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108天,我们一起读《孟子》,今天是第51天,《万章》之三,对待不仁之人,舜为何采取“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的双重标准?

孟子五则翻译(一起读孟子之五十一)(1)

鲧窃息壤治水

原文: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孟子五则翻译(一起读孟子之五十一)(2)

共工怒触不周山

译文如下:

万章(孟子弟子)问:“象(舜帝的弟弟)每天把杀害舜作为自己的任务,舜被拥立为天子之后,则只是把他流放了,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这是封象为诸侯,也有人说这是流放。”

万章说:“舜把共工(传说中怒触不周山的水神)流放到幽州(北京附近),把驩兜(共工同谋)流放到崇山(湖北崇阳附近),把三苗(古国名)驱逐到三危之地(甘肃敦煌附近),在羽山将鲧(禹的父亲,治水不利)诛杀。惩罚了这四个有罪之人而天下人全都归服,这是惩罚不仁之人。象是个非常不仁的人,却被分封到有庳(有说为今道县)。有庳的人民难道有罪吗?仁义之人都是这样吗?对他人则诛杀惩处,对自己的弟弟则分封赐土。”

孟子说:“仁义之人对于弟弟,不隐藏自己的愤怒,不埋下怨恨,亲他爱他而已罢了。亲近他,是想要他尊贵,爱护他,是想要他富有。封他到有庳之地,就是要让他得到尊贵和富裕。自己身为天子,弟弟却是平民,可以称得上亲他和爱他么?”

孟子五则翻译(一起读孟子之五十一)(3)

舜帝陵

万章问:“那么请问有人说这是流放,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象被分封到有庳之地,却不能管理国家,舜帝派遣官员来管理这个国家,只是把税收供象来使用,所以有人称这是流放,怎么能够让他残暴地对待那里的百姓呢?虽然这样,如果想经常见面,他们之间常常往来。‘不一定要等到朝贡之时,就以政务需要而与有庳国联络’,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