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下一代婚姻的影响(婚姻失败怪父母)(1)

被采访者 :史靖宇 文:贾方方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当下,原生家庭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

我是做家庭治疗的,研究的重点就是家庭,临床中凡是涉及婚恋话题,也都绕不开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我想强调的是,这种影响不只有负面,更有许多积极作用,而且原生家庭不能定终身。

今天,我就换个角度和大家谈谈原生家庭,看见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束缚,更看见它送给我们的礼物,冲破束缚,找到力量,经营好婚姻。

01

去除标签化,问题有解了

丈夫加班到很晚,也没给妻子发短信说什么时候回来、在不在家吃饭。妻子觉得丈夫太冷漠,不在乎也不关心自己,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风格。

妻子动不动就大声说话,要是不理她,她就急,嗓门也会变得更大,跟吵架似的。丈夫认为妻子太情绪化,没有安全感,是典型的矛盾型依恋风格。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我倒是经常见到。不少人学了点儿心理学,回家就给自己和伴侣一通分析,一人贴一个标签:我/他就是这么个风格,最后得出结论:唉,原生家庭带的,改不了,我们的婚姻没救了。

其实,不必把自己或伴侣定型为某一种类型,被这个标签束缚。跳出标签束缚后,我们才能更加多元地处理夫妻问题。这里我分享两个视角。

一个视角,不一定是原生家庭赋予了你某种依恋类型导致婚姻无法维系,也可能是你们在沟通中做了些什么导致关系出了问题。

在丈夫的原生家庭里,父母不回家吃饭都不用打招呼,他觉得家是很安全的地方,回来有饭吃,不回来也不会怎样。所以,他想不起来要专门跟妻子打招呼说这件事。这是他的沟通方式,并不意味着他是回避型。

在妻子的原生家庭里,一家人就喜欢吵吵闹闹,嗓门大是常事。父亲跟母亲说一件事情,她没听见,他就着急,一着急声音就特别大。所以,她不会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情绪化,只是一种沟通方式,并不意味着她是矛盾型。

直接甩锅给原生家庭,看似简单易操作,实际上却让婚姻走进死胡同,因为定型意味着无能为力。换个角度,发现不是依恋问题,而是沟通问题:缺乏换位思考,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问题就有解了。

另一个视角,我们可以反过来看:束缚的另一面。

妻子父母的沟通方式导致她特别在意情感,甚至让丈夫觉得有点儿“作”。但也正因此,妻子知道怎么表达爱,非常清楚自己对爱的需求是什么,她的主动给婚姻注入了非常多爱的资本。

如果丈夫能接受妻子的做法,他会在妻子的带动下变得更愿意也更懂得表达爱。当妻子不再因为丈夫不爱沟通、不善表达而火冒三丈,她也会发现,原来每次遇到难题,丈夫都临危不乱,处理得特别好。

不看重原生家庭带来的束缚时,我们就更容易发现它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更好地经营婚姻。

原生家庭对下一代婚姻的影响(婚姻失败怪父母)(2)

02

打破代际传承,变化发生了

罗珊一直是众人眼中的佼佼者:名校毕业,刚创业就拿了融资。事业虽然成功,婚姻却是一地鸡毛。她觉得自己潜力无限,还能把事业做得更大。丈夫黎勇却希望她到此为止,把更多时间放在家庭上。两个人谁也不肯退步,闹到离婚。

咨询后发现,罗珊对事业的执着源于原生家庭赋予她的家族精神:自强不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成功。黎勇对家庭的眷恋源于原生家庭赋予他的家族使命:做一个懂得爱的人,享受生活,重视家庭。如果不是遇上爱情,他们可能还陷在各自的执念中,不知道家庭和事业居然还需要做选择。

我们再来看一个现象级故事。李纲总喜欢把“我妈”挂在嘴边。夫妻俩约会吃大餐,他说:“我妈都没吃过这么好的。”给孩子买礼物,他说:“我都没给你奶奶买过这么贵的。”妻子认为李纲是妈宝男,让他在他妈和自己之间做抉择。

沟通后发现,李纲内心一直都很纠结:究竟要忠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是忠于自己的小家庭?到底做好父母的儿子还是做好家庭里的丈夫和父亲?因为原生家庭给他的派遣是:不能抛弃父母,即使长大了,也要好好爱父母。

透过这两个案例,我们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原生家庭传递给下一代的家族精神和使命,会对夫妻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很多时候,当事人意识不到,但这种影响会在无形中打破夫妻关系的平衡。也因此,很多人会特别在意另一半的“家族史”,不能找家族中离异多的,否则也容易离婚;不能找父母有出轨的,孩子肯定也是花花肠子;等等。

择偶时注重原生家庭没有错,但因此就把对方一竿子打死的行为也不可取。

没有哪个男人百分百要做妈宝男。进入婚姻关系,李纲也会在乎妻子,也在乎自己的小家庭,但会有一个抉择的过程。有时,他会更加关注自己和妻子、孩子之间的关系,有时,他又会回到原生家庭当中。

女人也不是家庭和事业只能选其一,要么继续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只要事业,不要家庭;要么全盘推翻:不要事业,只要家庭,而是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能否冲破束缚,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有所觉察,才能有意识地做出改变。罗珊和黎勇发生巨大冲突,恰好为她提供了改变的契机。两人要放下执念,各退一步,找到都能接受的度,最终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在改变过程中,伴侣的态度至关重要。妻子不要轻易将李纲定义为妈宝男,也不要把他的行为当作问题,而要看作是他跳出原生家庭所做的尝试,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如此,两个人才能拥有统一战线,共同实现从原生家庭脱离。

原生家庭对下一代婚姻的影响(婚姻失败怪父母)(3)

03

冲突也是契机,离幸福更近了

一对新婚夫妻来求助,原因是性生活不和谐。新婚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婚前,他们就住在一起,挺和谐的。婚后搬到婚房,房子是男方妈妈买的,她每周都来安排衣食住行,最近开始安排生孩子的事。这时,小两口就出问题了。

妻子的父母非常民主、平等,不像婆婆管这管那,妻子很不适应。丈夫说自己家就是这么亲密,相互关心照顾很正常。一有冲突,丈夫就觉得:你的原生家庭让你太自以为是了,妻子则觉得:你的原生家庭把你养成了一个妈宝男。

果真如此吗?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妻子被丈夫家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吸引,丈夫很羡慕妻子家有许多自由的空间。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既要传承派遣,又想要突破。他们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不了,就希望找个伴侣来实现。只是,真正走进婚姻后又有点儿水土不服。

看到这些后,妻子和丈夫从原来的指责、抱怨渐渐转变为理解、感谢,因为对方身上有自己特别渴望的全新体验。心态变化,行为也随之改变。同时,他们制定了经济计划,争取早日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

还有一对夫妻,结婚7年,小孩5岁,来咨询如何挽救婚姻。妻子抱怨丈夫只会玩儿,太不顾家。

更让她生气的是,他对他妈比对自己还上心,“他妈想要一双运动鞋,他马上就买了,尺码都不用问,可他都不知道我穿多大的鞋。”丈夫抱怨妻子太情绪化,“经常大半夜把我从床上薅起来,掰扯什么爱不爱的,我压力太大了。”我问这种冲突从什么时候变严重的?他们说生了孩子之后。

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孩子是人生又一重大节点,夫妻把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夫妻关系本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原生家庭再介入,冲击就会更明显。妻子觉得丈夫和婆婆是一体的,自己像个局外人。

这时,夫妻双方最好能统一战线,一起照顾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让婆婆知道,人家才是孩子的父母,自己不能管太多。

从代际传递来看,丈夫父母的关系比较疏离,爸爸喜欢玩儿,不顾家,他不得不去照顾妈妈。但这毕竟不是儿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他特别渴望在婚姻里过轻松自在的生活。妻子父母的关系不好,爸爸酗酒,喝醉了还会打妈妈,没人好好照顾她。所以,她非常希望在婚姻中感受到被关心、被照顾。

所以,当妻子靠近丈夫时,他就会焦虑:我妈那一套已经受够了,又来一个?——跑。当丈夫没有给到自己想要的回应时,妻子也会焦虑:我不想再经历被忽视了,不能让他走!——追。

刚结婚时激情满满,两个人还能互相忍让。时间久了,激情褪去,尤其成为父母后,原生家庭中亲子关系的体验更容易被激活,丈夫更想逃,妻子更想追,冲突也就更明显了。

看起来代际传递有很多弊端,丈夫又成了爸爸那样的人,妻子又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他们打破原生家庭束缚的勇敢尝试。

亲密关系上,丈夫不想再被要求,妻子不想再被忽视,所以,他们选择了彼此。

亲子关系上,丈夫看似对孩子没有太多关心,但他希望的是孩子可以拥有自由,因为自由对他来说很重要。妻子希望孩子可以拥有爱,因为爱对她来说很珍贵。

角度变了,我们感受到的力量也会发生变化,注意力就会有所不同,这时,改变才更有可能发生。妻子和丈夫看到彼此的努力,由嫌弃到理解、由抱怨到心疼甚至是佩服,也看到了各自的勇敢,力量感逐渐变强。

当敌对情绪消失不见,注意力也变了。妻子注意到丈夫对自由的渴望,丈夫意识到妻子对爱的期待。由于内心力量的增强,他们也更愿意和能够照顾到对方,努力找到新的平衡。

对于自己的夫妻关系,我们不能死板地觉得原生家庭什么样、父母什么样,自己的婚姻就应该是什么样,很容易陷入自证预言的陷阱。

生活本就是多元的,没有什么理想的原生家庭,也没有所谓理想的婚姻,带着好奇和开放去恋爱、生活,给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你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史靖宇:换个角度看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