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康熙皇帝8岁登基,13岁亲政,16岁除掉鳌拜,24岁削平三藩,这样的丰功伟绩,根本不允许他低调所以,他常常微服私访有一天,康熙来到一座深山,看见几个和尚在一座破庙前面插秧,他觉得奇怪,和尚为什么不念经,跑出来种庄稼干嘛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准八叉经典舞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准八叉经典舞蹈(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准八叉经典舞蹈

[cp]康熙皇帝8岁登基,13岁亲政,16岁除掉鳌拜,24岁削平三藩,这样的丰功伟绩,根本不允许他低调。所以,他常常微服私访。有一天,康熙来到一座深山,看见几个和尚在一座破庙前面插秧,他觉得奇怪,和尚为什么不念经,跑出来种庄稼干嘛呢?

一个瘦骨如柴的和尚出门相迎,康熙走进寺庙,环顾四周,庙里只有一张破桌子摇来晃去,和尚赶紧找了块瓦片垫在桌子的一条腿下,康熙摇了摇桌子,见桌子平稳了,顿时哈哈一笑说:“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康熙王坐江山,稳稳当当!”

那和尚仍旧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一面给康熙递过来一杯茶,一面又慢吞吞地说:“我也听人们常说,顺治爷定天下,颤颤惊惊。”

嘿!这老和尚挺机灵啊,思维敏捷,果然是高深莫测。康熙对他越发来了兴致,就想逗逗他,顺便看看他对这“康熙盛世”怎么看。

结果这和尚是直摇头,还一边喃喃自语地说什么“苦海无边”,“万民苦”之类的话,康熙听了心里很不痛快,怒气上来,开口就骂和尚不做和尚该做的事,跑去种什么水稻,简直是不务正业,大煞风景。

那和尚见状,竟然一改那高深莫测的表情,咧嘴微笑了起来,语气平和地说,哎,老衲或许就是个八叉和尚吧。

“八叉”是个贬义词,在老百姓的方言里,如果受到责骂,就称作“吃八叉”。康熙见和尚性情宽厚,被骂也不生气,还自我调侃,就忍不住笑,更想逗逗他。

康熙稳了稳身子,定了定神说,你这破庙实在太破了,今天我出个上联,你要是能工整地对出下联,我就帮你修修这庙如何?和尚深深地鞠了一躬,双手合十,慢悠悠地说:“阿弥陀佛,施主功德无量。”

康熙稍加思索,朗声说出上联: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康熙是微服私访,可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题要弄不好,犯了禁忌,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没想到,和尚根本就没怎么思考,张嘴就对出了下联:八叉僧,僧八叉,八叉八叉八八叉。

康熙一听,这下联对得真是绝妙啊,不仅平仄工整,而且好不突兀,又从自我调侃中巧妙地避开了禁忌,真是神来之笔。康熙忍不住连连称奇,当场表态,一定会找人帮他好好修理这间破庙。

回去以后,康熙还意犹未尽,反复默念着和尚的对联,突然灵光乍现一般幡然醒悟。八叉,上下合起来不就是父亲的“父”字吗?再想到初次见面时,他说康熙,和尚说顺治,难道,这和尚是早年出家的皇阿玛?这还了得,他苦苦找了多少年都毫无音讯,如果能在这里遇到,那可不仅是了了他的心愿,连皇额娘也会高兴得飞起来啊。

这一晚上康熙都难以入眠,一直熬到第二天一大早,便直奔破庙而去。然而,到了寺庙一看,昨天的那个和尚早已没有了踪影。一个小和尚说:“昨日施主走后,师父当夜就外出云游去了。”

康熙懊悔不已,早知道还熬什么夜,昨天晚上就该返回来。他又问小和尚,师父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或者话。小和尚摇摇头,指着一副对联说,师父临走前亲自写了一副对联挂上去。

康熙定睛一看,只见对联龙飞凤舞:

上联是:未曾出土先有节

下联是:纵使凌云也虚心

康熙这才醒悟,那和尚肯定就是顺治皇帝了,不仅在昨天巧用对联训了儿子一番,临别时又用对联嘱咐他要虚心。

真是知子莫若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