋)做窝,大燕子飞出去觅食,小燕子就在窝里嗷嗷待哺。大燕子飞回把食喂给儿女,小燕子那兴奋的叫声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等到小燕子长大了,随父母一同练习飞行,直到飞往一个我不知名的地方继续为家。

那时候,一旦出现闷热的天气,就可以看到好多好多的燕子在低空飞行。这个时候的燕子显然不是在觅食而是在祈雨(当时的说法)。与其他鸟类比起来,燕子飞翔的姿势更优雅。时而贴地平行,时而直冲云霄,时而绕来绕去,众多的燕子在空中演出一曲壮观、震撼的合奏。等有雨滴下来,燕子归巢,人们也纷纷躲回家避雨。想起来,那时候雨水确实多,到了夏天,经常下雨,雨一下,沟满壕溢,道路顿时泥泞不堪。

不知从什么时候,燕子不见了,北屋的燕窝失去了主人,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也从我们的耳边淡去,再也不见满空燕子飞舞的情形了。

我知道这可能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因为不只是燕子,连我们当时痛恨的麻雀也成了稀罕物,夏天最喜欢拿着长扫帚拍的蜻蜓也难寻踪影,甚至令人讨厌的乌鸦都消失殆尽。

近30年来,我一直在感受着环境的变糟。水不但在变脏,而且在变少:过去拿着水桶随便弯下身去就可以把水从井里取出来,现在湾里、沟里没有水,就连水井也早已填平。地下水已经不宜饮用,需要从很远处调自来水。空气越来越污浊,时不时飘来一种怪味。

说实话,老百姓对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不知道原因,只是时间长了变得有些麻木。比如说:一些污染非常严重的工厂就建在周围的村子里。开始,大家都觉得工厂是个好东西,能带来财富,能解决就业,所以持欢迎的态度。等闻到怪味、喝到脏水的时候就已经不可改变了。

当然,很多时候这是政府行为。记得有家造纸厂,为了排废水,在公路岸边修了排水沟,又黑、又脏、又臭的废水就顺着这条长达数公里的水沟直接注入徒骇河。这么大的行为非政府批准不可,可见当时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不顾环境的程度。

那时的农村比较穷,虽然有时能用上黄河水但因为灌溉系统不发达,水利设施不配套,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庄稼的产量也不高,每年每人能分得百十斤小麦就算不错的收成。但那时井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现在看也不卫生),地上的野菜挖回来洗洗就可以沾酱吃,根本不用担心农药污染。土地承包以后,特别是种棉花以后,开始大量地使用农药,使得虫子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以至于现在几乎没有一种农作物不使用农药。为了提高产量,开始大量地使用化肥,土壤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地下水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最可怕的是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拒绝农药和化肥了。现在的灌溉系统进步了,水利设施增加了,可水源已经难找了。

不过也有可喜的变化。我指的是政府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在加强,关闭了许多造纸厂、皮革厂、化工厂。听说现在白天已经很少闻到怪味了,偶尔晚上还有工厂偷排废气。一旦哪里出现了污染,政府也立马组织处理甚至赔偿受害者。现在见蓝天白云的天数不断增加,黄河水隔段时间就放些过来给庄稼解解渴,燕子也飞回来筑窝。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清晨又可以听到鸟鸣的声音了。就在我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就能听到窗外不时传来的鸟叫声,引得我随即起床去四下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