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道德经》第 四 十 章

反 者 道 之 动 ﹔ 弱 者 道 之 用 。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

有人欲将道徳经分上道下德或反之,或许皆不可取,到目前为止,道字和德字都用得不多,接下来皆多出并错综之,但老子借天道非人事的宗旨却始终如一,甚至卮言诡出,莫衷一是。

要说道德经对道有定义,此章为是,却亦非全是。

我曾说第二十一章可视为第一章的发明,乃至可视为首章之反也。因为是在人与道关系上作的论述,围绕人之知觉再言有无。而此章则直言道之有无及生生(这是道的两个核心本质)。

但是,言虽简,其意却深。

弱者,道之用,由生生-无为-无争-自然-居弱,乃至齐一,都是从用体认道(体)的,故取雌黒柔弱…;反者道之动,道是不动的,反同样是用,此处何解:对反(正反),返回,反复⋯要说道是动,也只是生生不息的,逝者如斯,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似乎循环往复实则新新不已,没有一片叶子相同(当然也可引阳光底下无新东西,因感官之有限也)。道里充满矛盾,老子说道亦充满矛盾,但恰恰矛盾才能让我们知其缴知其妙。

我姑且以为“反者道之体”,似动非动,似静非静,落实到静复其根也好理解,所谓常、大、远、逝、久⋯皆有落脚处。人之必死,道家却长生久视,因为天地不自生而久(又绕到与生生的矛盾上),常与非常是一是二?

第二句话更难解:道指法则、理则而言,非四大非五行,何生物?所以生、有、无皆作寓言视之。当然可以合参第四十二章,并参第一章解读和《道,真的生物么?》。

道德经中的第四章(再读道德经第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