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俗语甚至可以替代法律,形成一种类似道德,却又不是道德的文化标准,来规范人们的生活准则。

不过说来也奇怪,古人对此并没有什么抵触,反而争相遵守,以至于一些警世俗语可以一直流传,至今也是经久不衰。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介绍一句民间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一句规范我们餐桌礼仪的俗语。

虽然这句俗语至今在许多地区仍然十分流行,只不过许多年轻人觉得俗语已经过时,觉得没有了解的必要。

但真的如此吗?

就好比这句帮助我们做好餐桌礼仪的俗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又真的就没有了解的必要了吗?

菜不摆3筷不成5什么意思(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1)

菜三

其实别说招待宾客,即便是自家里吃饭,老一辈也经常会告诉我们,三盘菜不能摆放在一起,不符合规矩。

但以前年纪小,虽然很疑惑,这菜盘子为什么就不能三盘摆放?不符合什么规矩?但也没有深究,反正有好吃的就行。

等到逐渐长大之后才知道,三盘菜一起并排摆放,是一种祭祀时候才会使用的摆放方式,因此如果自家用餐,或者是招待宾客时,是不能这么摆放的。

此外,中华的餐桌文化讲究的是团圆,因此菜品的数量一定要成双数,比如我们经常听到“四菜一汤”,“八菜一汤”等用词,用到的都是双数,没有人用单数的菜品来招待客人。

尤其是中国文化中有谐音这个概念,而三道菜,可以理解为“散伙菜”,所以会让客人心生不满。

这么一说,相信许多人对这第一句俗语已经非常了解了,但对于第二句“筷不成五”就很是疑惑了,这筷子要么是一双成二,要么是三双成六,这五是什么意思?

菜不摆3筷不成5什么意思(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2)

筷五

对于第二句俗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恐怕谁也无法搞清楚其中的意思,其实这里所说的“五”并非是筷子的数量,而是对应“三长两短”这句成语。

换句话来说,我们在给客人筷子的时候,千万不能有长有短,一定要统一,试问客人使用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筷子时,如何能够快乐的夹菜?

这显然是一种怠慢和轻视客人的表现,历史上就曾有过这样的例子,最后甚至因此而发生了起义事件。

事件发生于元朝,一位名叫范孟瑞的人在衙门里工作,不过因为是临时工,衙役私吞了他应得的饷银,也仅仅是请他吃了一顿饭了事。

不过请吃饭也就罢了,衙役偏偏给了他一双长短大小都不一样的筷子,所谓“三长两短”,这不就是咒他早点死吗。

菜不摆3筷不成5什么意思(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3)

这下子就彻底点燃了范孟瑞心中的怒火,同样都是汉人,难道就因为是元朝的天下,就“煮豆燃豆箕”了?

既然如此,干脆将这些人都杀掉,自己来当这个官。

最后他不仅将这名衙役杀死,连同官员也一并杀死,给自己封了一个“河南大帅”的名头,许多经常被欺负的百姓也是一呼百应,算是揭竿起义,直接造反了。

虽然范孟瑞最终被朝廷派兵镇压,但谁能想到,这个小小的起义的起因,竟然是因为一双筷子。

所以我们看,餐桌礼仪也是直接表现出我们的心态,如果是贵宾赴宴,就算家中有整齐的筷子,恐怕都觉得不妥,应该去买一些新的筷子来给客人使用,以体现出自己的重视。

这就是餐桌礼仪。

那么最后一句就涉及宴席的另一个礼仪,避免出现“乌龟席”的情况。

菜不摆3筷不成5什么意思(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4)

席六

众所周知,如果招待客人,家中必然要有陪同,不过陪同的人数也有其讲究。

人数要么多一点,形成“八仙过海”的样式,要么少一点,两三人作陪,也是可以的。

但唯独六人的“乌龟席”不行。

其实道理很简单,乌龟长得什么样子?一个龟壳,左右各两只脚,前面一个头,后面一条尾巴。

试想一下,如果6个人吃饭,圆桌还好,如果是方桌,肯定是左右各坐2个人,上下各坐1个人,那么这不就是乌龟的样子吗?

乌龟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骂人的话,因此这样的待客之道显然不妥。

以上就是这句俗语的全部解析。

其实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餐桌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有必要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餐桌文化,而这句俗语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应该谨记。

另外,俗语是否真的过时了呢?

菜不摆3筷不成5什么意思(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5)

背后深意

其实许多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化能够无缝传承,一直都感到惊奇。

因为任何国家都存在贫富差距,且贫困人口一定比富裕的人口比例要大很多。

而这也就意味着穷人没有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那么是怎样的一种文化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可以源远流长,从不间断?

其实道理很简单,首先是自从隋朝科举打开之后,上下的通道被拓宽,使得文化人越来越多。

其次,即便是没有文化的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俗语的方式将生活经验,处事道理等诸多方面的经验扩散并传递下去,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民俗文化。

菜不摆3筷不成5什么意思(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6)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中国的俗语,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俗语可以说是当时最为流行,也可能是唯一在民间流传的经验总结,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前行。

虽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俗语的发展遭到了空前的打击,但这并不能抹杀其推动历史发展的功劳。

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发展民俗文化,不能用俗语已经过时,不适用现代生活为理由而放弃,而是应该先了解,后创新,让俗语可以通过新的形式以及方式继续流传,毕竟民俗文化是我们赖以发展的根本。

参考资料:《俗语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