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辖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62个县,7个自治县,36个市辖区。在湖南省众多的市县之中,存在五个市县同名的情况,对于这五个地级市来说,下辖了一个名字一样的县,这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市县同名”。那么,问题来了,这五个市分别谁呢?

湖南有几个地级市几个县级市(湖南省的这五个市)(1)

一、长沙市(长沙县)

首先,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对于长沙市来说,下辖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长沙县等。因此,长沙市和长沙县,自然属于市县同名的情况了。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判断,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秦朝时期,在该地区设立长沙郡。西汉时期,设立长沙国。隋朝建立后,长沙郡改潭州,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明朝和清朝时期,设立长沙府,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属之。如今,长沙地处华中地区、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

湖南有几个地级市几个县级市(湖南省的这五个市)(2)

二、湘潭市(湘潭县)

就湘潭市来说,下辖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也即湘潭市和湘潭县属于市县同名的情况。“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

湖南有几个地级市几个县级市(湖南省的这五个市)(3)

三、衡阳市(衡阳县)

就衡阳市来说,下辖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等。因此,衡阳市和衡阳县之间,同样属于市县同名的情况。就衡阳市的历史来说,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建酃县(今珠晖区酃湖乡,西汉至隋朝酃县治现衡阳市珠晖区酃湖,后迁现炎陵县治)。隋开皇七年(589年),隋灭陈并改郡为州,并湘东、衡阳两郡为衡州,并临蒸、新城、重安为衡阳县,州、县城均设湘江东岸,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县。

湖南有几个地级市几个县级市(湖南省的这五个市)(4)

四、邵阳市(邵阳县)

就邵阳市来说,下辖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邵东市。因此,就邵阳市和邵阳县来说,自然也属于市县同名的情况。邵阳历史悠久,名传潇湘。境内早在商代即有臣民入居,西汉初置县,历经昭陵、邵陵、邵阳、敏州、邵州、宝庆,最后定名为邵阳,至今已有2500多年。清代,宝庆府城资江绕郭,邵水穿城,环城墙炮台林立,加之山环水复,攻之不易,留下“铁打的宝庆”美名。

湖南有几个地级市几个县级市(湖南省的这五个市)(5)

五、岳阳市(岳阳县)

最后,就岳阳市来说,下辖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汨罗市、临湘市。对于岳阳市和岳阳县来说,显然也可以称之为市县同名。就岳阳市的历史来说,两汉三国时期汉时分属长沙下隽县,罗县及南郡古华容县,武陵郡孱陵县。隋朝隋开皇九年(589),裁撤岳阳郡,巴陵郡改为巴州。十一年(591)改巴州为岳州,是今岳阳称岳州之始。宋朝岳州属荆湖北路、荆湖东路、荆湖南路。明朝明洪武二年(1369) 岳州路改为岳州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岳州属湖南承宣布政使司之岳常澧道。总的来说,岳阳市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因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江湖交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