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激荡的国内农机市场上,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曾经也是称霸江湖10年的产品,在全喂入机型崛起之后,其光芒才被遮掩,经过近10年时间的沉潜,国内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已有再次振兴的迹象。

行业大佬加快布局

国内半喂入联合收获机行业,久保田、洋马和井关3大日系品牌仍拥有绝对的竞争实力,虽然半喂入历经10年不景气,但这些企业并未放弃半喂入市场。在日本,半喂入的需求量和保有量远高于全喂入,对于全喂入在国内的兴旺,从日系品牌的角度,有可能被看作是必须的过渡,因此,他们选择了对半喂入的坚守。

太多的国产品牌放弃了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但是仍有一些实力派在暗中布局。沃得农装、常州常发、东风农机,这3家都是在拖拉机、动力机械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是在半喂入跌到谷底的时候进来的,说明他们看好半喂入的未来,且有打持久战的资本。据说插秧机行业某国产知名品牌也在暗中布局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

整体看,半喂入虽然仍在低谷期,但是却被农机行业内很多有实力的大佬看好,作为行动派,这些企业已经在技术、产品、市场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表面平静,实际暗潮涌动。

半喂入被遗弃,市场竞争不激烈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分类(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保卫战即将打响)(1)

在国内农机领域,一个细分市场的规模大小和需求的容量决定着企业的数量,行业规模小、无利可图就不会有大量的跟随者进入。

2012年,国内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企业数量最多,当时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如日中天,年需求量超过1.5万台,行业产值近50亿元。之后在全喂入的强替代之下,半喂入一路走下坡路,企业也快速退出,其中大多数是国产品牌和韩国品牌。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分类(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保卫战即将打响)(2)

国内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变化趋势

2018年的国内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在农机补贴系统公开的数据中,只能找到10家公司的有效数据。而同期的全喂入生产企业有63家,实现了5万多台的销量,但半喂入只有2500多台,是全喂入的5%,也难怪只有10家企业,且有4家企业销量是个位数,极有可能是在处理历史库存。

从竞争形势看,无论是日系品牌,还是销售量为个位数的企业,都没有进行太多的市场推广,销售是市场的自然需求形成的。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分类(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保卫战即将打响)(3)

国内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市场格局

差异竞争明显,隐藏反攻能量

沃得在半喂入的暗暗发力,星光农机的高调入局,日资的长期坚守,加上近期激进的产品策略,都在指向一个明确的信号: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要二次爆发!

作为非常具备个性化的农机,半喂入有非常强的差异化竞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其卷土重来的资本!

1. 秸秆还田被质疑,综合利用引发对半喂入的刚性需求

全喂入联合收获机和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最大区别是全喂入将全秆喂入脱粒机构;而半喂入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进入脱粒滚筒脱粒,作物的茎秆则会完整保留。全喂入和半喂入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时期两种收获机的发展。

近10年,对全喂入和半喂入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一是农业生产规模化,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全喂入的快速发展主要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和秸秆还田政策的拉动,因为全喂入结构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向大型化发展,并且收割速度快,全秆收获之后粉碎装置把秸秆打碎还田。

秸秆还田是为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同时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但是秸秆直接还田的弊端在近两年逐渐显现,具体表现为将病菌埋在地下,容易诱发下茬作物再生病害;秸秆量太多,腐熟速度慢,将会影响下茬作物发芽、生根等。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分类(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保卫战即将打响)(4)

如果水稻秸秆主要用作饲料、有机质和燃料的话,要求在收割时把秸秆完整地保留,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这也让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从选择性需求变成一种刚性的需求,这也是几个大企业重新看好半喂入水稻收获机的原因。

当然从收割本身看,半喂入割茬低,更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使用半喂入收割后的田块,其割茬高度在3~10cm,而全喂入在割茬过低时负荷加重,作业效率会受影响,所以一般留茬高度为10~15cm。

2. 插秧机推广顺利,半喂入使用空间打开

半喂入适合收生长时间一致、穗头基本在一个高度的水稻,如果收获时青黄不一,穗头高低不平,有的直立,有的倒伏的情况下,半喂入收的不干净,含杂率高。所以半喂入适合收获用水稻插秧机移栽的水稻,而不适合收直播或人工撒播的水稻。

事实上发端于日本的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就是给水稻插秧机配套使用的,从参数上可以看出国内水稻插秧机和半喂入的行距是一致的。

2019年国内水稻机插秧水平已超过50%,在东北、江苏、浙江等地,水稻插秧机已经普及,在这些地方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需求在悄悄地增加,对于一些种植大户或种植高级有机大米的大户,其收获时更愿意选用半喂入联合收获机。

3. 动力消耗少,节省成本,契合消费降级趋势

非常明显,无论是装配的发动机,抑或实际的功耗看,同等级别的机器,半喂入的动力消耗更小,作业成本更低,这正是半喂入的最大优势。这个特点可以在设计其他农机时大力借鉴。

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分类(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保卫战即将打响)(5)

4. 收的稻谷品质好,符合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趋势

半喂入收获的稻谷之所以品质好,至少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可以适时提前收获,避免收获晚的霉变;二是半喂入收获的稻谷破损率低;三是含杂率低,在后期加工时稻谷受污染的机率小。

所以用半喂入收的水稻加工出的大米更受人们的喜爱,一些种高端水稻的农户更愿意选用半喂入收割机。

5. 早收获,早上市,抢占先机

半喂入可以提前约一周时间收获,而且不受水稻上露水的影响,因此一天的作业时间也比全喂入多4~6h。

收的时间早,一天又能多干活,因此稻谷可以提前上市,抢占先机。

6. 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与全喂入的差距缩小

与全喂入对比,半喂入的劣势是效率低,主要表现在喂入量小和速度慢。改进措施,一是配置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二是提高作业速度,三是提高脱粒速度。

国产品牌和跨国公司在以上方面都在改进,但是外资品牌产品价格比较高,更多的是服务于高端用户,如果要覆盖中低端用户,就需要快速降低成本。而国产半喂入,需要在性能、质量上面进行提升。

半喂入收割机近两年有积极的利好因素,企业也正在行动起来。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正在积聚力量,焕发第二春的时间应该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