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的节目(打拐利器随手拍)(1)

随着网络打拐的兴起,“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成了不少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打拐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城市中遇到带着小孩的行乞人员时,不少热心人都会多留个心眼:这小孩会不会是被拐儿童?

一位杭州妈妈前些天在地铁车厢里遇到了行乞人员,恰巧对方身边就带着一个小孩,于是,这位妈妈“动手”了……

疑似遇“拐”,应该怎么处理?

事情发生在12月16日下午,A女士乘坐地铁1号线到滨江区工商局办事。快到滨和路站时,她遇到了一个穿着粉色帽衫女人。

她已经是第二次遇到这个女人了,女人还牵着一个穿戴整齐的小男孩:黑色羽绒服、黑色裤子、熊猫图案的帽子。

小男孩看上去三四岁,女人带着他向乘客们挨个乞讨。

A女士留了个心眼,拍下了小男孩的照片。

没想到刚拍了一张,女人就发现了,非常警惕地把孩子拉到身后,开始往车厢门口挪动,一边挪一边还用恨恨的眼神瞟了A女士一眼。等车厢门一打开,女人就带着孩子下了车。

A女士也是当妈妈的人,她对于女人的举动作出的第一反应是:小孩应该不是女人亲生的。

A女士觉得,女人身体健全,反应敏捷,就算生活有困难,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一份工作,挣出养活自己和孩子的薪水,而小男孩应该是上幼儿园的年纪,无论如何,大白天在地铁乞讨都是不正常的。

关于小孩是不是女人亲生这个问题,A女士和邻座的女乘客沟通过,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同。但A女士坚持带着照片,去西兴站警务室反映了情况。

事后,A女士到本地某知名论坛发了帖子,跟网友们讨论: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A女士的想法是:如果自己不忙,是否应该拉住那个女人,喊其他人帮忙,或者跟对方一起下车,找地铁工作人员求助。

热心值得点赞,但确实误会了

西兴站警务室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调取监控寻找那名女子。A女士因为急着办事,未能与民警一起查看监控。

“我总觉得自己看到了,也拍到了,应该做点什么。也许我的感觉就是对的,孩子如果真是被拐的,或许就能帮他找到父母,那该多好。”A女士在帖子中这样表述她的初衷。

在帖子下方,174位网友力挺A女士,支持她“拉住那个女人”或“跟对方一起下车”。

不过,实际情况是,热心的A女士和网友们这次真的误会了。记者昨天下午向地铁警方核实得知,根据A女士反映的情况,民警当天便获取了那名女子及孩子的清晰截图,并发送给沿线地铁站警务室。经排查,第二天,民警在城站站内发现了该女子,当时,小男孩依旧戴着那顶熊猫图案的帽子。

经信息比对,女子出生于1985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小男孩确实是她的亲生儿子。

“遇到孩子被拐卖的情况,请市民及时和警方反映情况。如果能够拍下照片,提供更多的线索,则能够有助于警方更快地找到当事人。”对于A女士的做法,地铁公安民警表示了赞同。

“11月份,我们在近江站也接到了疑似拐卖儿童行乞的举报,经过核实,孩子不存在被拐卖的情况。”根据地铁公安的统计,目前接到的同类举报中,尚未出现被拐儿童的情况。经查证,乞讨人员都是带着亲生子女行乞。

地铁不文明需要“随手拍”

2012年出台的《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四款明文规定:禁止在车站或列车内躺卧、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等。

那么,杭州地铁运营3年多以来,在地铁车站及车厢内行乞的管理情况究竟如何?

对此,市地铁集团新闻发言人吴艇介绍,在地铁集团的官方微博上,经常会有市民拍下行乞人员的照片并@他们。收到网络举报后,地铁安全员就会从就近站点上车,找到行乞人员后,立即将他们带离车厢,并带出地铁站外。

另一个情况是,乘客们对于行乞人员的态度呈两极分化趋势:不少人对于地铁行乞人员选择视而不见,不予理睬,也有一些爱心市民会慷慨解囊,给对方一些金钱。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这些行乞人员是如何进站上车的?

“目前,在杭州地铁线路上发现的行乞人员,衣着都比较干净,隐蔽性比较强。”吴艇说,“他们的流动性也比较强,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会在各列车之间来回流动。”因此,对这部分行乞人员的管理,确实存在难度。据了解,目前在杭州地铁上发现的行乞人员,基本未出现恶性行乞行为。针对地铁行乞等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的形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A女士拍摄的女子带小孩行乞照片。这样的行为既不文明,对孩子来说也是极严重的错误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