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羊肚子焯煮出来,上面带了个这个东西,如图。

这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羊肚子上的部位。这个叫羊沙肝,因为颜色像肝脏。学名叫脾,是个造血器官。

它的口感比不了肝脏,但也在杂碎汤里充数。但是它最乱汤。

明明是脾,非要叫“肝”,这种叫法不稀见。比如猪的膀胱,在食品行业就不叫膀胱了,叫膀胱多难听啊!那叫什么啊?叫小肚(音堵)儿,您去稻香村买的小肚儿,那层表皮就是用猪膀胱加工的。

有小肚儿,是不是还有大肚儿呢?当然了,那就是猪的胃,但在语言习惯上省略了“大”,只叫猪肚儿。

膀胱还有个俗名,叫“尿(读虽)泡”,北京有歇后语—“狗咬尿泡空欢喜”。狗大老远跑过来,以为是肉呢,欣喜万分,上来一咬,尿泡破了,尿出来了。所以说“空欢喜”。

相声里头有定场诗,跟尿泡有关——

远看忽忽悠悠,

近看飘飘摇摇,

不是葫芦也不是瓢,

水中一冲一冒,

这个说是鱼肚,

那个说是尿泡,

二人打赌江边瞧,

原来是

和尚洗澡。

羊的肝有问题怎么治疗(羊的沙肝到底是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