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读史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有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

四大喜剧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为什么四喜四悲(及各种添油加醋)(1)

中国也有自己传统的“四喜四悲”。

北宋有个人名叫汪洙,最后做到了观文殿大学士这样的副国级高官。这个汪洙打小就聪明,写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五言绝句,有汪神童之称。

当汪洙发达了以后,有些人为了拍马屁,把他小时候写的三十多首绝句,编成一本小册子,题名为《汪神童诗》,作为学龄儿童的启蒙教材,据说和《三字经》地位等同。

在《汪神童诗》中收录了一首著名的《四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为什么四喜四悲(及各种添油加醋)(2)

“四喜”就此诞生。

据说,皇帝曾经召集各位才子,让他们各自制作一个手工艺品。大才子解缙以“四喜”为题材,设计了一个“四喜娃娃”,后来成为民间婚嫁中的必备吉物。

为什么四喜四悲(及各种添油加醋)(3)

随着“四喜”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种添油加醋也应运而生。

其中,最大牌的添油加醋应该是明朝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的“加法”——

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

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题名时。

好吧,只是一些语气助词和关联词。

明代朱国祯写了一本书,名叫《涌幢小品》。这本书记载说,有个叫王树南的人在“四喜”的每句前面加了两个字——

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教官金榜题名时。

当时,王树南有个朋友是学官,眼瞅着自己的学生一批批从自己手里走向官场,自己却总是原地踏步。终于在某次科举考试中,自己也榜上有名,其中的喜悦自不待言。作为朋友的王树南,用加了料的“四喜”,善意地调侃。

这个“加法”属于“戏说”,有点意思。用特定的数量、特定的人物突出了喜上加喜,把喜的程度推到了更高,很是幽默。

最有趣的添油加醋当属下面这一条。

据说,有个落第秀才,在凄风苦雨中投宿客店,又看见有人娶亲。到了晚上,秀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想起《四喜》诗,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见闻,就在每句诗后面又加了两个字——

久旱逢甘露——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梦中,金榜题名时——重名。

人生四大欢喜就变成了一场空欢喜,好悲啊!

为什么四喜四悲(及各种添油加醋)(4)

有喜就有悲,人们根据“四喜”的格式,又配上了“四悲”。

据洪迈的《容斋四笔》,“四悲”的版本是——

寡妇携子悲,将军被敌擒,

失宠宫女泪,落第举子心。

因为汪洙和洪迈都是宋朝人,这个版本应该是比较早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貌似流传更广一些——

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

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

为什么四喜四悲(及各种添油加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