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把节的小常识

火把节是干嘛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1)

节日时间:六月二十四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

别称:星回节

节期:二三天

节日主要活动:斗牛、赛马、摔跤

火把节的风俗来源

火把节,一些民族又称星回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西南地区的彝族人民都要举行 “火把节”。

神话传说

火把节是干嘛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2)

火把节是干嘛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3)

传说很久以前,彝族有个叫朵阿惹恣的青年,他力大无比,经常用自己的力气为寨民们做好事,彝家百姓十分喜爱他。天上的大力神知道了,硬要与朵阿惹恣比武,于是两人在一片广阔的山坡上展开了一场较量。小伙子们弹着三弦、姑娘们唱着歌为自己的英雄助威。朵阿惹恣与大力神在山坡上斗了整整三天三夜,终于战胜了大力神,把他摔倒在山坡上。大力神失败后,恼羞成怒,从香案里抓起了一把香灰,香灰变成了无数会飞的蝗虫,飞到地里祸害庄稼。朵阿惹恣让人们找来松枝,扎成火把,点燃后将那些吞食庄稼的蝗虫统统烧死了。

朵阿惹恣与大力神摔跤的日子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因此,每年这天,彝家人都要点燃火把举行摔跤、跳舞等娱乐活动,以此纪念英雄朵阿惹恣和庆祝丰收。

彝族人怎么过火把节呢?

火把节是干嘛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4)

彝族的“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1、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家家户户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火驱虫的传说。

2、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

3、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是干嘛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事)(5)

火把节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彝族的重要节日,庆祝的节目主要有:斗牛、摔跤、射箭、斗羊、选美等,这些活动搭载着彝族人民的信仰与热爱,同时,作为节日的表现形式,它们又是如此丰富有趣,为日常生活中带来些许期待,增添一丝美好。

火把节民族传说由来: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