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是古代对昏庸无能的君主的一种贬称,一般昏君都是指那些不明事理,荒淫无道,或者根本不为国家和百姓考虑的君王。而说到昏君就不得不提起蜀汉的后主,刘禅,他是三国时期蜀国末代的皇帝,也就是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但是刘禅上位后根本没有理会过朝政,把国事全权托付给诸葛亮,自己做起来甩手掌柜。直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刘禅才开始从政,不过也只是任用诸葛亮向他提及的费祎、蒋琬、姜维等人。因为这些人都是受到先帝重视的,所以哪怕刘禅再昏庸无能,这些人也绝不会有二心。而之后便又不再理会朝政,并且宠幸宦官黄皓,国力渐渐走向了衰弱。最后蜀汉灭亡,刘禅为了保全性命,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就投降了。这样的昏君,诸葛亮、姜维等人还为了他卖命。

鬼谷子反以知古复以知今(鬼谷子良禽择木而栖)(1)

刘禅雕像

而鬼谷子认为,对于昏君,就不应该给予帮助,那是对自己才能的浪费。在《鬼谷子》的第三章《内揵篇》中有:“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他的意思就是当君主昏庸无能不治理国事,臣子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这个时候你就要提供与内揵相反的计策,使得他垮台。如果你在游说时,发现该国的君王只用本国的人才,排斥他国的人才,那么你就应该在游说完后离开,避免危险。若是受到了重用,就应该把握机会迎难而上。但是如果决定离开,那就应该先把权力免去,以免危险来临。如果多次尝试后君王还是不想接纳进言,那便保全自己,全身而退。

鬼谷子反以知古复以知今(鬼谷子良禽择木而栖)(2)

鬼谷子

在鬼谷子看来,一昧的忠诚并不是明智之举,如果遇到了“上暗不治,下乱不寤”的情况,那么便可以“反”,遇到了自己不受用的时候,就可以“飞”。充分地说明了鬼谷子“”的思想,一支优秀的禽鸟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树木来安身,一个好的臣子也应该选择一个值得效忠的君主。一个优秀的人才就应该选择一个能发挥自己的地方和能够重用自己的人。只有找到了“好木”和“好主”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鬼谷子反以知古复以知今(鬼谷子良禽择木而栖)(3)

《鬼谷子》

有着“兵仙”之称的韩信我们都知道,他所指挥的许多战役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被成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奇才,他在军事方面所创下的许多经典战例都是领后人仰望的高山。在韩信还没有成名之前,他投奔了自己的老乡项梁。而项梁就是当时西楚霸王项羽的叔叔,但是在项梁的军队中韩信并没有受到重用,只是担任一个芝麻大的小官。在项梁战死之后,韩信成为了项羽的部下,胸怀大志的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希望得到项羽的重用,但是可惜项羽高傲自负,并没有重视韩信。

鬼谷子反以知古复以知今(鬼谷子良禽择木而栖)(4)

韩信

于是韩信发觉自己在项羽军中根本无法得到重用,就偷偷地从项羽的军队中溜走,前往蜀中投奔了刘邦。之后被刘邦手下的萧何看重,向刘邦极力的推荐韩信,最终韩信才有了后来的故事。而刘邦跟项羽的区别就在于,项羽是贵族出身,自身实力强悍,因此高傲自负,不愿意听取部下的意见。而刘邦是农民出身,他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他求贤若渴,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最后的结局就是项羽乌江自刎,而刘邦却当上了皇帝。

鬼谷子反以知古复以知今(鬼谷子良禽择木而栖)(5)

韩信

自己的君王不但重要,并且环境也是非常的重要,“良禽择木而栖”。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是说孟轲的母亲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多次迁居,就是为了更换更适合的地方。在孟子很小的时候,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于是孟子学会了很多祭拜之类的事,于是孟子的母亲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搬走。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又学会了很多屠宰和买卖的事,孟子的母亲又认为这里也不适合孟子。就又搬到了书院的附近,孟子学会了很多礼仪和知识,孟子的母亲才定居认为这才是适合小孩子居住的地方。

鬼谷子反以知古复以知今(鬼谷子良禽择木而栖)(6)

孟母三迁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会相仿设法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更好的学校,很多孩子明明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差但还是靠着父母送礼、找关系而进入了重点高中。很多人可能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觉得初中成绩都不好就是不想学习,送到再好的学习都没有用,那么就大错特错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非常的巨大,跟着什么样的人一起,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他所影响。就像是如果你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玩耍,那么你还会一个人在那学习吗?又或者你身边的人都在学习,你一个人玩耍又玩耍的了多久呢?但是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要觉得自己有才能就一定会成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要成功就要自己去选择,而不是等待“伯乐”来找你,如果千里马不去跑,就只待在马厩里,那么伯乐又要怎么去发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