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807—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承载板法)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室内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试件进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仪器设备

2.1杠杆式压力仪或其他合适的仪器:荷载里程大于1.5kN。

2.2承载板:直径37.4mm,面积11cm2。

2.2 千分表(l/1 000mm):两只。

2.4标准养护室。

2.5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 lg;量程4 000g,感量O.Olg。

2.6量镝、样和工具、大小铝盒、烘箱等。

2.7机油:若干。

2:8适合测试范围的测力计。

2.9圆形钢板。

试件制备和养护

3.1采用150mm X 150mm试件进行试验。

3.2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 用木碾碾碎,但应避免破碎粒料的原粒径。将土过筛并进行分类,除去大于4. 75nmi的 颗粒备用。

3.3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

3.4按照本规程T 0804—1994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 密度。

3.5稳定细粒土应做13个试件,并使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不超过15%。

3.6按照本规程T0843—2009方法制备试件。

3.7按照本规程T 0845—2009的养生条件进行养生。

试验步骤

4.1承载板上单位压力的选定值: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用0. 5〜0.7MPa;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底基层材料.

用0.2〜0.4MPa。实际加载的最大单位压力应略大于选定值。

4.2将试件浸水24h后从水中取出,并用布擦干后放在杠杆式压力仪上,用小圆板将 试件中心部分磨平(必要时用0.25 ~0.5mm的细砂填充表面细小孔隙)后,安置承载板。 调平杠杆,使加砝码端略向下倾。安置千分表。

4.3预压:先用拟施加的最大荷载的一半进行两次加载卸载预压试验,使承载板与试 件顶面紧密接触。第2次卸载后等待1min,然后将千分表的短指针调到中间位置,长指 针调到0。记录千分表的原始读数。

4.4回弹变形测量:将预定的单位压力分成5〜6等份,作为每次施加的压力值。实际 施加的荷载应较预定级数增加1级。施加第1级荷载(如为预定最大荷载的1/6),待荷 载作用达1mm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

同时卸去荷载 1 让试件的弹性变形恢复,到 0.5min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施加第2级荷载(为预定最大荷载的2/6),同前,待荷载作 用lmin,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卸去荷载。

卸载后达0.5min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并施加 第3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直至记录下最后一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

注1:卸除荷载时,一手扶住杠杆,轻轻取下砝码,不使杠杆弹起脱离承载板。

计算

5.1按式(T0807-1)计箅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 =加载时平均读数-卸载后平均读数 (T 0807-1)

5.2以单位压力p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l为纵坐标(向下),绘制p与l关系曲线。若曲线开始段出现下凹现象,需进行修正。

修正时,一般情况下将第1个和第2个试验点取成直线,并延长此直线与纵坐标轴相交,此交点即为新原点。

5.3按式(T0807-2)计算抗压回弹模量。

碳纤维层压板冲击韧性试验怎么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1)

式中Ec—抗压回弹模虽(MPa);

P——单位压力(MPa);

d--- 承载板直径(mm);

I——相应单位压力的回弹变形(mm);

u——泊松系数,可取0.25。

5. 4计算全部试件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结果整理

6.1抗压回弹模量用整数表示。

6.2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倍均方差方法剔除异常值,大试件可以有2~3个异常 值。异常值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试验重做。

6.3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要求模量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不超过15% ;如不能 保证变异系数小于上述规定,则还应按允许误差10%和90%概率重新计算增加试件数 量,并另做新试验。

新试验结果与老试验结果一并重新进行统计评定,直到变异系数满足 上述规定。

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集料的颗粒组成;

(2)水泥的种类和强度等级,或石灰的有效耗和氧化镁含量;

(3)重型击实的最佳含水量(% )和最大干密度(g/cm3);

(4)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

(5)试件干密度或压实度;

(6)吸水萤以及测抗压回弹模量时的含水盘(%);

(7)抗压回弹模量(MPa),用整数表示;

(8)n个试验结果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平均值Ec、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 )。

记录

本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T 0807-1。

碳纤维层压板冲击韧性试验怎么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