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

商纣,商朝的末代帝王,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在位。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2)

根据正史记载,纣王沉溺酒色,奢糜腐化,为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把从百姓那搜刮而来的钱财,修建鹿台,置满奇珍宝物。还“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与宫女们在其间不分昼夜地玩乐。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3)

商纣在奢靡享乐方面是个极具创新精神的千古奇才,一定吃尽人间各种珍馐美味,所以就好奇了,距今3000多年前,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中的下酒菜究竟有什么呢?

是这样吗?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4)

还是这样的?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5)

一代帝王,还不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其实不然,得看商朝时那时候有什么五谷杂粮和水果蔬菜。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6)

中国古人描述中国粮食的时候,一般是说人吃五谷,“五谷”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论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指的是:黍(黄米)、稷ji、稻、麦、菽shu(豆类)。黍、稷这两种是我们祖先自己培育的。至于稷究竟是什么,现在已没有名为稷的农作物,有种说法是稷为一种不粘的黍。学术界对于黍、稷之别好像仍没有一个定论。许嘉璐先生考证认为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黏”,《本草纲目》: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看来三千年后的现代人依然搞不清黍、稷之别,依然五谷不分。稻,中国是最早培养的产地之一,但稻也是发源于东南亚传入中国南部民族的。麦,分小麦(来)、大麦(牟),“貽我来牟,帝命率育。”——《诗经周颂》,商朝时期由西亚传入中国的。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培育的豆类之后传入中原的。五谷中“稻、麦、菽”对于汉族来说也是外来作物。

至于蔬菜,战国秦汉时期,最主要有五种蔬菜:葵、藿、薤、葱、韭。葵,当时最主要的蔬菜,百菜之王,现在的冬葵、冬苋菜,明朝以后,逐渐转为药用植物,不再食用。藿,是大豆苗的嫩叶,现在也不食用了。薤(小根蒜)、葱、韭则流传至今依然是调味的辛辣蔬菜。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7)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8)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9)

冬葵

水果方面,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大量出现桃、李、枣、栗,梨、梅、杏、柿、橘等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桃、李、枣、栗;看来古代的水果大多流传至今,依然是广受大众喜欢,这是不是也间接说明无论古人今人都好水果这口呢!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0)

下面具体列一下当今我们餐桌上的一些大众粮食蔬菜和水果都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明朝中期传入中国,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才在世界上传播开来;时代背景为宋朝的电视剧中还喝玉米糊,这种剧可称作史盲神剧了。

红薯,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末年,据传菲律宾华侨冒着生命的危险,藏在马肛门里带入中国的,有个说法是高产量的红薯如果更早几年传入中国,农民饥荒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也许李自成起义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1)

花生,原产于南美洲,明朝中期传入中国,也是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先是西班牙殖民者传播到菲律宾殖民地,进而传播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入中国。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末年传入中国,一说是荷兰人把土豆带到台湾,进而传播到中国大陆,一说是传教士、商人带到欧洲栽培,后又从欧洲传到中国。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2)

葵花籽,原产于拉丁美洲,明朝末年从越南传入中国云南,看来明朝以前的人拉呱唠嗑时,还没有嗑瓜子的习惯。

苹果,苹果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以及中国新疆,我国原产的绵苹果在秦汉时代就有记载,相传夏禹曾吃“紫柰”,其质绵,味甜带酸,肉质如棉絮,俗呼"绵苹果",即古代所谓"柰"。19世纪中期欧洲苹果入籍中国后,就逐渐代替中国的绵苹果,也即我们现在所吃苹果的祖宗。所以,中国古代就有苹果,是叫“柰”的苹果,只不过和我们现在所吃的苹果不是一个妈生的,同名而已。

西瓜,原产于于非洲,西瓜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初年,而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最初叫寒瓜,又传因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名字叫寒瓜。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3)

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石榴,原产于波斯(今伊朗),石榴原名安石榴,西域的安国和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与塔什干),出产石榴。汉张骞通西域,将石榴种引入中国。

香蕉,原产于东南亚(包括中国南部),目前在马来西亚的森林里还可找到香蕉的野生祖先,存有籽2倍体的阿加蕉的若干亚种。 中国南部是香蕉原产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公元前369年后)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载有香蕉作纺织用。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柘”和“蔗”的读音可能来自梵文sakara。宋朝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

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带,又名凤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南部地区。

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从古籍记载可以考证广西是荔枝发源地之一。中国有荔枝记载的最早文献,是2100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六朝的《三辅黄图》;

草莓,又叫洋莓,红莓,原产于美洲,然后传到法国,1915年从俄罗斯传入中国,看来慈禧老佛爷(1835年~1908年)都没有品尝到草莓是什么滋味就驾崩西去了;

南瓜,原产于墨西哥,明代由波斯传入我国南方地区,当时叫它为“番瓜”;山东地区称作方瓜,东北地区称作倭瓜,河北地区又称作洋北瓜;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4)

西红柿,原产于秘鲁和墨西哥,十九世纪欧洲人首先开始将西红柿作为蔬菜和水果供人们食用。西红柿原名叫狼桃,色彩鲜艳,原先一直认为有毒,不敢入口。据说18世纪有一位画家,冒着死亡的危险亲口吃下狼桃,然后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等死,之后这位画家竟安然无恙,从此蕃茄才成为美味食品。明代时传入中国的,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直到清代末年,人们开始才开始食用;

黄瓜,原产于印度,后来传入中亚。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一种“实长数寸,色黄绿,有刺甚多”的瓜,称为“胡瓜”。后来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年)中最强大的后赵国主石勒,不喜欢这个“胡”字,因而便将它改为黄瓜;

胡萝卜,原产于西亚,阿富汗是紫色胡萝卜最早培植地,栽培历史是2000年以上。10世纪时经伊朗传入欧洲大陆,演化发展成短圆锥形橘黄色。12世纪经伊朗传入中国。另传胡萝卜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但未经考证;

白菜,原产于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葱、韭、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

下图为小白菜和芜菁: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5)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6)

菠菜,原产于波斯(今伊朗),两千多年前,波斯人已经开始人工种植了,后来传到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唐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泥婆罗国使节来唐,并向唐太宗献上了波棱、浑提葱等贡品,其中的波棱就是菠菜,从此菠菜在中国安了家;

芹菜,芹菜的集中起源区是地中海沿岸较湿润的地区。芹菜由于它具有的特殊气味,古代都把它作为药用和香料,芹菜是通过丝绸之路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在我国栽培始于汉代,起初只作为观赏栽培,后来才逐渐扩大栽培范围作为食用;

姜,原产于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历史典籍中有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中国、印度和日本是种植姜的主要国家,欧美栽培极少;

辣椒,又叫番椒,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清陈淏子之《花镜》有番椒的记载;

萝卜,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的野萝卜。由中亚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选育,形成大型的中国萝卜,萝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东汉桓帝时大饥荒,曾劝民众种蔓菁为食,蔓菁,萝卜的古称,说明至少在汉朝就传入我国了;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7)

核桃,中国人过去一直认为核桃是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的,但现今的研究表明:核桃不是一地而是多地起源的植物,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1972年磁山文化遗址胡桃的出土,证实7000多年前这一带就有种植;

芫荽,又名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常以嫩叶作调料蔬菜食用。埃及于公元前3~前2世纪曾以此为供品。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国;

另外,棉花,原产于印度,秦汉时期传入中国,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开始作为纺织原料,看来商纣王的衣服都不是纯棉的?

至此,已不难看出,奢靡享乐的纣王,他最有可能吃到的五谷杂粮有:黍、稷、稻、麦、菽,最有可能吃到的蔬菜有:葵、藿、薤、葱、韭,最有可能吃到的水果有:桃、李、枣、栗,所以他的餐桌上的美味对现代人来说比较寡淡。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8)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19)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20)

另外,中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食物传播交流,一次就是发生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原产于中国新疆或中亚、西亚等地的大量食用物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另一次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殖民者把大量美洲食用物种传播到东南亚殖民地,进而在明朝时期传播到中国中原地区。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21)

所以,现代人觥筹交错之间,面对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不要忘了这两位餐食界的功臣大佬:张骞、哥伦布。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22)

一个合格吃货的基础素养(吃一顿长一智吃货必修第一课)(23)

奢靡享乐的商纣,没啃过玉米棒子,没吃过烤红薯、土豆片、花生米,没吃过黄瓜、西红柿、西瓜、葡萄、草莓......,没嗑过瓜子,甚至穿的衣服都不是纯棉的?他远没有我们现代一个普通人的口福,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商朝时期的人们,能够吃到水果蔬菜,确实少的可怜。

现在人们在品尝各地美食时,常自我戏称为吃货;

吃货是美食爱好者对自己的戏称,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美食家,普通人并非要以美食家为目标,但吃货吃完之后不能仅仅打个饱嗝填满肚子为止,还应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品味美食,品味生活,品味食物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