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波澜壮阔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被称为“商界木兰”,她们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半边天”。阳光印网创始人张红梅就是其中之一,她三次创业三次成功,在2011年创立了阳光印网;她阳光乐观、思想超前,改变了企业在非核心事务采购方面的老旧模式。在采访之前,我们曾多次在亚布力论坛年会、夏峰会、青年论坛上看到她,这一次,我们有幸与她面对面,聊一聊作为“92派”女企业家,她眼中的改革开放,说一说创业的那些事。

阳光印网总部搬迁到杭州(阳光印网张红梅)(1)

记者:1992年开始独立创业,作为“92派”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何感悟?对“92派”企业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有何理解?

张红梅:“92派”企业家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第一就是我们特别感恩社会,感恩改革开放。我认为小平同志非常伟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打破了我们在思维上的局限。第二就是这个年代的企业家心里都很有激情、有梦想,敢于担当和开拓,否则就走不出去。第三就是要回馈社会的责任感,“92派”的企业家,我相信都做过一些公益,都在做回馈社会的事。

比如我自己在90年代的时候,认为赚钱就应该要回馈社会。当时,有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上大学而放弃。于是,我就找到安徽教委说要捐钱资助孩子上学。但是不同于国家每个月都给补助,我们的资助只是大学的第一学期,资助学费和生活费,之后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工俭学,养成他们不依赖他人、凡事要靠自己去努力的思维。我也希望这些被资助的学生可以把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等到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也能去资助别人。

总而言之,我觉得“92派”是真正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波人,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92派”的努力与贡献。他们勤奋踏实、友善包容。

记者:从92年创业至今,印刷行业有哪些变化?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

阳光印网总部搬迁到杭州(阳光印网张红梅)(2)

张红梅:90年代初期,印刷行业是很落后的,还是铅字排版。那时要印刷没有电脑,要从铅字版上把需要的字一个一个拿下来,叫做铅字印刷。那时,香港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印刷品出口港之一,印刷水平非常高。1992年,中国开始有很多外贸出口业务,对外宣传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时,广东引进了香港的印刷技术,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品输出地。所以,因为改革开放,印刷业从传统落后的印刷方式转变成了先进的彩色印刷方式,不光提升了印刷水平,制造业水平也随之提高。这是我认为的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印刷业从最初的粗犷式扩张到精细化管理,再到行业竞争激烈难以存活。我也算是经历了这个行业的整个发展周期。彩色印刷先是经历了从0到1、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然后大家看着有钱赚就都进来了,进入了无序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越来越多,各家公司之间开始出现了竞争,同时买方市场也开始在意管理和成本,这时就进入到了有序的竞争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其中,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被关注,就是行业准入规则。国外都有行业协会,要进入一个行业需要先经过行业协会的认可,只有在行业有冗余的情况下才可以进入;但是在国内并没有行业协会,只要有印刷许可证就可以开印刷厂。这也是导致许多印刷厂经营不善而关闭的原因。

第三个变化是印刷品的变化。最初引进彩色印刷之后,大家都觉得新鲜,就在上面叠加很多工序。比如,一本书一般印刷只有四个颜色,但是我们会用十几、二十几个颜色来印刷;设计上也是如此,就造成了过度包装。我一直提倡产品的包装一定要适合它的内容,而不是越复杂、成本越高越好。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在这40年的发展中都经历过类似的进程,不管是印刷业、服装业还是其他,都是从无序、粗放到有序、精细。

记者:您创办阳光印网的初心是什么?

阳光印网总部搬迁到杭州(阳光印网张红梅)(3)

张红梅:创办阳光印网的初心就是想要改变。第一个是改变商业模式。在印刷业快速发展的那段时间,整个行业是处在“抱金娃娃”的状态,只要能找到一个大客户就能吃一辈子。我觉得那不算真本事,只是靠关系,我不喜欢这样的模式。因此,我一直想改变这样的模式,想创建一个新的模式。另一个是改变价格不透明。因为印刷品是定制品,定制品的价格是不能被标准化的,就使得价格不透明,造成混乱。所以,我创办阳光印网的初心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深入了解,认为行业里的两个痛点——价格不透明和靠关系在未来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是一定会被改变的,决心打造一个阳光透明的商业模式。有很多人都说“阳光印网”这个名字很土,但我就想要一个很直接的名字,坚持自己所坚持的。

记者:阳光印网成立后,遇到过什么难题?

张红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被理解,因为在2011年我做产业互联网创业的时候,几乎没人听过没有人懂。甚至有投资人找到我说,“钱放在这儿,只要你换另外一件事做就可以,任何事都可以”。这是因为投资人不懂产业里面的痛,不认为那些痛点是需要调整的。但是我很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想要把这件事做好。我觉得这是所有产业互联网创业者的痛。

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光着脚创业和穿着鞋创业的心里压力是不同的。光着脚创业就是我大学刚毕业时创业,完全没有压力。做得好很开心,做不好也没关系。但是当你已经成功创业两次,再一次创业时,如果不成功,就会被人质疑;同时,自己本身也需要勇于面对这些挑战,要坚持不放弃。我脱了身上的Prada、高跟鞋,换上牛仔裤,在街上一家店一家店地问人家需不需要印名片,和团队扫街做地推,这种落差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产业互联网创业者迈不过自己心理的那个坎儿,创业就一定会失败的,而最大的坎儿是自己

第三个难题就是行业本身,如何做到从无序到阳光。这个难题相对前两个会简单一些,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是通过系统让企业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采购价格。我们运用自己的技术以及对供应链的深度了解,重新搭建了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因为我们的价格是全国统一的,所以在使用我们这个系统的同时,企业的采购就已经变得透明、阳光了。

过去,企业想把采购抓好,但是苦于没有抓手;想要把采购权收回,但是对于基层的采购供应需求又无法直接解决,只好把采购权下放。但是企业知道阳光印网之后,通过我们的系统,不仅可以收回采购权,还可以让采购变得透明,一年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多管理成本和人力支出。这就是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给企业、给社会带来的价值。

记者:您认为对于创业者、创业企业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您经营企业的原则和理念是什么呢?

阳光印网总部搬迁到杭州(阳光印网张红梅)(4)

张红梅:我认为社会上的创业者很多,只要有一个想法就可以创业,这就是创业者。但是如果创业者能够持续地创业,未来可能就会成为创业家。当然,成为创业家并不容易,你要有勇气、要有敏锐的市场捕捉能力以及强大的内心。因为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克服这条路上遇到的所有苦难。就像我自己,每天都不停地有人来跟我说坏消息,来找我商量办法,天天都是问题。如果我没有一颗强大的、乐观的内心是没办法坚持下去的。这同时也是我经营企业的一个理念,就是阳光。

另外,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融资。这并不是说要融到更多的钱,而是创业者要清楚在什么阶段拿什么钱。有些创业者两三个月、半年就融一次资,这样就没有精力去做别的了。做企业的实质还是要把业务做好,然后有计划地去获得一些资本的支持。除了融资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就是商业模式。创业者一定要不断思考通过商业模式的变革来适应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至于不被淘汰。

第三个就是组织的管理也很重要。很多创业企业在经历了初期的磨合、拿到融资之后,就开始疯狂扩张、大量招人,但是在组织和运营上却做得不是很好,同样会导致创业的失败。这也是我经营企业的第二个理念,就是组织管理,要建设企业自身的组织文化,要使企业内部沟通无障碍。在阳光印网,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高层领导,都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沟通,坦诚交流、换位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组织,才是优秀的组织,才可以抵御“困难”的不断来袭。

记者:在互联网下半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行业应纷纷变革、转型,以至不被淘汰。您对此怎么看?在此环境下,阳光印网的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

张红梅:我最近很关注的一件事就是智能制造。我希望未来的1-2年可以建立一个无人工厂,只需要我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在工厂里自动流水打包然后装车。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AI,而是终极思维,每个行业都应该出现一个可以提升整合行业效率的平台。以印刷行业为例,印刷的形态有很多,每个人的需求也不同。但是当各种类型的订单越来越多的时候,却能通过标准化手段将它们分门别类,将订单标准化、流程设备标准化,然后输送给无人工厂,自动生产出来。我们需要有前台整理数据的大平台,也要有后端标准化加工的智能制造工厂。我希望阳光印网可以成为第一个建立平台化智能制造工厂的样板。

只有做到这一步,我觉得中国的产业互联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响了第一枪。与此同时,当我们把某一个产业做到极致的标准化,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们现在在研究、在思考、在期待的一个方向。


来自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