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12月了,我才有点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绪,今年8月,参加完了狼行天下和雪花勇闯天涯的活动后,和几个朋友约在一起,从滇藏线进藏,线路为丽江——六库——丙中洛——察瓦龙——察隅——墨脱——派镇——八一——拉萨…………

这些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去过,我也就不多说了,本来我是个不怎么发帖的人,但每每想到丙中洛,就很有冲动想把其中在丙中洛发生的一些事情告诉大家。

丙中洛,相信很多人也了解,网络上搜索下,一大堆的资料和攻略,但相信丙中洛的嘎娃嘎普雪山,知道的人就少了,在此,我就是想把我们攀登嘎娃嘎普雪山的经历写下来。下面先介绍下嘎娃嘎普吧,嘎哇嘎普,意为高大的雪山,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的西面,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冰蚀湖分布,海拔5128米,是丙中洛最高的山峰,也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最高峰。属于高黎贡山山脉。我们是9月10日到达丙中洛的,13日开始登山,故事中涉及到一些人物,所以我就从10号开始说吧!

9月10日:当我们的班车快到丙中洛时,才知道原来这里还是要买门票的,每人掏了100元,我们觉得我们并没有享受到景区的服务,也无从体会到所谓景区的概念,仅仅是个乡而已。买过票后

,班车开到怒江第一湾的时候,我觉得景色还不错,就对开车的杨师傅说:“能开慢点吗?”“我停下来,你下车拍,我到前面等你。”杨师傅说到。“好啊好啊!”我赶紧跳下车。怒江第一湾

,我来了……一条500米的水泥马路南北贯穿,这就是丙中洛。简简单单!晚上,我们和杨师傅一起,在“重庆小吃”家吃饭。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

这就是丙中洛的街道了9月11日: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深入去到秋那桶,沿途重丁村教堂、石门关、怒江河谷,我们

选择徒步17公里来到秋那桶,这是个宁静的小村落。我们选择在这里过夜,跟村民打听到阿白家。

阿白是在乡镇上工作的,有点商业头脑,就在自己家多弄了几张床,这就算是秋那桶唯一的客栈了

。晚上的秋那桶特别的宁静,我们聊着天,与阿白的孩子玩耍,远离城市的喧嚣……半夜,还淅淅

沥沥的下起了小雨。美好的秋那桶。9月12日:早晨起来,我们继续深入往怒江峡谷走,也许是虎跳峡峡谷和澜沧江峡谷给我太多

的震撼,走出2公里,我感觉这里没有那样的悬崖峭壁,后来证明我的感觉是对的,怒江峡谷在于

大气,而不是想象的险要。返回吧,再走10公里也是这样的景色。回程的时候,我们每人10元,搭

当地的车回到了丙中洛乡。下车时,“那个谁”发现了一个小茶馆,很有特色,我们打算回客栈休

整一下,就来这里坐坐,讨论下一步行程。洗漱完毕,我们来到小茶馆,我先看了下价格,好贵啊

!赶上大城市了,我没作声,让“那个谁”看,“那个谁”也没说话,本想逃离,女主人小赵看出

来了,说:“你们喝点什么?我不会按那上面的价格收费啦!”我们面露尴尬,有点不好意思,出

门在外,能省就省点吧!接着就是喝茶、聊天、打听了很多,问过小赵,问过客栈的老李小李,问

过其他的驴子,都说进独龙江很麻烦,因为818泥石流事件,现在ZF不让游客进入,要偷偷摸摸进

去,还要包车,价格高、费用高、有一定危险,关键是里面的景色也很一般。得知这些,我打退堂

鼓了。

这时候小赵说起:“这里有个雪山叫噶哇嘎普,景色还不错,上个月我有几个朋友去过。”因

为之前我也在地图上看见过,就赶紧问到:“景色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有照片,你们看看吧!

”我们看过后,一致同意,改变计划,不进独龙江,直上噶哇嘎普!麻烦小赵联系向导、背夫,小

赵几通电话下来,专业的向导都在忙别的事,只能麻烦当地的一个喇嘛,帮我们联系了当地的几个

村民,之前我们还不放心,后来听说他们是经常上山采药的,对这山特别了解,慢慢的才放心了。

晚上我们见到了3个向导兼背夫,他们是傈僳族的,叫:阿汉、小李、小方。他们汉语还不错

,我们主要是沟通上山的一些事项,吃、住、行的问题,当然还有价格。他们开价特别低,我没有

还价,这个价格我不想在这里说出来,文章的最后给大家解释吧!但他们要求,他们的吃的需要我

们买,我们当然就同意了。

都定好了明天出发,我们赶紧去超市大采购,超市的老板是湖南人,人也不错,我们一共买了

700元的东西,25斤大米、锅、火腿、面包、罐头……7个人,4天的食量,必须要多买,真的是太

多了,我们担心他们3个背夫背不了,考虑是否再增加一个背夫,后来才知道,我们的担心是多余

的,因为他们太强大了!

回到客栈,“灯”对我说:“你发现没有,晚上你跟向导他们说话的时候,只有小李开口,他

们两都不说话,小李还汗流浃背的。”“我发现了,我以为他们热啊。”“不是热,是他们不善于

和陌生人说话,有点紧张!”回想起来,确实是那么回事!睡觉了,什么事明天再说啦!

现在在回头说说向导他们吧,后来才知道,他们是第一次带我们这样的驴子上山,因为爬这座

雪山的人本来就很少,以前就根本没有,这些年来,每年上山的驴子也不超过10人,噶哇嘎普雪山

终年积雪或积雨,路很不好走。就是今年初云南干旱,这里也没事。阿汉他们也很少和陌生人沟通

,也不知道向导或背夫的行情是什么,他们开出来的价格,是他们自己认为的合理的价格,他们的

收入本来也就不高。从他们不善于沟通、他们的食物需要我们购买、开的价格很低等,这几点上,

我们判断,他们真的是第一次带驴子上山,我们自己也要注意安全了。9月13日,早晨8点,向导们来了,他们一人背着个竹篓,腰间一把砍刀,我的登山包,直接被架到他们的竹篓上,竹篓里放着一些食物,我们初步估计他们每人背负了40公斤左右,这个重量,

当时我都看傻了,竹篓没有任何的背负系统可谈,就这么上肩了。从住的地方到登山的起点,还有5公里的水泥路,为了节省体力,我们打算包个车过去,找小面一谈价格,50元,无语,太贵了,

想起来“重庆小吃”的老板那有辆皮卡,我们去找他,结果他成本价帮我们跑一趟,20元,太便宜了,呵呵,这就是“重庆小吃”的老板,叫张学友,后来我们都喊他天王,他老婆叫蒋重庆,烧菜

特好吃,夫妻两人特别好,以后大家去丙中洛,一定要到他家吃饭,我绝对不是打广告,呵呵。

言归正传,天王的皮卡把我们7人带到登山起点,留下他的电话后,我们上山,并约好了,我们下山的时候给他打电话,还是20元,把我们接回去。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

我和天王在一起,还有他的皮卡车,左边的是天王。

开始登山,一路拔高,先是经过了原始森林,这里很少有驴上来,都是为了讨生活的采药人走出来的路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

因为一直下小阵雨,路上很泥泞,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直接找个干的地方坐下,或是石头上,或是干的木头上,我正要坐下,小方拿出他的砍刀,砍了几片大的树叶,给我,说:“拿这个垫着坐吧”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他们太好了,去这么多地方,还真没有见过这么体贴人的向导,而在他们心里,这只是对客人的尊重,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向导这个概念。

中午时分,快13点的时候,已经有点累了,坐下来吃点东西,向导们麻利的砍了些柴来,在我的概念里,中午一般都是不生火的,吃些干粮就好了。他们很快就把水烧开了。当时我比较纳闷他们是怎么把火点着的,因为砍来的柴都是湿的,我询问过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有媒子,他们说的媒子就是在家准备好的干燥松木,并且含松油量特别大,很容易点着。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

站在那的就是小方,迷彩服是阿汉,左边的是在山上遇见的去采药的人,他们互相认识。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

抬头看,山体滑坡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6)

小李在生火,动作很麻利。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7)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8)

传说中的阿凡达?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9)

我好想不是在地球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0)

真的很美丽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1)

河谷里的景色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2)

给小方来个特写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3)

来张一般般的吧,森林中的溪水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4)

我们的队友,名叫“那个谁”在学抽卷烟

傍晚,我们已经穿过原始森林,到了一个开阔的草甸,两侧都是山脉,远处是冰川,我们就在这里露营了,这里感觉很好,当时我和“灯”一直认为这里有亚丁的感觉,真的很棒。到了营地后,我们暂且叫这里C1吧,因为这里有采药人常驻的帐篷。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5)

这就是向导们住的地方,也是采药人上山采药的大本营了

当天晚上,我们一起坐在大帐篷里,做饭、做菜,喝茶,聊天,傈僳族向导的茶,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收入问题还是别的什么,他们的茶是没有酥油的,所以只能叫奶茶了,和酥油茶的区别就是没有酥油,只有盐、奶、茶叶。

吃完饭,向导小李要去河边打点水来,我把头灯递给他,他说:“我有”。我一看,小李把“媒子”的一头劈成很多分叉,火柴一点,直接就成了个火把,太帅了,呵呵,就这么,小李举着火把去河边打水了。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6)

帐篷里面吃饭喝茶睡觉快到睡觉时,我才去把帐篷搭起来,阿汉和小李很好奇,没见过,就跟着我出去,看看我的帐篷啥样子,看看帐篷是怎么搭起来的,很快,帐篷搭好了,他们对这个新鲜玩意非常感兴趣。当然,下山后我吧帐篷送给他们了,这个跟了我8年的双人高山帐,我毫不犹豫的送他们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好了,太多地方让我感动,送给他们就是想让他们在采药时,晚上是睡得舒服一些。

今天用时8个小时,到达草甸(我自己把这里定义为C1),强度一般,海拔约为3700,相对丙中洛拔高了2000米。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7)

9月14日,我们一早出发,整理好行装,向导们依然是每人约40公斤的背负,向上走。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8)

大草甸中,其他的采药人,把孩子都带上来了,在这里短暂安家,这就是为了讨生活。沿着草甸向前,这里很多采药人的帐篷,有来自丙中洛的,也有来自于独龙江那边的,他们就是这样靠山吃山,因为这里的中草药太丰富了。在草甸中走了约1公里,又要拔高,今天的路特别难走。先要爬一段瀑布,非常陡峭,必须注意安全,向导们非常好,一路保护我们向上,如果有谁想来,这里要注意安全了,并且特别的消耗体力。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19)

爬上相对高度约400米的瀑布段,我们在山脊上休息。从左至右分别是阿汉、小李、小方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0)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1)

站在山脊上向下看C1草甸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2)

翻过山脊,平走一段,但路不好,注意安全,小心脚底打滑掉下去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3)

远处的景色无与伦比,换长焦镜头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4)

再来一张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5)

向导们背的竹篓,太强大啦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6)

继续向前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7)

征服了一个小山头,回头看看美景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8)

向导们的背负,注意看看竹篓帮,用于顶在肩膀上的木头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29)

小李,非常强大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0)

现在能看清楚他们是怎么背的了吗?因为海拔越来越高,雨量也越来越大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就没怎么吃东西,我一路吃着小面包就这么走着。

路很湿滑,有一段最危险的,我们称之为鱼背,光滑的石头,两侧是悬崖峭壁,我是坐着过去的,胆大的也可以走过去,慢慢爬吧,不丢人,呵呵。这里没拍照片,是因为当时雨特别大!下午16点半,我们到了C2,一片竹林中,在湿滑的竹林中穿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没有路,向导们在前面用砍刀开路,劈断的竹子是相当的锋利,如果摔跤……让我想起《十面埋伏》的场景,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小心的向前。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1)

穿越竹林前,回头看,太美了到达营地的时候,都湿透了,冲锋衣裤、登山鞋,花那么多钱买的装备,这个时候好像和向导们的竹篓、军胶鞋、迷彩服没有太多区别。杯具。

向导们麻利的搭起了帐篷,除了塑料布是带上来的,其他的全部就地取材,只靠一把砍刀,我太佩服他们的生存能力了。

帐篷搭好后,开始生火,因为木头都是湿的,那个烟啊!呛死了,结果我们又跑出来,情愿被雨淋着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2)

这就是刚生火的时候,烟雾缭绕晚上,我们继续吃着好吃的,米饭、卷心菜顿肉,奶茶,火腿。今天大家心情好像都没有昨天那么开心,也许是累了,也许是天气不好,也许是其他原因,但我一直这么认为,就是人在极限的状态下,才是真正的自我,平时的坏毛病这个时候一般都会被放大,没有虚伪,只有真实了。

我边喝着茶,边烤着火,边想着事。突然,小方拿出酒来,让我喝,我没喝,不会喝,呵呵,结果,向导们喝了点,小方貌似喝多了,但他很开心,说了很多心里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说:“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在哪里?我知道,就是头顶!你能站上所有的高峰,缺不能站到头顶!”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说小方平常不说话,一喝酒,所有的话都是经典啊!我笑着,继续想着,难道不是吗?自己才是最高峰!我们继续烤着火,这时候阿汉起身,对我说:“你让让,我过去一下”我本能的向后,可阿汉就就要从我身后面过,后来我问阿汉,阿汉说,从前面过很不礼貌的。我客气了一翻,心理想着:这样的环境,阿汉依然是没有忘记礼仪,没有忘记对人的尊重,他们真的是把我们当贵宾了!9月15日,我们继续向上,离开海拔约4400的C2,向顶峰走去!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3)

抬头看,还有很多路呀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4)

雪莲花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5)

这么大的雪莲花,这么新鲜的雪莲花,谁见过?我见到了!可就是这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得到的东西,在山下的丙中洛乡才卖5元一朵!雪莲花只长在高寒地区,水汽要大,人烟稀少,在这里,我看见雪莲花了!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6)

自恋的我,呵呵,显摆一张!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7)

左边事阿汉,右边是小李。小李告诉我,他这么大了,连4张照片都没有,后来我告诉他,这次我就让他够40张。所以下山后,我们还特意去他们家,跟他们合影,拍照片。我想留下更多的美好的记忆。我们决定下山的时候,已经是13点了,今天无法赶到C1,所以只能返回C2了,回到C2,才15点左右,没啥事,今天也不累,继续喝茶,抽烟。阿汉闲来无事,说:“我这个竹篓不好用,我重新做一个”,说着就拿着砍刀砍竹子去了。我问他怎么不用原来的,阿汉说不好背,这个不是我自己做的。阿汉和小李都开始忙碌自己的编竹篓工作啦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8)

小李编竹篓中……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39)

阿汉编竹篓中,阿汉编竹篓我就给他拍照,还边和他聊天,在我的询问下,他告诉我:一天最多编3个,一个卖20元。算下来是60元,我就问他上山采药能赚多少?他告诉我,不一定,一般来说,上山10天,能赚到900-1000元。平均90-100一天。我就好奇的问他,怎么你给我们做向导比采药还便宜呢?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因为带你们很轻松啊!”我无语,背负40公斤,居然说很轻松!我开始陷入沉思……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0)

我们的C2营地,昨天天把新鲜的肉和蔬菜都吃完了,今天吃啥呢?火腿 咸菜 米饭,这时候阿汉从包里拿出了很多野菜,告诉我们这是路上挖的,我再次被他们强大的生存能力征服!晚饭做好,可我才想起我的筷子在包里,我正要去拿,阿汉说:“不用,这里到处是竹子,我给你们做筷子”我的第一反应是简单的削两个小棍子当做筷子,结果筷子拿到我手的时候,我啥了,居然比一些小饭馆的竹筷子还好,有粗有细,有圆有方,两头被磨圆了以防割手,吃完饭,我吧筷子珍藏了,上个图给大家看看,这是下山后拍的筷子。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1)

9月16日,今天的要直接撤回丙中洛乡,体力不好的话可以撤退到C1,在山上多呆一天,我们计划,如果13点之前能到C1,就直奔回丙中洛,这样就可以在天黑前回到公路,让天王来接我们。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2)

上来的时候,下着雨,所有这些景色就在下山的时候拍了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3)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4)

回到了原始森林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5)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6)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7)

一直就这么赶路,11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公路,饥寒交迫,打电话给天王,天王乐呵呵的来了,感动死,天王老婆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8菜一汤,赶紧吃啊!呵呵!吃饭的时候,我吧向导的费用给他们了,我们和向导们约好,“今天这顿不算,大家都累了,明天我们去村里找你们,然后一起来镇上,到‘重庆小吃’好好的再吃一顿。饭后,收拾好东西,赶紧洗漱,我今晚洗衣服都洗到12点,累呀!按理说,嘎哇嘎普之行就算是结束了,可我还是想再说说17号的事,呵呵大家别嫌我啰嗦。17日,中午没啥事,就到小赵的茶馆坐坐,跟她聊美好的嘎哇嘎普之行。并感谢她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好的向导,还邀请晚上一起吃饭。有很好的松茸炖鸡,嘿嘿!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8)

小赵的茶馆一角下午,我们去东风村2组找阿汉他们,跟镇上的人打听怎么去,想找天王的车搭我们过去,可天王在忙别的事,我们见到超市的老板,就是那个在他那买了700元物质的那个超市,一个湖南老板,他正在卸货,我就随口一句:“老板,忙啥呢?东风村2组远吗?能带我们去不?”我半开玩笑的一下问了好几个问题,老板二话没说:“行,你等我卸完货。”我当时楞了一下,我接下来要不要问费用呢?我没说话,心想,要就要,也要不了几十块,再说那天买他那么多东西。10分钟后,老板带我们过去了,跟我们一起去阿汉家坐坐。没有提费用的问题!好人真多!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49)

17号在阿汉家,阿汉坐在家门口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0)

小阿汉,阿汉的儿子,经过询问,才知道阿汉离婚了,带着5岁的儿子过

说到阿汉离婚,我想多说说,大家也许会觉得,在这样一个穷山僻壤的地方,一个少数民族的地方,怎么还会有这么一个词语出现,我再次沉思。我好奇的问了些问题。

阿汉告诉我,他和前妻性格不和,现在这个小阿汉,脾气很怪就像他妈妈,他们无法一起生活,就离婚了。

后来我问茶馆的小赵,小赵告诉我:这里的女人,很多都会出去,觉得这里不好,想出去见世面,可出去呢?就一定能有幸福?幸福是什么?沉思中……

我又问天王,天王对傈僳族人的印象就是懒惰,和我看见的截然相反,后来我也发现,确实有些懒惰的傈僳族人。

再问小赵,小赵告诉我,普化寺旁的傈僳族人,像阿汉他们这样的,不多。我很庆幸,我遇见的是好人,他们是真英雄!

我再与阿汉聊,阿汉说,他们村子都是这几十年来,慢慢的从山沟里出来的,大家聚集到这里,成立了个村子,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血缘关系,大家也都不是一个姓氏。

后来我在镇上也看见过喝醉的傈僳族人,直接就躺马路边睡着了,我无语……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1)

这是“阿莫与小黑”跟小阿汉一起玩耍呢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2)

这是小李,在阿汉家门口,正朝屋里看电视,小李和阿汉是发小。最好的兄弟了!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3)

小李今天穿的衣服应该是他认为最漂亮的了,因为他知道我们要一起去镇上吃饭!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4)

小李没有结婚,没有女朋友,和母亲相依为命,我们想去给他和他母亲拍个照片,很可惜,他母亲不在家。

我们问小李,母亲呢?他说:“我妈妈就我一个孩子,她心疼我,所以家里的活几乎都是母亲在干,因为我要上山采药,十天半月的回来一趟,家里有马,小马都要喂养。要去割草。我和阿汉明天又要上山采药去了!”

我的心,这时无法形容了,我想到我的父母,想到我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沉思……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5)

小李的手

看见这双手,让我想起了在山上的一个故事。登山的第一天,小李告诉我,这个野草莓很好吃,我和小黑边走边采边吃,开心的走在最后。

到了C1,我吧吃野草莓的事告诉“有盏灯”。

第二天,走了2小时,灯告诉我,她吃了,一点也不好吃,苦涩的。小李赶紧问:“你是不是吃错了?”并指着一株植物,你吃得是不是这个?灯说:“就是”“这个有毒,你吃错了!”我一惊,赶紧说:“这可开不得玩笑,赶紧下山,还来得及!”最后经过小李的确认,大家商量,观察了下灯的状况,灯也只是咬了一口。一直决定,观察两小时吧!有进一步情况再赶紧撤。

小李后来告诉我,灯吃的是成熟了的红色的果子,绿色的毒更厉害,根部的毒是剧毒。说着就拿出砍刀,把根挖出来,劈开,露出白色的根茎,说:“这个你不能摸,摸了手会肿。就别说吃了”因为他说我不能摸,言下之意,就是他可以摸?“那你能摸吗?”我好奇的问。小李也没多犹豫,摸了一下,没事。我还是没敢摸。

过了1个小时,小李给我看他的手,厚厚的老茧,已经掉了2层皮了。原来他敢摸是因为他的手有很厚的老茧,像我这样平常不干活的人,哪里敢摸呀!恐怖恐怖!庆幸灯过了1个小时嘴不麻了!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6)

在阿汉的家里,阿汉母亲在为我们做米酒加鸡蛋

我们去阿汉家,买了水果过去,阿汉能给我们吃的就烤玉米、米酒 鸡蛋。再开电视给我们看,我们知道,这已经是他们待客的最高级别了!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7)

在阿汉家,终于有一张合影了,是超市老板给拍的,感谢一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阿莫与小黑、向导小李、有盏灯、向导小方、那个那个谁、阿汉和小阿汉、我(防水机器人)

甲应村附近的雪山(山谷里的居民丙中洛之嘎娃嘎普雪山)(58)

补充一张照片,小李和小李母亲。这张照片是半月后,委托小赵特意去了趟他们家,给他们母子照合影,伟大的母亲

晚上,我们一起在“重庆小吃”吃饭,离开阿汉家的时候,阿汉说:“等一下我”后见见阿汉洗了个头,换了件衣服。可以看出,他们觉得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聚餐。阿汉洗头的时候,我和灯发现他是拎着带洗衣粉去洗的,我没说什么,灯对我说:“回头你把你那瓶洗发水给他吧!”我没有同意,不是我小气,因为我觉得我可以给他一瓶,给他一箱,但却改变不了什么。所以就没有同意。让阿汉还是保持他的习惯和节奏吧!

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喝了酒,很开心,向导们酒量大,自然也喝了不少,酒后,小李带着颤抖的声音慢慢说:“今天是我最高的一天!”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现在回想起,我依然感动!谢谢小李!谢谢阿汉!谢谢小方!你们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向导,见识了什么是人性,见识了什么是山谷里的居民!让我需要重新思考户外的精神!

在此感谢所有遇见的好人:按相识的时间排个序:司机杨师傅(专跑六库到丙中洛),重庆小吃的张学友和蒋重庆(他们是夫妻),茶馆的小赵,向导阿汉,向导小李,向导小方,客栈的老李和小李、超市的老板湖南人(不记得叫什么了)。好人一生平安!

故事就到此吧!如果谁想了解更多,可以联系我,QQ:27397,注明下8264就好了!也可以到小赵的茶馆喝茶了解,征得小赵同意,把她电话留给大家:赵果,手机:13508868076

爬这座山,需要什么装备我就不多说了,就说说注意事项了

地点:丙中洛乡。

体力:5颗星,从头到尾都是需要体力还是体力

鞋:防水与否真的无所谓,都会湿的,最好是防滑的军胶鞋!

登山杖:可以在很多危险路段帮助你

4米X4米的塑料布,可以搭在帐篷外,一路上,只有我的帐篷用过一次,后来就没用过,都是靠向导们搭的大雨棚。

雨衣:其实有时候比冲锋衣管用。这里水汽很大,每年4月低到9月底适合登山,但雨水很多,其他时候大雪封山。

手套,简单的攀登带上手套要舒服很多

线路安排:我们用了4天3晚,体力不好的人5天也可以,只要食物足够,不觉得山上苦。几天都行,向导们平常采药,就是带一把刀和一些炒熟了的玉米(好硬好硬的玉米,牙都要崩了)还有奶粉、盐、茶叶、火。

绝对不要在这么原始的地方留下垃圾,特别是白色污染。

香烟要足,不抽烟的也带上几包,给向导抽,他们都是自己买20元一斤的卷烟。给他们抽些好点的烟吧!回忆:记得当时初见阿汉时,他说:“我们只负责带路和背东西,但安全我们负责不了!”我说:“没问题,安全我们自己会掂量”

后来在山上的几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一直在保护着我们。感动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沉了?我自己顶起来,看看还有人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