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登高--易随路入山腰近,云开谷口孤。人家连竹屋,村酒隔梅垆。鸟迹穿松影,牛羊上石湖。老翁犹健在,何地著吾徒。

干谒言志诗常见意象思维导图(以图写原创诗平旦登高)(1)

以图写诗

本首诗依然是五言律诗,看懂这幅图片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天很低,通过对本图片的分析和对过往的回忆以及自身的状态和画面的拓展,形成了本首五言律诗,本诗既写虚又写实,虚在于本次登山肯定看不到如我描绘的景象,写实就是这样的景象它不是小编幻想出来的,这样的景象在小编小时候都可以看到山上的如此景象有感而发的。就比如村酒就是小编家乡用糯米酿的米酒,还有不管是老翁的垂钓还是穿过松林的鸟。这边律诗小编寄情于景,用比较美好的景色来说明老翁的孤寂与悲凉,同时推人及己,表达了小编现在的形单影只,也是同样的悲凉与孤寂。

译文:

清晨爬山(平旦登高)

如图所示的石头阶梯进入到半山腰的时候似乎伸手就可触碰云朵。(路入山腰近)描绘出了这座山的高耸入云。这句的描绘有点像《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中的后半句。当然因为本人无法与王勃这种大诗人的千古绝唱相提并论,也写不出他这句的宁静致远。但是五言律诗和骈文还是有些许的不同。

如图一样云雾散去独自走在山谷山腰石阶上略感凄凉。(云开谷口孤)可以大概了解到这个是一个清晨,云雾刚散去,一个“孤”字,深刻了此时小编的形单影只,有些许的落寞。

远远看去有户人家依山而建了一栋简陋的屋子,隔着远远的都能闻到农家米酒的香味从坑坑洼洼歪歪扭扭的酒窖里散发出来。(人家连竹屋,村酒隔梅垆)此处的描写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对于小编来说其中有很大的深意的。比如依山而建的屋子,在现在看来很危险很可能出现泥石流。其实在小编小时候的山上很多这种依山而建屋子,现在仍然屹立不倒。其中比较深刻的两个字是“连”和“梅”;这两个字既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也可以作为通假理解。“连”可以通“联”,字面意思连接着山体依山而建,通“联”的情况留个悬念文末解释。还有“梅”字,字面意思:梅花古人是以弯为美,以直无姿。我这里是形容歪歪扭扭,坑坑洼洼的。同时也通“霉”,表示不好的,不精致的。

远眺的同时看到一鸟的踪迹顺着看去鸟的虚影穿过层层的松林,旁边的牛羊在吃草它(鸟)停在了高出湖面的石头上。(鸟迹穿松影,牛羊上石湖)这里的描绘其实挺有动态的画面感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哈哈哈哈,就是由点至面的感觉,像拍摄镜头一镜到底现实感。

老翁在湖旁垂钓,身体依旧健朗。(我的那个她)在哪里呢显然我们是同一类人啊。(老翁犹健在,何地著吾徒)这里的描写透露着孤独感和悲凉,和先前美景相呼应,景色虽美却无人相伴。老翁是对古代老年男人的尊称,此处的悲凉也和我第一句的“孤”字相对应。大山里仅有一个自力更生的老翁生活,此情此景无疑透漏着孤寂感。何地隐藏着那个她,吾徒在《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表示其门人,在这里我的表示是同类人。由人及己,看着老翁想到自己的孤独。

这里解释下通“联”的含义:表示联想,幻想的,也就是即使通过图片爬山了山顶,也见不到我所描写的景象,但是其实也是写实的,因为很多情节或者物体都是小时候的所见所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