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时期地图(剑论沛丰邑)(1)

题记:剑论“沛丰邑”自首篇起收到了很好的评价及支持关注。在此中阳寒客向一直关心支持此头条号的各位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也有朋友对本文提出批评指正,在此小编表示虚心接受并一同谢过。如有不当言论,还请多多包涵。不过小编还是希望部分朋友把“丰邑”之县邑和乡邑两种“丰”字释义及“丰沛”之两城邑论一并结合再通读《史记》三遍,以下定论。同时小编再重申下自己的一方观点:《史记》中的“丰沛”两城邑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史记》中跟本没有“沛”指沛邑这一说。“丰”字无论是指丰邑还是丰县(邑)与沛并称,它都是指两个单独的同级个体。也许有朋友会持疑,小编不支持《史记》以外的东西来论证“沛丰邑”,那小编的沛郡丰县又是从何而来?我可以准确地告诉大家我的论断均来自《史记》、秦汉史学界的考古~“秦封泥”和“汉简”。一、吕后二年律令汉简“丰”是丰县,这是被史学界定论过的;二、秦封泥之“丰”现在在史学界一是指关中“丰”,二是指徐州“丰”,为未定论;三、沛郡在现在秦汉史学界依汉简推定的至迟汉景帝年间存在沛郡,但也不排除为秦四川郡(沛郡)的延续,即以四川郡治地沛而由高祖更名的郡(前人故有论)。总之司马迁之前之时有沛郡的存在。

正文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国人的这种“和稀泥”处事风格。真正的和谐是和心,心和则人平事无争。

初读《史记》的很多人都会认为《高祖本纪》里的“沛丰邑”是秦沛县丰邑。不瞒大家说,我初读《史记》也是这种认知。或许因为自己是丰人的缘故吧,再加上刘邦又是丰县出过的唯一一个皇帝,因此对《史记》就多读了几遍。读遍数多了不免产生一些疑惑,对其中的“沛中子弟”、“沛中空县”、“复丰比沛”、“起丰沛”,“吾适丰沛”等等便自然而然的觉得“丰邑”指乡予《史记》全文不通畅,即秦“丰邑”是如何到汉丰县过渡的,也就是“丰邑”到底是指县邑还是指乡邑而不敢轻断。也许有人会说小编是丰县人,当然不想“丰邑”是乡邑,大家可不要贬低小编哦。下面我首先来解释下为什么大多数人初读《史记》会认为沛丰邑是沛县丰邑的吧。

其实我们读《高祖本纪》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会相当然的认为“沛丰邑”是沛县丰邑。从心理学上讲这叫“潜意识”,也可以理解为“先入为主”,这种“潜意识”会让你想当然的认为是沛县丰邑。为什么说这是“潜意识”的缘故呢?说白了那就是读《史记》的人一般都是有些历史“功底”的。这个“功底”就是千年传下来的主流认知“沛县丰邑”。正所谓,假话说一万遍它就是“真理”了,这个“真理”就是我们脑海里烙下的潜意识!因此大家认为“沛丰邑”为沛县丰邑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我才说读《史记》要把自己锁在其中,外围的东西全当未知,只有这样抛开“杂念”的通读《史记》你才能读透“沛丰邑”之内涵本意!其实沛郡丰邑(县)也是司马迁的“潜意识”,只不过他的“潜意识”是不可能错的!否则他自己都迷惑到底是沛郡丰邑还是沛县丰邑了。

刘邦时期地图(剑论沛丰邑)(2)

刘邦籍贯沛丰邑中阳里是司马迁的历史定位,刘邦就出生在今天的丰县中阳里这片地方。籍贯《现代汉语词典》解为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国私。”籍贯一般从父系,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按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户籍与籍贯又不皆同,其两者都有即时可变性,基于这种认识言刘邦丰县人绝对错不了,若言沛县人刘邦充其量也只是秦沛县丰邑人(依丰乡论)。籍贯着重的是“地”,而沛丰邑中阳里最终的“地”是指的中阳里。中阳里才是沛丰邑中阳里之主语,其前的沛丰邑乃只是行政性的谓语而已。因此刘邦籍贯的归属是由中阳里决定的。很简单的道理,谁拥有中阳里谁就是刘邦籍贯的主。要不然司马迁沛之后丰邑中阳里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我有位大足县(区)的朋友,前些天我打电话专问他填档案等等个人资料,他的籍贯是怎么填的。他说当然是重庆大足,我有意问之不是四川大足吗?他直接回答我你傻啊!郦波的《清官海瑞》一书直言海瑞海南琼山人,我想也是,你若言广东琼山人,琼山人也得说你傻。当然言广东琼山也不一定全错,不过读者会知道到哪里寻琼山(今海口市)吗?所以说时效性的时间概念不可缺,与时俱进务实精神还是要的。司马迁在整个《史记》里一直都未陈述刘邦老家之“丰”的县制问题,本身就是可疑的!若东汉荀悦的《汉纪》汉十二年高祖及至长安立丰县为实的话,立丰县这么彰显刘邦大度的事,司马迁为什么在《高祖本纪》里不言?因此司马迁所言“沛丰邑”很显然就是司马之时的沛郡丰邑(县),况且"丰"秦时也本就是县邑也是有可能的。

刘邦时期地图(剑论沛丰邑)(3)

有人曾发文这样论证“沛丰邑”,说秦时为县乡里结构,言外之意中阳里是个村,按沛郡丰县中阳里少了个乡级。我想请问汉朝县城之内里还必须要有乡吗?没有乡级县里就不能有里了?把丰邑硬定为乡这不叫先入为主吗?还有论调说《史记》中“丰沛”可以是丰乡和沛县的并称,又拿今天的“徐丰”班车来代比丰沛并列并不一定同级。其不知他这种以现在的故知来与司马时代的未知相比,有可比性吗?况且现在的“徐丰”大家都知道是徐州和丰县,而汉朝人知道吗?司马迁知道吗?如若“丰沛”是丰乡和沛县,司马迁一个沛字不就解决了吗,至于用“丰沛”这么麻烦吗?诸如又拿《史记》中有三处沛郡皆未省郡字来断定“沛丰邑”非沛郡,可别忘了行文中沛后加郡那也是区分沛县与沛郡的,就如言人籍贯之沛丰与沛一样都是区分沛的,况且行文中必须之需要与《高祖本纪》提纲之“沛丰邑”也无同比性。更有人信誓旦旦的还有否丰的三大论证:一、刘邦出生时所在的县名叫沛县。这一条其实根本不值一驳,史学界早已论证刘邦出生时根本无沛县,只有丰邑和沛邑,即刘邦出生时乃丰邑人。二、如果让刘邦自己选择故乡仍然是沛县。他以“雍齿降魏”丰人背叛为由来否丰,可他却忘了“丰吾所生长,及不忘耳”正是刘邦在沛县说的,这也正是刘邦驾驭帝王之术的高明所在(我头条号前面发文已有专述)。三、刘邦的祖籍是沛县。这种否丰的论调显然是刻意而为,孰不如刘邦祖上乃大粱人。况且刘邦史迹载于《丰县志》而不载《沛县志》这说明了什么?显然是以前的沛县乡亲知道并认可刘邦是丰县人的,也更说明以前的沛县乡亲是明大义识是非的!

刘邦时期地图(剑论沛丰邑)(4)

可能有人会说,毕竟丰邑曾隶属过沛县,讲刘邦是沛人,也没什么不对。我们说,是,但要明确讲话的背景处在一个什么历史阶段。严格地说,对刘邦故里的确认,必须区分不同朝代的行政地理概念。在秦具体称沛县丰邑,或略言沛县,或直接称丰邑中阳里,皆无不可,因为当时丰邑下属于沛县(依丰乡论)。其实话讲回来,不管丰与沛作为邑也好,县也好;分也好,合也好,只是行政级次及相互关系上的变化而已,并不能改变刘邦老家是丰县的史实。本着对历史的忠正,对社会及后人的负责,我们还是应该纠正偏执,还历史以本原,否则谬种流传,贻害不浅。徐图研究员卢润生的以上观点还是比较中肯的。只不过他在“沛丰邑”的定性上没完全陈清罢了。

刘邦时期地图(剑论沛丰邑)(5)

综上所述:沛丰邑中阳里就是今天的江苏丰县中阳里。言刘邦丰县人不会错,因为刘邦籍贯的最终归属地在丰县。即使现在仍以占主流的沛县丰邑论来讲,沛丰邑(今丰县)中阳里也应该是毫无异议符合常规的刘邦籍贯正确之述吧!

剑论“沛丰邑”完结

谢谢关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