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成长,他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强,很多家长发现,原来那个奶声奶气、口齿不清的娃,居然变成了一个“小话痨”。他每天围绕在你身边喋喋不休,最让人头疼的是,他每天能有“十万个什么”,让人实在招架不住。

一样的孩子同款娃,睁开眼睛就问为什么

我们发现2-6岁敏感期的孩子,尤其爱问为什么。比如我家4岁的二娃,最喜欢缠着我和他爸问一些脑路清奇、五花八门,而且根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儿童十万个为什么3-6岁(3-6岁孩子每天十万个为什么)(1)

“妈妈,为什么天上的白云跟着我们走?”

“妈妈,为什么小鸟会飞,我们却不能飞?”

“爸爸,为什么火车有很多节?”

“爸爸,小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

就连上三年级的哥哥也难逃他灵魂式的提问:

“哥哥,邻居姐姐考了100分,你为什么没有?”

“哥哥,超级飞侠为什么没给我送包裹?”

……

孩子都天真懵懂、好奇心重,这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被提问的人答不出来啊!要怎么告诉他呢?跟他讲大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生物特性?或者告诉他想做的事不一定能做到,电视里的世界都是想象出来的?

儿童十万个为什么3-6岁(3-6岁孩子每天十万个为什么)(2)

这样的回答能不能听懂是一回事,但势必会触发更多的提问,那简直是在给自己挖坑啊!

英国《独立报》曾对1500个家庭进行过采访,数据报告显示:2-6岁的孩子,每个孩子平均每天约会提73个问题;每个妈妈平均每周需回答孩子近500个问题;孩子提问的时长可达14个小时,这意味着他们从早上六点就开始提问,直到晚上睡着后才会结束。

如此密集的提问攻势,想必再有耐心的爸妈,也会变得烦躁不已。所以你现在能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孩子明明无辜,自己却一不小心就把他吼一顿。然后心里充满了自责、懊悔……敏感期孩子的父母,可不好当呀!

孩子爱问问题,但真正的需求并非要一个标准答案

孩子两岁以后时,自我意识成长,好奇心更浓,他开始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加上语言能力的飞跃式提升,所以常常会发起主动提问,成为名副其实的“十万个为什么”。

家长想要得体、自如地对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首先要弄清楚其问题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者真正的需求。当孩子向你提问时,传递的信息其实是:我对这个话题以及关联的事物很感兴趣。

儿童十万个为什么3-6岁(3-6岁孩子每天十万个为什么)(3)

比如,孩子问“小鸟为什么会飞”,我们会考虑得比较宽泛,或许你会想到生物进化、物种的起源、飞行的原理等等。但很显然,这些并不是孩子需要的答案,因为他根本听不懂

了解这一层后,你应该想得到,孩子所提问的问题,并不是要你告诉他一个标准、知识性的答案。那意思是给孩子一个敷衍的答案吗?当然不是。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用4招巧应对

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切不可随意敷衍和应付。经常忽视、打断孩子的问题,会让孩子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不想再问问题,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也会被磨灭。以下4点,值得借鉴: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小鸟会飞”的问题,很明显孩子已经对小鸟飞行提起兴趣。但问题不好回答呀,不如你给他抛出一句反问:“你知道除了小鸟会飞以外,还有哪些动物也有翅膀能飞吗?”

儿童十万个为什么3-6岁(3-6岁孩子每天十万个为什么)(4)

接下来,孩子会顺着你的思路,打开更多的探索空间,发现更多感兴趣的事物。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问题你都能看出他的兴趣所在,这时候需要更多的反问,“你觉得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你能不能说得详细一点呢?”

对于孩子的有些问题,我们并不一定需要正面去回答他,而是可以鼓励孩子以别的方式探查和获取他所需要的答案。

比如,孩子问“小蝌蚪怎么变成青蛙”,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答案。当然,也可以去野外观察,甚至可以抓一些小蝌蚪回来养,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如此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且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体验到无限的乐趣。

儿童十万个为什么3-6岁(3-6岁孩子每天十万个为什么)(5)

当孩子提的问题超出了你能解答的范围,不妨告诉孩子“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来给你找找答案”。然后借助身边的智能工具,找到答案后,再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话告诉孩子。

又或者一些问题不容易给出答案,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我也要好好想想,等有答案了我第一时间告诉你”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愿意跟我一起去找答案吗?”

2-3岁孩子的语言进入“爆发期”,能够说长句,具备了语言思维,会用语言去描述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物,当然也能够提出问题。

对于一些语言能力欠佳的孩子来说,平时他们问的一些问题,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聊天才是。给孩子营造轻松开放的语言环境,适当的引导话题,激发孩子更多的说话欲望,语言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快速提升。

儿童十万个为什么3-6岁(3-6岁孩子每天十万个为什么)(6)

写在最后

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他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探索行为,都值得被用心对待。如果你家也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千万别觉得他很烦。

其实,他并不需要你给他十万个标准答案。相比之下,给予他更多关注,经常与他交心畅聊,引导他探索更多的新发现,这些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孩子的每一次思考和提问,家长每一次的解答,这些都将汇聚成为孩子未来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坦诚、真实地交流,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