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些穴位养生小知识,小病小痛自己轻松搞定,今天来学习三阴交穴。

【识名】

「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相交汇的穴位。

【出处】

三阴交,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其曰:「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属足太阴脾经。

【定位】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妇科疾病经常按摩哪个穴位(这个穴位是妇人之友)(1)

【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手4指并拢,小指下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处,小腿内侧骨后方即为本穴。

【妇女三阴交】

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统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女子以血为本,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妇科疾病经常按摩哪个穴位(这个穴位是妇人之友)(2)

气血是妇女行经、胎孕、产育、哺乳的物质基础,经带胎产容易损耗血液,因此女人需要大量的血液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妇科疾病大多由肝肾亏损或冲任损伤所致,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够同时调理肝、脾、肾三个脏器,故此穴是调理妇女经、带、胎、产及相关冲、任脉疾病的首选腧穴,因此有「妇科三阴交」之说。

【功效】

调理月经

现代女性,大多有月经推迟或月经提前、周期不规律、量少或量多,甚至是闭经等月经不调的问题。

若脾肾亏虚,化源不足,胞脉失养则可出现月经推迟,经量过少、闭经等证;若肝肾阴虚,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或肝不藏血、脾不统血均可致月经提前、崩中漏下等证。

常常点按三阴交穴能够健脾和胃,调补肝肾,因此能够解决一系列月经不调的妇科问题。

妇科疾病经常按摩哪个穴位(这个穴位是妇人之友)(3)

缓解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肝、肾、冲、任等经脉有关,其病机在于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痛经多以寒凝气滞血瘀为主,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瘀血内停而致。

点按三阴交,一可补气和血,二可疏通经络,三可温肾阳去寒凝,对缓解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调理带下病

俗话说「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中最常见到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了分泌物多,感到潮湿不适外,常常还伴有阴部搔痒,甚是让人难受。

中医认为,本病之生,多为脾气虚弱、肾气不足、肝经气郁化热等影响到冲、任、督、带诸脉的气血运行,而导致湿浊、湿热下注引起。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具有健脾利湿化浊之效,可以治疗带下病。

紧致肌肤

三阴交归属脾经,中医认为,脾主一身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皮肤会逐渐变松弛,从而显现出老态,而三阴交有健脾功效,在三阴交处施以导引按蹻手法,可起到健脾作用,从而减缓肌肉松弛,达到紧致肌肤、延缓衰老的效果。

调和脾胃

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入腹属脾,络胃」;故三阴交擅长调理脾胃系疾病,如腹痛、肠鸣、腹胀、泄泻等。正如《针灸大成・心脾胃门》所言:「脾病溏泄: 三阴交」。

调理失眠

失眠多由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病因所致,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三阴交能够调理肝、脾、肾三脏,具有健脾安胃、调肝滋肾、养心安神的功效,从而使脏腑各司其职、宁心安神,改善失眠的症状,是调理失眠症的常用穴。

此外,三阴交对阴虚引起的诸多症状,如:头晕、耳鸣、健忘、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以及男性肾系问题如:遗精、遗尿、阳痿、早泄、小便不利等均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導引按蹻】

操作方法:用手指中指轻轻点按三阴交30-60分钟即可。

妇科疾病经常按摩哪个穴位(这个穴位是妇人之友)(4)

【操作注意事项】

选定了穴位之后,在找准穴位的前提下,操作上注意三点:轻、静、向。

轻 | 指的是力度轻,轻轻接触皮肤的力度就可以,不是平时的按揉手法。

静 | 指的是静止,找准了穴位,按到上面保持静止,不要揉、不要震动、不要到处跑。

向 | 指的是方向,中医讲究顺经为补,逆经为泄,只有方向找对了,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