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天向上》中出现了让人脸红心跳的一幕——李沁现场跳水袖舞与王耶波互动,哪怕是日常冷静矜持的酷盖,全程被撩的忍俊不禁,最后还是羞涩的没忍住笑了出来。
学昆曲出身的李沁,舞蹈动作之中的一起一落、流动感与韵律感都收放自如,垂眸浅笑间也自带女子婉约柔媚的美感。
姿态轻盈灵动,撩人于无形又不过分。舞蹈之中自带的诱惑,更像是单纯青涩羞于启齿的少女心事。
▲小女孩的反应太真实,像极了被撩到的你我
这种充满流动美感的水袖舞在汉唐时期兴盛一时,作为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唐代值得一提的舞蹈可不止水袖舞一种。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朝代美学系列中,流行于唐代的,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传统舞蹈。这些舞蹈有的传承至今,有的失落于历史长河之中,不论怎样,都不妨碍我们铭记它们的独特美感。
“最是春风吹舞衣,踏歌如梦飞”
因为唐代国力的强盛,文化根基的不断巩固,唐文化容量极大,消化力很强。基于此,作为唐代人心中精神支柱的部分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度包容与自信,这一切都促使唐代舞蹈逐渐发展为十分庞大的系统,来源也相当广泛。
▲哈妮克孜敦煌舞
唐代舞蹈除了继承隋汉前代的精髓之外,也从民间吸取到很多有不同特色的舞蹈。同时,正因为唐代文明大国的形象,它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进人长安,学礼献乐,进行文化交流。因此,唐代舞蹈的不论在内核还是外延层面都非常丰富,引人入胜。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代《丽人行》
乐舞大曲是唐代一种规模较大的乐舞形式,它的结构形式既是乐舞的结合,又对音乐与舞蹈有明确的区分。
▲记录唐代乐舞大曲的壁画
虽然乐舞从大的方面和管理上仍习惯地把它们放在一起,但舞蹈在唐代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类。这一点与欧洲相比,大约早了 800—1000 年。在舞蹈璀璨的发展长河中,有无数的画家诗人专门吟诗作画来赞美它的动人美感。
▲《韩熙载夜宴图》中就蕴藏着绿腰舞
水袖舞
古代传统舞蹈的起源大多与祭祀活动相关,水袖舞就是古人在祈求上苍降雨时所跳的舞蹈。水袖舞本质是中国京剧的一种技法(也称水袖功),它包容了戏曲和舞蹈的成分,别具特色,融合了力与美。
相传水袖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朝,但失秩于宋元。水袖舞的重点就在于通过水袖来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流动之美。
水袖作为传递水袖舞精髓的服装,也是演员在舞台上传递人物感情的手法,它代表着情绪的放大、延伸。水袖舞本身受到唐代佛教的影响极大,将两个水袖抛向空中的舞蹈动作,也是向佛教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致敬。
▲水袖名家,著名秦腔旦角演员齐爱云老师在《焚香记》中表演的教科书般的水袖舞,通过水袖的流动美感,演活了敫桂英
唐朝时期的舞蹈服饰为体现盛世的繁华美感,多采用刺绣、拼接等传统工艺进行修饰。舞蹈服饰上的图案一般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主,从花鸟鱼虫,再到飞禽走兽,但凡有祥瑞之意的形象都可以用来装点服装。
▲祥云与花朵的结合,以刺绣的工艺展现大唐盛世之美
中国舞蹈服饰的传统色彩多采用的是蓝绿色、蓝色等色泽。水袖作为古代传统服饰的重要构成部分,本身的特色也与时代潮流息息相关——以蓝色借喻水袖舞的流动之美,同时水袖本身的暗花云纹 拼接刺绣等装饰也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水袖本身的美感。
▲水袖与裙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虽然水袖舞整体感觉异常灵动柔美,这种视觉盛宴是基于舞者对水袖的巧妙控制,是对力量的巧妙运用。之所以能够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在于对水袖的收放自如,每一点都像踩着鼓点那般精确。
正是因为合理的运用了“力”,才使水袖舞能够充分表现出复杂而生动的情绪,这也是舞蹈本身表现力的具现。
▲在《演员的诞生》中,金晨重现了《十面埋伏》的经典水袖舞
▲章子怡原版定点时的表现力
绿腰舞
绿腰又名六么,乐世,录要,是文舞的一种。绿腰舞作为女子独舞,属于唐代乐舞大曲之一。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其中有一段描绘的就是在家庭聚会中所跳的非正式绿腰舞的场面。
▲《绿腰》的舞者是左边数第四位穿蓝色舞衣的女子。她穿着袖管狭长的舞衣,背对着观众,微微露出右半边脸庞;轻轻抬起的右足做出正要下踏的动作,双手也即将从后面向两侧挥动,虽然是静态的平面,却仿佛带我们感受到了舞者的灵动舞姿
绿腰舞的特点是舞蹈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唐代著名诗人李群玉在《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中则细腻地描写了绿腰舞的大型舞蹈场面——“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将乐舞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展现了绿腰舞动静相生的艺术美。
▲《唐明皇》中由周洁饰演的赵丽妃,凭借单人独舞《绿腰》就成功上位
“低回莲被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眄,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说的就是周洁的舞姿了吧。
▲这个表达闺怨的舞蹈有个说法叫做“翘袖折腰之舞”
其中关于描绘绿腰舞长袖飞举的舞姿,联想十分奇妙——“唯恐捉不住,飞去逐惊鸿。”仿佛舞者已离开地面,凌空腾飞,独留给世人惊鸿一蹩。
▲诗人喜爱用翠鸟、游龙、垂莲、凌雪的词汇来形容绿腰舞姿之变幻、节奏之流畅,突出舞腰和舞袖的特点——轻盈之极、娟秀之极、典雅之极,堪称诗舞双璧
霓裳羽衣舞
文舞中除了绿腰,还有唐代歌舞集大成之作的《霓裳羽衣舞》。同样作为唐代乐舞大曲,绿腰与霓裳羽衣舞都是经典传世之作。《琵琶行》中就这样描述这两种舞姿之轻灵柔媚——“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由舞蹈家周洁扮演的杨贵妃所跳之舞就是《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用于在太清宫祭祀时演奏。然而作为乐舞史上的璀璨明珠,在安史之乱后却失传。哪怕后世尽可能还原,也再难复原原版的光耀华贵之美。
▲堪称全剧舞蹈MVP
从乐舞到服饰,都在极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
因此服装轻盈华贵,上半身往往以质地优良的薄纱附之,露出圆润紧实的肩颈以及手臂。剪裁也更贴合身体,以相对开放大胆的姿态来展示唐代女性的曲线美。
▲画家涂志伟《霓裳羽衣舞》
▲舞蹈服饰为霓裳羽衣。由西域传入,舞者头戴步摇冠,佩珠睽洛;身著五色羽服,珠围翠绕,蝉纱薄饰,整体造型宛若仙女下凡
剑器舞
也称剑舞,剑舞作为唐代“三绝”之一,是唐朝人民心中最为自豪的技艺。它与文舞相对,是武舞的一种。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不同于柔美清丽的文舞,大多数描写“剑器舞”多着重于其姿态的洒脱。
▲图源插画师伊吹五月
“剑器舞”的风格更偏矫健明快,舞姿多以快速度的刺出、来回的转身亮剑为主。同时加入一些跳跃、翻腾等三度空间的动作使舞蹈更显轻盈流畅,整个舞蹈抑扬顿挫、动静结合、收放自如。
▲对力的要求类似于水袖舞
剑舞的唐代表演艺术家是公孙大娘——“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可惜她芳华早逝,后期再见到的剑舞也难以与之匹敌。
▲作为帝王都青睐的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舞堪称“雄妙”
越舞越美撩动人心的精髓
不论是文舞还是武舞,它们都是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讲求的都是形神劲律的四维统一。
形
最基本讲究的是舞蹈时舞者通过动作展现“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
其中空有娇弱感还不够,要掌握舞蹈之“力”——外表看似柔弱无骨,内里实则刚健挺拔,整体含蓄柔韧,是柔与力的结合。这样的综合美感,才能体现身形与舞型整体的韵致美。
▲同为贵妃醉酒,向海岚的舞蹈就偏有形而无神,很难圈粉
神
讲究的既是神韵,又是情绪。没有内在情感的流露,在妖娆的舞姿也不过是一副空壳,毫无灵魂。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眉目流转间的“聚、放、凝、收、合”不仅仅是眼神的变化, 更是内在情绪的外在表达。
▲这也是为什么佟丽娅一跳舞,大家就觉得她的美“活了”,此时的她眉目含情
▲李沁在眺水袖舞时的眼神撩,比饰演寒香见时感受更清晰
劲
这里的劲就类似于上面反复提到的“力”,讲究的是动作的节奏感、力量感、控制感。
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正是因为“劲”的存在,才让舞蹈张弛有度,有对比,做到“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
它在于舞蹈本身与肢体的流动性的,有韵律感的美。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运势,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不论哪种舞蹈,它的动人之处正是在于力 美 情的共同呈现。拥有这些内涵的舞蹈,相信不论是作为璀璨明珠的传统舞蹈,还是潮流新奇的现代舞蹈,都有冲击性撩人美感。
舞蹈之美如此让人陶醉,相信大家心中也都有自己认定的舞王舞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