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系列文章的第三篇起,我们分享了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感知的主体

感知的主体”从某种角度来看,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最后一把钥匙

受制于古代知识背景的局限,在以语言性文字传承的儒、释、道的古代经典中,对于“感知的主体”无法进行非常直观的描述,而是隐含在了“语言性文字所描述的内涵”中,这就造成了后人很难通过“对语言性文字的理解”去认识“感知的主体”,更谈不上对“感知的主体”的运用。

而《郭店楚简·老子甲》是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写的,“源头甲骨文”并不是语言性文字,而是为了向后世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所创造的特种图示,所以,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非常清晰地记载着“感知的主体”的存在以及“感知的主体”的作用。

下图,右边金文“怠”字正上方的楚简字符“口”,就表示“感知的主体”。

佛学如何净化心灵(念头的奥秘体验自己的)(1)

在本系列的上一篇(第四篇)中,我们用“感知的主体”的原理解读了佛教经典中经典的《心经》,《心经》的实质内容,用佛教语言来说,就是每个人的如来藏如何重新掌控“感知的主体”,把被送到最外面的“感知的主体”重新收回来。

这篇文章本来打算继续介绍孔子儒学中对“感知的主体”的论述,但是,网友们对于如何感受自己的“感知的主体”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决定在这篇中与大家分享:如何感受自己的“感知的主体”。

其实,“感知的主体”一点都不神秘,人人都能体验到,“感知的主体”就在我们的“念头”中,而且是“念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学如何净化心灵(念头的奥秘体验自己的)(2)

一、对“感知的主体”的再认识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系列第三篇文章中,对于“感知的主体”的论述。

佛学如何净化心灵(念头的奥秘体验自己的)(3)

在“完整的人”中,“感知的主体”最初属于上图右边“第三层人体”的,由“第三层人体意识”掌控。

但是,“第三层人体意识”处在“重叠结构世界”人体的最里面一层,无法直接感知Perceive来自最外面一层人体(上图左边第一层人体)上的感觉Sensation,于是,“第三层人体意识”就把“感知的主体”往外送,最终,把“感知的主体”送到了最外面的“第一层人体”这里,并由“第一层人体意识”掌控,见上图。

这样,“第三层人体意识”就能获得“感知的主体”对“第一层人体上的感觉”进行感知以后的结果,搞清楚这种感觉是怎么回事。

但是,在这里网友们要注意!

在这种模式中的感知,其实“感知的主体”并不是在自由状态下的直接感知。“感知的主体”一旦被“第一层人体意识”掌控了以后,就受"第一层人体意识"特性的制约,“感知的主体”会以“第一层人体意识”的特性进行感知。

也就是说,“第三层人体意识”接收到的“感知的主体”的感知结果,是经过“第一层人体意识”加工以后的结果。

同理,当“第二层人体意识”掌控了“感知的主体”以后,“第三层人体意识”接收到的“感知的主体”的感知结果,是经过“第二层人体意识”加工以后的结果。

这种特点,需要读者深入理解一下……

让“第一层人体意识”为主导控制“感知的主体”的感知模式,对于身处“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完整的人”在还不会运用“第三层人体意识”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一层人体意识”操控“第一层人体”在显性世界中行动自如。

这对人类能够在显性世界的复杂恶劣生存环境中生存下去,有着极大的便利,否则作为显性世界中的人类早就灭绝了。

佛学如何净化心灵(念头的奥秘体验自己的)(4)

二、“念头”的组成与体验“感知的主体”

对“感知的主体”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以后,我们就以“第一层人体意识”为主导控制“感知的主体”的感知模式为基础,对我们平时都熟悉的“念头”进行分析。

在“第一层人体意识”为主导控制“感知的主体”的感知模式中,我们的“念头”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思维界面感知的主体第一层人体意识

我们借用电脑中“硬件、软件”的概念来分析,思维界面感知的主体第一层人体意识都属于“念头”中的“硬件”。

而在“思维界面”上出现的内容都属于“软件”,这些“软件”包括两个方面:

从外部投射到“思维界面”上的有:1、在显性世界中发生的事件;2、显性人体本身的感觉。

从内部投射到“思维界面”上的有:1、意念(闪念);2、心念。

我们用“看电影”模式来看我们的“念头”。

思维界面”就好比是“电影屏幕”。

从这张电影屏幕背面投射上来的是“在显性世界中发生的事件”与“显性人体本身的感觉”。从这张电影屏幕正面投射上去的是“意念(闪念)”与“心念”。

而观众就是“感知的主体”与“第一层人体意识”。

感知的主体”是前排观众,像个小孩字特别用心、好奇、警觉,喜欢看新电影。

第一层人体意识”属于后排观众,像个老人喜欢看“看过的旧电影”。

1、思维界面

了解生物学的网友也许了解,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并不是外在世界的本身,而是外在世界的信息经过眼睛、视神经的传递到大脑,由大脑处理以后所产生的影像。

这个影像并不等于外在世界,是由大脑处理以后的影像,人类大脑的一项非常主要的作用就是作为“思维界面”的存在。

所以,我们所认知的对象,并不是认知对象的本身,而是认知对象在“思维界面”上的影像。

人体意识以外的外在世界,以及人体本身的感觉,都投射到“思维界面”上,“感知的主体”以及“第一层人体意识”就在这个“思维界面”上,进行对外的感知、认识。

而意识中的“意念(闪念)”、前意识中的“心念”,也都投射到“思维界面”上,“感知的主体”以及“第一层人体意识”也在这个“思维界面”上,进行对内的感知、认识。

这个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生活经验中,总以为,我们所感觉到的事物就是事物本身,这其实是一种错觉。我们所有的感觉都是存在于“思维界面”上。这个“思维界面”给了我们“三维空间”的体验,我们就以为外在世界也是三维空间,其实这都是因为“第一层人体意识”的设定,才给了我们这样的体验。

思维界面”是广义“第一层人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感知的主体

在我们的意识体验中,当“思维界面”上出现的影像引起我们注意的时候,“注意”的那种感受,就是“感知的主体”在进行感知的体验。

所以,我们自己的“感知的主体”非常容易体验到,我们只要留意一下平时的思维,当自己很在意某件事的时候;在具体思考某件事的时候;甚至是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只要是自己的意识在注意着什么,这都是“感知的主体”在起作用的体验。

“感知的主体”能够进行自我感知,我们只要注意体验自己的思维,对其中的“感知的主体”进行自我感知,自我感知训练多了,自然就能熟悉自己的“感知的主体”。

3、狭义的第一层人体意识

我们这里说的“第一层人体意识”是狭义上的,广义上的“第一层人体意识”包含“思维界面”,这里说的“第一层人体意识”不包含“思维界面”,所以,是狭义的,就是指掌控着“感知的主体”一起看“思维界面”的“第一层人体意识”。

如何区分“感知的主体”与狭义的“第一层人体意识”?

我们举个生活中谁都有过的经验:一边走路、一边想事。

我们在想事的时候,是“感知的主体”在对“思维界面”中的事情进行感知。但是,这个“思维界面”有多画面功能,所以,我们虽然一边在想事,也可以一边在走路。

让我们在一边想事中,一边还能正常行走的,就是狭义的“第一层人体意识”在起作用,狭义的“第一层人体意识”在熟悉的环境中,是不需要“感知的主体”的。

我可以回忆一下,发生“一边走路、一边想事”的环境,基本上都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如果是在第一次到达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不可能发生“一边走路、一边想事”的事情,狭义的“第一层人体意识”与“感知的主体”会高度统一。而在熟悉的地方,不需要“感知的主体”的作用,“第一层人体意识”就能独立运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第一层人体意识”的特性有关。

“第一层人体意识”的特性就是维护“人体的舒适度”,按照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说法就是“唯乐”原则,这样的特性能够让显性人体能够行动自如、长久地生存下去。

我们也可以借助“梦境”来体验狭义的“第一层人体意识”,我们在梦境中,经常会有一种“看电影”的体验,看着梦境中的情节在发生。

这个时候,睡着的是“感知的主体”,“第一层人体意识”并没有睡着,在看着“梦境”电影。如果这场“梦境”电影是场恐怖片,把“第一层人体意识”带入一种极度不安全的情景,于是,“第一层人体意识”马上就会调动“感知的主体”去感知,这时,我们就会从睡梦中清醒过来。

“感知的主体”运行的时候,人就清醒了,不经过一定的心智训练,一个人“感知的主体”一停止感知,人马上就会有睡意。

很多初次接触“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网友反映,练习“感知的主体”往回收,特别容易睡着,而且睡眠的质量还很高,原因就是“感知的主体”不感知造成的。

“感知的主体”在感知的时候,应该是消耗能量的,所以,一停止感知以后,就会有睡意,去恢复能量。

我们只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生活场景以及梦境,基本都能体验到、并分清“感知的主体”与狭义的“第一层人体意识”。

有了这样的体验做基础,后续我们能能练习“把‘感知的主体’往回收”。

佛学如何净化心灵(念头的奥秘体验自己的)(5)

《郭店楚简·老子甲》中“把‘感知的主体’往回收”练习的第一个阶段,如上图,让“第二层人体意识”掌控“感知的主体”也是进行理性思维的关键。

在广义的“第二层人体意识”中,“思维界面”与“第二层人体意识”特性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将会在下一篇中继续与大家分享。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上架书名:老子真经

有兴趣的网友可在当当云阅读、kindle、掌阅、百度阅读、京东读书中搜“老子真经”。

佛学如何净化心灵(念头的奥秘体验自己的)(6)

《身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系列:

1、“真正的我们”存在于另外一个宇宙中!——《量子论》的现实意义(1)

2、认识完整的自己,才能用最优的自己——《量子论》现实意义(2)

3、《郭店楚简·老子甲》隐含着,中华传统文明的终极钥匙!——发现“感知的主体”

4、借助《郭店楚简·老子甲》才能还原《心经》中,“空”的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