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你对奇葩说的爱与恨)(1)

“两个脑子中有太多价值观的老炮儿在一起时,哪怕是在打德州扑克,也能输出观点。”牟頔说《奇葩说》本质上是一个游戏,辩论是这个游戏的形式。

文/苏马

个性辩手姜思达回归了,明星嘉宾赵又廷来了,新老奇葩与导师辩着职场、情感类话题……当熟悉的元素多起来,很多观众开始意识到,新一季的《奇葩说》表面上发生了人员与设置的变化,在原始吸引力上却与最初无异,它仍是那个让很多年轻观众忍不住截屏,然后和朋友分享,说被某句发言“戳中”了的节目。

奇葩说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你对奇葩说的爱与恨)(2)

米未传媒联合创始人、《奇葩说》总监制牟頔则在观众反应中看到更复杂的一面。2017年3月底,《奇葩说》第四季上线,坐拥近4亿招商资金,场地与节目设置都全面升级,加上前三季积攒的口碑与经验,传播效果算在预期范围,截至4月25日,第四季第一期在爱奇艺的播放量已经超过5500万次。

负面议论却间歇出现,一些观众在微博和豆瓣质疑节目的变化:为什么要搞导师制?为什么没有高晓松?为什么很多“老奇葩”不见了?质疑者在视频弹幕上吐槽节目没有原来的味道了,“要弃剧”。

牟頔有些委屈,她认为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奇葩说》的样子,创作人团队本身并不太想按某种刻板印象来制作标签化的节目。“连续看下来很容易发现,其实我们每一季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从受众反响来看,每一季的社会效果都会有个低开高走的过程。”

她记得节目第二季引进金星作“导师”,开播前几周都有人在抨击说高晓松怎么不在,但在出柜话题播出后,观众又都回来了;第三季高晓松如约在场,首播便以“团长”身份出场,还是有观众不满意,并反问“怎么人员变化不大”。

她安慰团队成员,批评可能来自于喜爱,一旦人对某个东西投入感情,便会有自己的期许与理解。数千万观众的期许各不相同,有人求新,有人恋旧,要让前者惊喜就可能让后者不适,这时候不管你变或不变,都会有人不满意。这对于一个节目是莫大的认可,更是一个不能怠慢的包袱。

奇葩说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你对奇葩说的爱与恨)(3)

“一个新生的宝宝剪个头发,大家都会觉得好美好有意思,可一个成年人你所有的样子都被别人看过了,你还想要蹦出来去突破,本来就是比较难的事情。”牟頔接受观众变得更加挑剔或即将出现审美疲劳的可能,“他们逐渐清楚你的套路,清楚你所有辩论逻辑在哪,边界是什么,大家可能对于你没有那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了。”她觉得这是好事,是在反逼节目更快的成长。

反过来看,被观众熟悉正是很多综艺节目所追求的,大多数情况下,围绕着节目的争议与讨论多寡与节目本身的影响力呼应。北大教授张颐武在分析90后一代生活趋势时表示,相比前几代中国人,时下年轻人更愿意在直播打赏、电竞游戏等花钱,因为他们重视精神文化上的价值认同多过传统物质上的满足。

奇葩说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你对奇葩说的爱与恨)(4)

示爱含蓄、责备轻易,网综观众的爱恨是中国人通性

身为内容制作者,牟頔最有幸福感的时刻之一是在外偶遇节目观众。比如地铁上某个人拿着手机在看《奇葩说》,“他戴着手机,看着看着他自己笑出声来,你可能也不知道他看的哪一期,然后我特别想过去问‘哥们好看吗’?这种时候,你的心情是愉悦的,你让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变得快乐了些。”

节目效果正是牟頔在意负面评价的原因,她害怕节目给观众带来的不是这些而是愤怒与抱怨。在牟頔看来,做综艺节目的乐趣一方面是让观众放松,让他们感受到愉悦,另一方面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某个小困惑,让他们的想法多了几个参考维度,甚至是给他们带来某种慰藉。

《奇葩说》第四季增设导师制,邀请罗振宇、张泉灵等嘉宾常驻节目亦是出于此考虑。牟頔解释,很多人喜欢年轻辩手的新鲜表达,他们可以遵循自己最内心的感受去谈,但年轻人的生活经历有限,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不一定能给观众足够多的参考。

牟頔介绍,“奇葩说导师”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导师,并不是因为他们所谓的社会地位或者是年纪,核心理由应是导师们的生活阅历所带来的对于生活认知的厚度。节目第四季第五期探讨“分手该不该当面说”,当时绝大部分年轻辩手是从自己的恋爱经历衍生支撑论据,也就是讲故事煽情绪。

奇葩说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你对奇葩说的爱与恨)(5)

导师罗振宇却从奇葩说节目本身来立论,他说有两个底线在这个节目现场从来没有破过,第一是“我们在一起绝不互相绑架,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意志”,第二是“我们不在一起绝不互相伤害,我们要尊重文明”,然后他这两个原则用于辩题总结。

牟頔认为相对成熟的视角丰富了《奇葩说》 的内涵层次,并且是节目所必须的。她打了个比方,两个五岁的小朋友坐在一起,就算是辩论,他们能说出来也只是童言,而两个脑子中有太多价值观的老炮儿在一起时,哪怕是在打德州扑克,也能输出观点。

她说《奇葩说》本质上是一个游戏,辩论是这个游戏的形式,“奇葩辩手”们必须为自己所站的立场讲话,但不管在场上他们如何攻击,到最后游戏结束,大家会真心地说一句“你今天真棒”。牟頔希望观众们能以更开放的态度去面对节目以及节目的变化,并从这种辩论的形式中学会相互欣赏的精神。

有时候,牟頔担心事与愿违,一些观众没有感受到宽容与包容的心态,而只是看到了辩论形式上的撕扯和相互攻击。幸好,还是有很多被感动的欣慰时刻,《奇葩说》第四季第4期“不给别人添麻烦是美德吗”播出后,她认识的一个客户发朋友圈说与孩子一起看了节目,孩子告诉妈妈这个讲得比学校老师有意思多了,然后感慨原来美德其实是这么复杂的一件事,“他们并没有表扬我什么,但是他们说的这件事情本身让我很被打动。”

奇葩说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你对奇葩说的爱与恨)(6)

她记得还有一期讨论的话题是“亲人得了绝症要不要离开?”当时很多网友在微博评价,这期节目让他们从过去的阴影走走出来得到一些解脱。

“这些东西是最打动我的。”牟頔不太在乎节目是否被称为网综第一,谁的流量更高,她更在意的是人性的部分。质疑声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表示对节目的彻底排斥与反感:“我不爱看辩论,就一些本来就没有对错的事争个对错,面红耳赤,还特别大声,看着累,关键吵就吵吧,还要争个输赢。”

节目粉丝群里也有人提意见,问他们觉得某期节目怎么样时,只有零星的三两个人正面表示“好棒好开心”,其他大部分蹦出来说的都是今天谁表现得太差了哪个地方的剪辑不太流畅。

牟頔全盘记下并作为以后改善的参考,她不太会为这些技术手段能解决的问题担忧,“人、灯光、灯具、舞美、服装化妆,都只是表象与解决手段,她说做内容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问一问所谓初心,即节目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做给谁看?某个内容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从央视出走的牟頔与马东同是传统电视行业出身,他们所理解的网综只是传播渠道不同而已,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异。马东解释,在做网络综艺时,团队还是遵循着做视频节目的基本原则,当然表面上的节奏会加快,语境更年轻化,表达更直接,彼此的语言宽容度比较大,说一两句脏话狠话都也不会太在意,“年轻人的包容和他们的活力,是他们最可爱的东西。”

奇葩说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你对奇葩说的爱与恨)(7)

或许你可以这样理解,《奇葩说》最初吸引人的本就不是新鲜,而是一种不断重复预设的认同,与此同时,那些自认为厌恶变化的人,所纠结的也是无关紧要的次要细节。

至于看网综的观众,他们可能与绝大部分中国人一样:不太乐意去表达爱与善意,相反他们会对家人和爱人说“你今天穿衣服怎么丑”、“怎么又长胖了”、“脸色怎么那么难看”,尽管他们的出发点与理由是“我这是关心你,为了你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