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地位最高的神,是“三清”。在以前几篇文章中,我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算起来,该写写太上老君了。

对于太上老君,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他是谁?

在这个问题上,虽说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答案,不过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文学上的太上老君,另一个则是李耳。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怎么那么弱(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的形象)(1)

太上老君

先说说文学上的太上老君。这就不得不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部书了。在这两本小说中,太上老君的戏份都不少,而且形象差别很大。具体而言,《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是以反派的面目出现的。孙悟空因搅乱蟠桃大会、偷御酒、盗仙丹、反下了天宫,玉皇大帝派遣十万天兵天将围剿花果山,连遭败绩。后调二郎神对阵赌斗,加上太上老君的帮忙,才擒住了孙悟空。玉皇大帝欲将孙悟空置于死地,无奈大圣的本领太高,种种酷刑都没有伤损他一根毫毛。此时,太上老君出了一个“坏”主意,他为了报孙悟空偷仙丹之仇,请求玉皇大帝,想用八卦炉烧死孙悟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上老君是压倒孙悟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斩妖台时,孙悟空还抱着一股游戏的心态,来看玉皇大帝和他的爪牙们作威作福,那种心理是,反正我本事大,你们奈何不了我。但在进八卦炉之后,孙悟空才知道,天庭竟然会用如此卑鄙的手段来对付自己。他虽然占据了巽位,火无法烧到自己,但是仍然被烟熏坏了眼睛,“火眼金睛”就是这个时候落下的眼病。此举动把孙悟空真的惹恼了,于是后面才有了大闹天宫,谋求改朝换代的举动。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怎么那么弱(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的形象)(2)

孙悟空

作为孙悟空的对立面,太上老君被塑造成了一个性格比较猥琐的老头,只会暗地里下家伙,并且损招频出。后来他的童儿和青牛相继脱离天庭,残害人间,也能看出太上老君治家不严。总之,《西游记》上的太上老君,实在是不怎么样。

再说说《封神演义》。这部书论文学价值,并不算大,但是胜在民间流传范围广。在这部书中,太上老君虽然成为了正面形象,但是“正”得让人厌恶。《封神演义》的缘起,便是太上老君和他的两位师弟,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要搞一次天庭的“公务员招聘”。这三位教主虽然是一师所教,但是明显是两个路数。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是一派,共同对抗通天教主。总之就是一句话,师兄(含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门人)揍师弟(含通天教主的门人)可以,师弟反抗不行。想想出身阐教的太乙真人和哪吒,是怎么对待出身截教的石矶娘娘的故事,就知道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所谓的“天道”“仁义”是多么的可笑,这些神和岳不群没什么区别。反正我看到万仙阵、诛仙阵,通天教主和截教弟子把阐教门人揍得连自己的妈都不认识,感觉挺爽的。

总结一下,太上老君在文学上的形象,无论是《西游记》上猥琐阴暗的老头,还是《封神演义》中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都不算讨喜。而这也是大部分人对太上老君的印象。

此外,对于历史比较好的朋友,太上老君还有一种形象,那就是老子李耳。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怎么那么弱(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的形象)(3)

李耳

说起这个人物,可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根据《史记》记载,李耳,是楚国苦县人。苦县,换成现在的行政区划,就是河南鹿邑。他之所以名“耳”,是因为耳大下垂。古代把这种长相看做长寿之征。寺庙中的佛像,都是双耳垂肩。

李耳曾经担任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见识过人。据说,孔子都曾向他问过礼。后来,李耳见周朝衰败,便辞职不干,打算当个隐士。他西出函谷关时,被守关的尹喜留住,《道德经》便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正因为这本书,李耳被尊为道家的始祖,后来,随着道家世俗化和宗教化,李耳的地位越来越高,后来被张道陵捧成了“太上老君”。后来《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形象,便来自于此。

写到此,似乎可以做个结论了。太上老君的原型是李耳,但是我们不能给这两位之间划等号。太上老君只是借用了李耳的才识和出身,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