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对《攀登者》期待过高,有心理落差

电影《攀登者》在国庆档三巨头中,是表现最差的一部,豆瓣只有6.7分,仅好于23%的剧情片,足以说明电影没有达到观众预先的期待,或许是因为期待过高,心里有落差。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1)

吴京,章子怡,张译这样的演员组合,加上真实事件改编题材,会是一部爆款,但部分网友认为,《攀登者》的导演浪费了一个好作品。

或许是因为这个题材中,登山历史上有太多中国英雄,所以导演无从下手,不清楚到底该把谁当作第一视角了。

导演李仁港,把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作为主要人物,还给他安排了与气象组徐樱(章子怡 饰演)的爱情。正是因为导演的安排,导致电影遭遇差评,被网友戏谑为《珠峰绝恋》。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2)

张译饰演的角色曲松林还算好的,人物很丰满很立体。他和方五洲一样,从1960年的登山英雄,到被人怀疑,憋屈了很多年。他们等待着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3)

1975年登山时,在后方指挥的曲松林,犯了很多错误,每一次错误,让人又气又恨又心疼。他也被看作是《攀登者》中人物塑造最好的一个了。

胡歌角色最可惜,让人意犹未尽

影片中被认为最可惜的角色,是胡歌饰演的杨光。网友认为,并不是胡歌演的不好,也不是角色本身的问题,而是导演对于角色的把控。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4)

电影中杨光是1975年中国再次组建登山队时加入的。他在体检时,被发现其父亲患有马凡综合症,所以医生建议他不要登山。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5)

但是,他说登山是为了向父亲证明,他活得很好。珠穆朗玛峰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他希望父亲看到。所以他疯狂训练,做足准备。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6)

在登山队冲顶时,夜间遭遇强风。因为队友没有睡袋,他把自己的给了队友,自己严重冻伤。下山后,他就站不起来了,无奈退队。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7)

从这之后,杨光的戏份就停了,直到影片结束,成龙饰演多年之后的杨光,重新登上珠峰。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8)

对于杨光这个角色,导演前期给了一些线索,但最终没能完美呈现,人物没能立住。很多人对于这个角色,有点意犹未尽,感觉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了。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9)

历史原型有传奇经历,69岁圆梦

实际上,杨光这个角色的历史原型,简直是中国登山史上的传奇。原型人物叫做夏伯渝,影片中仅仅讲了他1975年冲顶失败的那一次经历。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10)

1975年之后,双腿截肢的他,本以为再也无法圆梦。不过一位教授给他推荐了假肢,才让他重燃信心。此后他又对珠峰发起过五次尝试。65岁第二次挑战,遇到暴风雪。66岁第三次挑战,遇到尼泊尔大地震。67岁第四次挑战,距离顶峰94米,遇到雪崩死里逃生。69岁第五次挑战,终于成功登顶。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11)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12)

夏伯渝这个人物,简直是一个励志传奇。然而,在《攀登者》中,他的存在的确看似多余。有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对整体剧情和节奏,都影响不大。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13)

胡歌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他在片中的戏份少得可怜,那么快就下线,的确让人心疼。

而夏伯渝的影视化角色杨光,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传奇,他被拍成有些莽撞的年轻人。

攀登者张译抱着吴京哭了(攀登者除了吴京张译)(14)

倘若导演有认真查阅当时的资料,或是和夏伯渝老师有过长时间的交流,那么这个角色,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呈现方式。

好演员,好角色,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