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里面的群里,看到我三舅舅,已经57岁了,因为脂肪肝和血糖偏高,就在单位组织了一个踢毽子小组,大家利用午休的时间锻炼,半年过去了,最近体检时,血糖正常了,脂肪肝也消失了。
我也有些脂肪肝,就萌发踢毽子的念头,可是太郁闷了,膝盖不好,腿也弯不过去,好久不运动了,身体协调能力不足,根本无法完成踢毽子运动。
我呀,还不信这个邪了,咱水平不行,就多练练呗,人家踢半年学会了,咱一年学会总行了吧。
今天,我就从理论学起,了解一下踢毽子这项运动的悠久历史[呲牙]
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就踢毽子的规则来说,只要连续踢上空,不落地,就都算数。
踢毽子还有花样技巧比赛,常以肩、背、胸、腹、头与两脚配合,做出各种姿势,使毽子经久不落地,缠身绕腿、翻转自如。
毽子制作简便,只需用一小块布,包上一枚铜钱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开口的鹅毛管子,用针线缝牢,成为底座;再在未剪开的鹅毛管子上端里,插上七八根鸡毛就做成了。鸡毛最好是雄鸡的,又长又好看,也好踢些。
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中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
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头踢毽艺人参加杂技团,专设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在广州举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把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毽球也被列为比赛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