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那里曾经被评为人间最后一片净土。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1)

雪山、草甸、格桑花、藏民,四处飘荡的经幡。

2014年,因一场大火,独克宗古城被烧毁,几年后再来这里,依然能看到曾经的痕迹,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古城很美,有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要20个人合力才能转动。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2)

月光广场上,有两家博物馆,其中还有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

但是,在古镇里,隐藏一家博物馆——香格里拉茶马古道博物馆,少为人知。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3)

在古城兜兜转转,按着指路标,找了很久,终于看见了。它像在一家宾馆里面,6月的一天,博物馆空无一人。

在前台付了10块钱,工作人员打开里面的灯,我看到一个最寒酸的博物馆,但里面,却有一段最悲壮的故事。

“茶马古道”遥远而又熟悉的四个字;“马帮”似乎只有在云南才听过的名字。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4)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5)

有一段历史,你一定要知道: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缅甸,切断滇缅交通,大批援华物资只能越过喜马拉雅山从拉萨经滇西北运抵昆明,茶马古道成了唯一的路上通道,抗战物资的运输全部依靠滇藏马帮运输。

俄国人顾彼得先生著名的著作《被遗忘的王国》中这样叙述到:据估计,战争期间所有进入中国的路线被阻时,这场"马帮运输"曾使用了八千匹骡子和两万头牦牛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6)

有一个人物,希望你记得。

冯铸材(1891-1963),字金品,藏名荣坤·泽仁桑珠。中甸县独克宗人,藏族。自幼家贫,少年时候进入“公鹤昌”商号当学徒。

23岁起在茶马古道上从事马帮贩运,在滇、藏、川、康和印度之间,创立了“铸记”商号,他侨居在印度的噶伦堡四十多年,成为一代藏商巨贾。

他一生诚实守信,急公好义,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7)

抗日战争期间,带动大批兄弟民族商贩和马帮,捐钱捐物支持抗战。

他携四家滇商捐款25万法币购买飞机,捐给国家支援抗战。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大西南唯一的陆上通道,马铸材组织马帮从印度运输国际救援物资到国内,仅“铸记”商号驮运的布料就上万匹。

1950年代初,他团结旅印华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尊严,积极支援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在60年代,因印度FH势力胁迫P国,他言辞拒绝,被栽赃陷害入狱,但是他宁S不屈,后来在祖国营救下出狱,并且回国定居。

茶马古道最后的古城(香格里拉寒酸的茶马古道博物馆)(8)

历史已经远去,但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如今在丽江,仍然能看到关于“马帮”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