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5年,18岁的郑王李从嘉(就是后来的李煜)娶了南唐元勋周宗的女儿娥皇。《南唐书》描述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采戏奕棋,靡不妙绝”,可谓多才多艺。

而南唐国主李璟第一次听周娥皇弹奏的琵琶,更是大为赞赏甚至把自己的“烧槽琵琶”都赐给了她。更觉得此女和自己有“”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之美名的小儿子李从嘉甚是相配。果然小两口婚后琴瑟相和,十分恩爱。两人都才华横溢,也都喜欢歌舞音乐,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更加接近。除了《邀醉舞》,周娥皇还为丈夫谱了一曲《恨来迟》。而李从嘉虽音律方面不如妻子,但作为名气远播的大才子,他为妻子写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动人诗词,如《长相思》、《一斛珠》、《浣溪纱》等等。

虽然李从嘉对政治从没有兴趣,但因为他有重瞳而被立为当时太子的大哥李弘冀所猜忌。没过多久太子李弘冀暴病而亡,李璟就力排众议立李从嘉为太子。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从嘉继位,改名为李煜,又封妻子周娥皇为南唐国后,史称大周后。

小周后李煜活了多少岁(历史上的李煜和大小周后)(1)

虽后宫美人如云,但大周后还是独得恩宠,为了博妻子欢心,李煜还费了很大力气找来了盛唐名曲《霓裳羽衣》。只可惜乐谱残缺不全,乐工们试图整理也没能成功。大周后不忍丈夫失望,多番努力终于重现了这部名曲,让大家赞叹不已。

只是天意弄人,不久后大周后就病了,而就在病重的时候,大周后年仅4岁的小儿子仲宣死了!这件事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于是大周后病得更加严重了。就在她生病期间,家里小妹进宫探望,却和李煜发生了感情。虽然全宫上下都瞒着,但聪慧如大周后,怎会没有察觉,只是不愿意相信罢了。

小周后李煜活了多少岁(历史上的李煜和大小周后)(2)

于是当小周氏再来看她时,大周后故意问妹妹什么时候入的宫,年少的小周氏没有理解这句问话的深意,对姐姐说了实话: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大周后本就郁结心中,当下便口吐鲜血,背过身子不想再看妹妹一眼。被最亲的妹妹和爱人背叛导致大周后一下病入膏肓,药石无灵。

李煜此时后悔莫及许是想到了年少时的恩爱,也许是心怀愧疚就亲自照看妻子饮食药水,一律亲力亲为。公元964年年末,可能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大周后不知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李煜作了临终诀别,把当年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让他留作纪念。很快大周后死了。她的死让李煜悲痛欲绝乃至葬礼上的李煜瘦得形销骨立,和以前英俊潇洒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大周后死后,李煜的母亲钟太后把小周氏认作了继后人选,等待合适的时期举行婚礼。可是大周后的丧期刚过,钟太后又去世了,李煜和小周后的婚期只得延后,但小周后早已经是默认的后宫之主。

公元967年,李煜终于为太后服满丧期,正式迎娶了小周后。和姐姐一样,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警敏有才思,李煜对她爱护有加,恩宠超过了大周后。也为她作下《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喜迁莺·晓月坠》等诗词。小周后性奢侈,李煜就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则广植梅花,于花间设置数处彩画小木亭,仅容二人座,李煜就和小周后赏花对饮。每逢春盛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不过,这个时候的南唐已是风雨飘摇了,小周后虽然很得宠爱但与姐姐当年相比,生活上却远远不如了。

小周后李煜活了多少岁(历史上的李煜和大小周后)(3)

公元975年11月,宋军兵临城下,后主李煜投降,南唐灭亡。宋太祖赵匡胤把他封为“违命侯”,小周后封为郑国夫人,二人被软禁在汴梁城里。不久后发生了烛影斧声事件,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李煜被改封为“陇西郡公”。赵光义不同于宋太祖,人品十分下作,对小周后更是垂涎已久。数次以皇后名义召她入宫,都是过了几天才让她回去,每次回府之后,小周后总是放声痛哭。有史记载:“初从谦奉使宫口,质而不返其妃每哭诣,后主无以计,每闻使至,必避之而已”。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把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思念填入词曲之中。这些词赋传到了赵光义那里,为了斩草除根也想永远霸占小周后,赵光义对李煜起了杀机。

在李煜生日的时候以贺寿为名给李煜送去了一壶毒酒。李煜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吴王”,把他葬在了洛阳邙山,便迫不及待要小周后入宫为妃。李煜一死,小周后只觉得世间再无任何留恋了。于是跟着自杀身亡,死时29岁,和她的姐姐大周后死时一样大。

唉,国也好,情也好,一切就像后主写的那句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看刘涛演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周娥皇简直就是心中的白月光啊。有看过的小伙伴吗?欢迎评论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