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老婆是1977年结婚的,1978年有了一个女儿,1981年又生了个儿子那时候,我和我老婆在宁夏固原县工作,我老婆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工人,这个厂有2000多人,连同家属一共有5000多人,厂区在离县城城区不太远的一条山沟里我是从杭州到西海固山区插队的知青,1971年被招工到固原县城食品公司工作,跟我老婆结婚后不久,我就设法通过对调的方式,调到了我老婆厂里工作,在厂办技工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60-80年代的生活 我家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经济生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60-80年代的生活 我家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经济生活

60-80年代的生活 我家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经济生活

我和我老婆是1977年结婚的,1978年有了一个女儿,1981年又生了个儿子。那时候,我和我老婆在宁夏固原县工作,我老婆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工人,这个厂有2000多人,连同家属一共有5000多人,厂区在离县城城区不太远的一条山沟里。我是从杭州到西海固山区插队的知青,1971年被招工到固原县城食品公司工作,跟我老婆结婚后不久,我就设法通过对调的方式,调到了我老婆厂里工作,在厂办技工学校当了一名教师。

下面我晒一晒我家在那段时间里的大致经济情况:

一、家庭经济收支概况:

1、收入

我和我老婆那时候都是初中学历,工资级别都是二级工。在当时,二级工已是属于最低工资级别,一级工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1972年我实习期满转正时,与我同批进商业部门工作的,大多数人被定为一级工,只有少数表现特别好的人才定为了二级,其中就有我。但是,在以后的某一年(我也不太清楚是哪一年),那些原来被定为一级工的都转为了二级,而且,以后各年新招进来的员工都从一开始就定为二级了,一级工事实上已经不再存在。

我们那里是十一类工资区,同级别的工资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我在商业部门定的二级工,每月基本工资41元,另有几种补贴、津贴:洗理费,每月2元;粮油差价补贴,2次共4元多。所以,每月到手的钱是47元多一点。调到我老婆所在的三线厂后,按当时惯例,工作虽变,工资不调整。不过,我到厂技工学校当教师时担任了班主任,每月增加班主任津贴5元,一共能拿到52元多。

这里解释一下:洗理费是补贴员工洗澡和理发的,所有单位都统一规定,男每月2元,女每月4元。粮油差价补贴,是国家在七十年代两次调高了粮食和食用油的收购价和零购价,为了补偿城市工薪者由此而产生的利益损失,两次向工薪人员发放粮油差价补贴,加在每个人的工资里。

我老婆是三线军工厂的工人,工资要比地方同级别的人高,每月基本工资有46元,加上4元的洗理费,粮油差价补贴,还有夜间值班的夜餐费,差不多一个月能拿57元不到一点。所以,我们两个人的收入,在我没有当班主任以前是每月104元,当了班主任以后是每月109元。

二、支出

1、每月日常支出:

伙食费:25元至30元;

孩子零食:5元;

孩子托儿所或幼儿园:每人每月3元,合计6元;

房租:1.76元;

水费:0.40元;

电费:1元至1.50元;

我本人买书:每月约2元;

星期天带孩子到县城里玩:每次约花3元,每月1至2次。

其他零花:如理发0.10元,每次看病挂号费0.10元,偶尔看个电影,每张票0.15元。购置一些零星物件。

以上合计,每月55元够了。其余的钱存起来,每年约有600元左右。

春节期间,可能要多花点钱,不过也只是多花几十元而已。那时候,五一、国庆、春节都不搞什么长假。

二、大项支出:

1、探亲和购置衣服。我当时在大西北工作,我父母在上海。国家规定,我结婚后,每4年有一次探亲假。我和我老婆,带两个孩子,每次探亲回家,大约要花掉600元至700元,其中,有400多元是用于购置衣服。因为,上海的服裝又时尚,价格还便宜,而当时在大西北的那个偏僻小县城是买不到的。所以,我每次回上海,都是购置很多衣服,而中间在固原的这3年里,是几乎不买衣服的。

2、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当时所谓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包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沙发、写字台、大衣橱、五斗橱、床、书架等。购置这些东西,在当时被称为家庭基本建设。在那时候,购置这些东西,都不是打算只用一年、两年,或十年、八年的。那时候,每买回来这样一件东西,都是打算用一辈子的,甚至是可以传代的,即打算自己死了以后还可以传给子孙继续使用的。那时候,象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之类的都是紧俏商品,要凭票购买的。但拿到票的机会还是有的。今年有机会就买一件,明年有机会再添一件,年复一年,家庭的高档消费品就越来越多,家也就越来越象模象样了。

除了以上大项开支以外,其余的钱干什么呢?不干什么,就让它存在那里,没有具体目的,只备意外之需罢了。

那时候的工人家庭:

一是不需要攒钱买房子,因为有福利分房制度;

二是不需要为子女攒教育费用,因为从幼儿园到高中,学费都极低,如果上大学,不但不交学费,还补贴生活费;

三是不需要攒钱防病,因为有公费医疗,无论生什么病,医药费用都是公家包了的;

四是不需要攒钱养老,因为老了有退休工资,死了也有丧葬费;也不愁老了没人照顾,因为退休了也不离厂,依然是厂里的人,有厂工会退休工人办公室管着呢,有困难,找组织;

五是未婚青年不需要攒很多结婚费,因为那时候既不兴女方向男方要彩礼,又提倡婚事从简,一个小伙子大概只要有500至800元,就能风风光光将心上人娶回家。

所以,给现在工薪族造成巨大经济压力和焦虑的这些因素,对那时候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那时候的人,物质生活水平远低于现在,但却生活得轻松。

下面,我还将深入地谈一下那时候的吃饭、穿衣、福利分房制度和房租水电费、厂办托儿所和幼儿园、燃料和冬季取暖、全家上县城游玩、探亲、购置家具用具,业余文化娛乐,等等方面的细节和详细费用。由于篇幅太长,我放在第(二)篇再接着谈吧。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