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明风华》当中,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三兄弟的日常,给这部剧增加了很多笑点,带来了更多的欢乐。而这三个人之间,为争太子之位争权夺利的故事,更是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1)


而在正史上,更是有传闻说,朱棣曾经想要传位给朱高煦,立朱高煦为太子。

那么,朱棣是否真的想要传位给朱高煦?或者,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的话,朱棣有没有可能直接传位给朱高煦呢?

1.三人都是嫡子

和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皇子争夺不同,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这兄弟三个,很像是唐朝的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

他们三个,都是一个妈生的,都是所谓的嫡子。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2)


按照史书记载,朱棣一共有四个儿子。但是老四朱高爔,仅仅出生一个月后就夭折了。这一点,同样很像唐朝初年的那家人。

而剩下的这三个儿子,都是朱棣的原配徐皇后所生。

说起这位徐皇后,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徐皇后的老爹,就是那个当年北伐亲自带兵打下元大都,开国六公爵之首的徐达。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3)


徐皇后和朱棣的亲事,还是老朱亲自提出来的。

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人,都是徐氏所生。不过,朱高炽早两年出生,就成了嫡长子。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朱高炽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既然是嫡长子,朱高炽做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要不然的话,大臣们也不答应。

但关键在于,朱棣这一家子的经历,实在有点非同一般

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并不是继承来的,而是通过靖难之役抢来的。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4)


早在靖难之役以前,作为嫡长子的朱高炽,就已经被封为了燕王世子。等到朱棣开始起兵靖难后,朱棣带着朱高煦在前面打仗,朱高炽则是在后面看家。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朱高炽和朱高煦这兄弟两人,因为经历的不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

朱高炽因为性格温良,更擅长文治,所以朱棣才让他镇守后方。而朱高煦则是勇武过人,在行军打仗上,更像朱棣,所以被朱棣带在身边。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5)


还有一点,据史书记载,朱高炽身体很胖,而且腿脚不太好,身体比较虚弱

所以,朱棣在某次大战之后,就对朱高煦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对这句话的解读,都更偏向于朱棣是在给儿子画一张大饼。希望通过这种话,让朱高煦好好打仗。

但还有一部分史学家认为,朱棣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6)


当时朱棣说这句话,可能就只是忽然心生感慨。朱棣的意思很可能是:你大哥身体不太好,你得多努努力,将来好多帮帮你大哥

或者也有另外一层隐含意思是,你大哥身体不行,如果你大哥死了,你就上位

至于说,用这种话给儿子画大饼,其实可能性反倒并不是那么大。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7)


想想也知道,朱棣是何等雄才大略的人物。把朱高煦呆在身边打仗,更多的也是想着培养自己的儿子,而不是真正想让他上阵杀敌。

要是朱棣真沦落到,需要勉励自己儿子去打赢靖难之役的话,那这场仗估计根本就赢不了。

而且,从后来的一些事情来看,朱棣的意思,也是后者偏多。也就是说,朱棣很有可能把朱高煦当成了备胎。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8)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同样的问题,朱棣的老爹朱元璋就曾经遇到过。当年正是因为朱棣的大哥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把皇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朱棣觉得心里不服,又赶上朱允炆削藩,所以朱棣才会起兵靖难。

同样的问题,到了朱棣手里,朱棣还会做相同的选择吗?

虽然朱棣也很看好自己的长孙朱瞻基,但因为前车之鉴的缘故,朱棣当时的打算,极有可能就是把朱高煦当成了第二顺位继承人,而不是皇长孙朱瞻基。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9)


在朱棣看来,长子朱高炽身体不好,很有可能走在自己前面。如果长子真的走在自己前面,那他估计就不会重复当年朱元璋的选择,而是会将皇位传于朱高煦了。

3.朱高炽真的那么窝囊吗

在电视剧当中,由梁冠华老师饰演的朱高炽,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甚至有些窝囊的形象。面对老二老三的步步紧逼,作为老大,他始终是在退避,并没有主动出招。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10)


而在正史上,朱高炽虽然不至于如此窝囊,但却是也比较厚道。对于自己两个弟弟的挑衅,并没有赶尽杀绝。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高炽就是白给的。

朱高炽的本事,其实比朱高煦大得多

靖难之役当中,朱高炽虽然长时间坐镇后方,负责政务,给前线大军调集粮草,看似没有前线的朱高煦那么威风。可实际上,不管是在政务上,还是在军事上,朱高炽都极为厉害。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11)


举个小例子。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这一年,朱棣刚刚决定起兵靖难,因为手中力量不足,带着大军去绑架了旁边的宁王,并且从宁王手里拿到了朵颜三卫的控制权。依靠这支强大军队,朱棣才真正有了和建文帝正面抗衡的资本。

然而,在朱棣离开北平城期间,建文帝派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直逼北平城下。

当时的北平城内,正是朱高炽镇守,而朱高炽手上,只有寥寥不足一万兵马。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12)


看起来,这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斗。

但史书上记载的结果是,正是这次兵力悬殊至极的战斗,兵力一比五十的战斗,朱高炽守住了!

单凭这一场战役,也足以让朱高炽入围名将之列了。

当然,在这次战斗后,因为战线逐渐向前推进,朱高炽再也没了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更多的时候,还是坐镇后方,梳理政务。

但这不意味着,朱棣眼睛就看不到,会认为朱高炽真的是个窝囊废。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13)


而且,朱棣更明白的一点是,自己这两个儿子,性格截然不同。朱高炽性格宽厚,如果登基的话,肯定是一代仁君。而朱高煦虽然军功极盛,但却有些好大喜功的嫌疑。如果朱高煦登基的话,恐怕明朝还要再打上几十年的仗。

朱棣很明白,自老爹朱元璋那一代,一直到他这一代,中原一直战乱不休。永乐一朝,虽然边功卓著,又有郑和数次出海,大涨国威。但实际上,国家的国力,却也消耗甚多。

朱棣更希望的,应该是自己自己下一任帝王,可以踏踏实实做一个守成皇帝,安安稳稳让国家恢复国力。

朱棣临死评价朱高炽(如果朱高炽早死两年)(14)


至于老三朱高燧,相比前面这两个哥哥,就差的有些远了。除非两个哥哥加上皇长孙朱瞻基都死了,要不然的话,很难会轮到他出头。

总得来说,朱棣的真正想法,应该是把朱高煦当成了第二顺位继承人。如果朱高炽先走一步的话,那就传位给朱高煦。而如果自己先走一步的话,那就传位给朱高炽,而不是皇长孙朱瞻基。

至于说朱棣有没有真正想过改立朱高煦为太子,这个可能性,其实真的很小,近乎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