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2)

这是南水北调精神的一曲赞歌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3)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4)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5)

这是中原人精神高地上的一座丰碑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6)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7)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8)

在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中,水源地库区人民在半个世纪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数次搬迁,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大义担当,敢于牺牲的精神光耀千秋。本剧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了南水北调大移民时一个个闪亮动人的精彩瞬间,以及移民干部群众“献出丹心化碧海,架起长河润京华”的豪迈情怀。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9)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0)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1)

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在演出途中,发生火灾事故,损毁了《丹水颂》剧目的服装、道具等演出设施。南阳曲剧艺术中心为了如期参加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剧团上下齐心,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组织人员制作服装道具等。

危难之时见真情,此次来驻马店参加戏剧节的各省直院团、地市院团及驻马店市当地院团,得知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发生这些不幸后,他们纷纷伸出援手,无偿支援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参加此次戏剧节。

本次黄河戏剧节的奖项名额是有限的,作为参赛的竞争对手,这些院团没有选择漠视南阳曲剧艺术中心的困境。他们的驰援,已经超越了比赛获奖的喜悦,超越了普通的情谊。他们身上的真性情,更是体现了梨园弟子侠义精神,浩然正气。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2)

郝士强,男,汉族,1967年出生,现年50岁,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牛长鑫亲传弟子。中国曲剧艺术节中荣获“当代中国曲剧十大名角”称号。1988年毕业于南阳戏校,同年进入南阳市曲剧团工作至今。先后任演员队队长、共青团支部书记、团长助理、副团长。2013年4月,南阳市曲剧团整体划转更名为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后,担任中心副主任,2015年担任中心党支部书记。 主工“老生”。代表剧目:《困皇陵》、《夜审潘洪》、《屠夫状元》、《三凤求凰》、《临江驿》、《儿女传奇》、《狸猫换太子》、《王宝钏》、《惊蛰》、《阴沉木》、《武文斌》、《丹江魂》、《卧龙情缘》《丹水颂》等。先后在《中国戏剧》发表《浅谈<夜审潘洪>中寇准形象的塑造》;《东方艺术》发表论文《<丹江魂>中何满江形象的塑造》、《传承曲剧艺术之美,演绎曲剧艺术之新》;《黄河之声》发表论文《巧设阴司审太师,王子犯法与民同——谈我演寇准的体会》、《南阳曲剧伴随我成长》等专业论文。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3)

史雪沛,女,1972年出生,党员,国家二级演员,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孙炳新亲传弟子。1990年毕业于南阳戏校,同年分配到南阳市曲剧团工作至今。工文、武花旦,青衣。代表剧目:《夜审潘洪》、《蝴蝶杯》、《王宝钏》、《三凤求凰》、《大刀王怀女》、《五凤岭》、《风流才子》、《丹江魂》、《花烛恨》、《丹水颂》等。多次在省、市级戏剧大赛获得奖项。2005年荣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4)

张明云,女,汉族,党员,国家二级演员,当代中国十大曲剧名角。1994年毕业于南阳文化艺术学校,同年分配到南阳市曲剧团工作至今。师从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孙炳新,主工“刀马旦”,兼演“青衣”。代表剧目:《惊蛰》、《儿女传奇》、《三凤求凰》、《王宝钏》、《鸿雁捎书》、《武家坡》、《李白戏奸》、《安安送米》、《李三娘》、《丹水颂》等。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当代中国十大曲剧名角”荣誉称号。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5)

齐红宾,男,汉族,1969年生,1983年考入南阳艺校,2000年入南阳市曲剧团工作至今,国家二级演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牛长鑫亲传弟子,办公室副主任。工“文武小生”,兼“须生”。代表剧目:《屠夫状元》、《困皇陵》、《夜审潘洪》、《彩楼配》、《鸿雁捎书》、《武家坡》、《大登殿》、《三凤求凰》、《断桥》、《铁人检察官》、《武文斌》、《儿女传奇》《惊蛰》等。多次在省、市级戏剧大赛中获奖。在省级刊物《艺术研究》上发表《戏曲表演艺术杂谈》、《初识八贤王》等论文。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6)

张红岩,1975年出生,国家二级演员,党员, 1996年毕业于南阳戏校,同年进入南阳曲剧艺术中心至今。主攻青衣,老旦行当。代表剧目:《五女拜寿》、《清风亭》、《屠夫状元》、《三凤求凰》、《安安送米》、《夜审潘洪》、《武家坡》、《儿女传奇》、《老夫人设桌》等。其中,《老夫人设桌》是大调曲演唱形式一次大胆的创新改革,首次用人物形象来演绎每一个角色。2012年和2013年两次被南阳市文广新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7)

李明生,男,汉族,党员,国家二级演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牛长鑫亲传弟子。1991毕业于南阳戏校,同年进入南阳市曲剧团工作至今,工文武小生、须生。代表剧目:《困皇陵》德芳、《五女拜寿》、《三凤求凰》、《状元媒》、《屠夫状元》、《蝴蝶杯》、《盘夫索夫》、《儿女传奇》、《惊蛰》、《大刀王怀女》等。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发表论文《慈母的期盼与儿子的叛逆》、《曲剧与现代艺术嫁接》发表于《黄河之声》等省级刊物。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8)

杜秋霞,女,河南省叶县人,党员,国家二级演员,曾担任南阳曲剧艺术中心演员队队长,1980年从事戏曲艺术表演,1984年调入社旗县越调剧团,1994年调入南阳市曲剧团。主工“老旦”,兼“青衣”、“花旦”。代表剧目:《杨八姐盗刀》、《杨八姐闯幽州》、《无佞府》、《退不掉的女婿》、《天下第一难》、《勾魂》、《铁人检察官》、《武文斌》、《儿女传奇》、《夜审潘洪》、《荆钗记》、《王宝钏》、《狸猫换太子》、《三凤求凰》、《五女拜寿》《大刀王怀女》等。多次被评为系统及单位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发表《曲剧“惊蛰”的现实意义与艺术魅力》、《惊蛰春雷声》、《河南曲剧南阳流派印象》、《河南曲剧发展振兴之我见》等多部论文。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19)

胡克玉,男,党员,1967年出生。三级演员,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牛长鑫老师亲传弟子。1985年毕业于南阳戏校,同年进入南阳市曲剧团工作,工文武丑、老生。川小翻、川后空翻是他曾经的绝活。先后在《困皇陵》、《临江驿》、《三岔口》、《丹水颂》等剧目中担当主要角色。

1972年龙江颂原声选段(现代曲剧丹水颂再现感人故事)(20)

序幕老人的扮演者黄巍,男,汉族,1961年生,党员,国家三级演员。1985年毕业于南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后入南阳市曲剧团工作,工净行,唱腔高亢激昂风格独特。代表剧目:《越王负荆》、《西湖公主》、《武家坡》、《二进宫》、《蝴蝶杯》等。曾于2011年获第五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铜奖,第十二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表演三等奖。

序幕孩童的扮演者李秋雨,女,2013年考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学习戏曲专业,2018年毕业后进人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工作。工花旦、刀马旦,在实习剧目《表花》、《扈三娘》等折子戏中有良好表现。她对戏曲艺术执着追求,具备较大培养空间。

南阳曲剧艺术中心介绍

南阳曲剧艺术中心于2013年4月28日揭牌命名,前身是大家熟知的原南阳市曲剧团,是国务院、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调曲子”的传承保护单位。剧团成立于1951年,演职员103人。60余年来,创作演出各类剧目200余部。《闫家滩》、《困皇陵》、《屠夫状元》、《情系青山》、《儿女传奇》、《王宝钏》等保留剧目颇具影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潜心艺术建设的同时,也造就、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和创编队伍。1960年,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晋京演出剧目《闫家滩》。1991年,《情系青山》晋京演出。1998年《闫家滩》搬上银幕并获得华表奖。2002年9月,大型曲剧现代戏《惊蛰》在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中获得金奖及多项分项一等奖。2003年4月,《惊蛰》参加“河南·长安戏曲展演周”。南阳“两节一会”活动,“全国农运会”开幕式,重要外事接待,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南阳专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审团验收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大型文艺演出,曲剧团作为主力均曾华彩亮相。2004年9月,南阳市曲剧团代表河南省在中国第七届艺术节这个荟萃艺术精品,强手如林的国家级大舞台上,曲剧《惊蛰》荣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美奖”、“文华表演奖”、“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等五项国家级大奖。2014年曲剧艺术中心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大型古装风情剧《卧龙情缘》以崭新的阵容、优美的唱腔,新颖的故事,朴实的表演,荣获大赛“优秀新剧目奖”。剧中的诸葛亮扮演者、优秀青年演员李小雨;黄月英的扮演者、优秀青年演员陈大爽脱颖而出,荣获大赛表演一等奖。2016年,在郑州举办的“第二届曲剧十大新秀”角逐中,南阳曲剧艺术中心的符龙、陈大爽、李小雨三位优秀青年演员荣获“曲剧十大新秀”称号。

近年来,南阳曲剧艺术中心砥砺前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并结合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剧目,常年奔波在城市、农村,开展“戏曲进校园”和 “舞台艺术送农民”公益演出活动,给南阳大地父老乡亲送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年轻的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将秉承原南阳市曲剧团的优良传统,发展、振兴南阳曲剧事业,弘扬主旋律,让先进文化更多、更健康地占领文化阵地,展示南阳丰厚的文化底蕴,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为南阳文化强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