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生下来就是八十岁,慢慢长到十八岁的话,人生会更快乐无穷。————马克·吐温

导语——

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于1865年11月18日发表在《星期六新闻》上的一部短篇小说,据说曾让“整个纽约顿时大笑”。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1)

马克·吐温一生有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前期作品稚嫩,充满幽默感,中期笔锋辛辣作品中带有暗喻和嘲讽,后期因为家庭变故,作品透露出一种厌世情绪,嘲讽意味更加浓郁。

小说《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虽比不上《百万英镑》《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等作品家喻户晓,但着实可圈可点,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美国边疆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该小说讲述了“我”受朋友之托到美国西部矿区安吉尔,找西蒙·威勒打听一个名叫利奥尼达斯·斯迈利的下落。

可我却被西蒙·惠勒堵在墙角,听他讲故事。故事中在一个叫做卡拉维拉维县的地方,嗜赌如命的吉姆·斯迈雷训练了只狗,马和一只可以跳得很高的青蛙,他经常和人赌钱,几乎每次都赢。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外乡人,想要与对方进行跳蛙比赛,还专门为没有青蛙的外乡人去寻找了一只青蛙,而这个外乡人却在他去寻找青蛙的时候,往青蛙肚子里装了铁砂,使青蛙无法跳起来,最终外乡人赢了比赛,拿走了所有奖金。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确实,没有人会不喜欢马克·吐温。

1.现实主义与幽默讽刺带有暗喻人物的结合。

作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小说背景是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当时的美国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整个美国都十分热衷于商业投机,唯一评判地位的高低就是金钱的多少,所有人为了追逐金钱和名利相互欺骗不择手段,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2)

该小说作为现实主义者文学作品,在这样背景下自然少不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对资本主义和统治阶级的批判,以极其冷静的态度去真实地描绘当时的场景,力求还原美国西部最真实的一幕。

小说中故事主人公吉姆·斯迈雷就是作者笔下为了还原真实西部生活而带有暗喻的人物。

为了塑造吉姆·斯迈雷的形象,马克·吐温这样描写到——

如果遇到赛马,赛完时你会发现他发了财,或者输得精光;遇到狗打架,他要打赌;遇到猫打架,他要打赌;遇到小鸡打架,他要打赌;哎,即使遇到两只小鸟停在篱笆上,他也要跟你赌哪一只先飞走;甚至如果他看见一只屎壳郎在走,也会跟你打赌要多久它才会走到它要去的地方。如果你答应他了,他会跟着那个屎壳郎走到墨西哥,不过他不会去弄清楚它要到哪儿去或者在路上走多久。

在这段描写当中,作者通过马,狗,猫,小鸟,屎壳郎等一次又一次排比,为细致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嗜赌如命的人物角色,他爱赌喜欢赌,什么都可以拿来赌,哪怕是一只肮脏的屎壳郎,他也爱屋及乌,愿意去接触,只要有人愿意赌他便会赌。

有一回,沃克尔牧师的老婆得重病,躺了好久,仿佛他们都救不了她了;可是有一天早晨,牧师来了,斯迈利问起她身体怎样,牧师说好多了,感谢上帝无限慈悲,她身子轻松多了,靠老天保佑,她还会好的。斯迈雷想也没想先说:“唔,我愿意赌上两块半,她不会好,怎么也不会好的。”

如果上一段只是简单的向我们展现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形象,那么这一段就将这一角色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

当牧师的妻子得了重病好转时,吉姆·斯迈雷却语出惊人,想要花两块半和在场的人赌牧师妻子好不了。

这一件细微的小事,可以看出他从没有将牧师的热切的希望和病人的伤痛放在眼里,甚至以此作为赌注,这不再单单是赌徒,而是一个狂热到骨子里,连生命都不都放在眼里,丧失理智与基本道德的人,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吉姆·斯迈雷痴迷于赌的行为中,就像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因赌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暗喻当时人们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不把底层人命放在眼里,金钱才是唯一道德与地位的衡量标准,再现了美国当下金钱盛兴的社会象征。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3)

通过赌徒的人物塑造,马克·吐温批判了当时的投机主义,而赌徒作为投机主义的代表充分的表达了人们想要不劳而获,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使人们不再愿意去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相反变得淡漠亲情,无视生命冷漠且疯狂,同时也批判了当下美国金钱至上和腐败只顾享乐主义的扭曲人性。

2.拟人化的动物描写以及“我”的出现。

该作品中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作者马克·吐温对于小动物的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动物蠢萌可爱,可以治愈一切不美好,但是在这部小说中马克·吐温笔下的小动物却跟主人吉姆·斯迈雷一个德行,阴险狡诈,爱耍聪明。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将故事讲的生动有趣,带有深厚情感,都会使最基础的拟人修辞方法,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情感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情感,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又展现了不一样的效果,让读者更好理解作品,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①该作品中第一个描写的动物是一只被人称作是“十五分钟驽马”的马,它气喘啦,马腺疫啦,要不就是肺病啦,有着数不清的毛病,可最后一刻它总能让人充满惊喜,让人记忆犹新。

它会柔软灵活地撒开四蹄,一会儿腾空,一会儿跑到栅栏那边,踹起好多灰尘,而且要闹腾一大阵,又咳嗽,又打喷嚏,又淌鼻涕,可它总是正好先出一头颈到达看台,跟你计算下来的差不离儿。

因为这只马有“毛病”,所以比赛的人总是不忍心先让它跑上二三百米,然后再开始比赛,但这一切都是假象,只是这马的诡计。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说的就是这匹马,它总会比别的马不多不少刚好多一个头,让评委可以看的清楚,由此赢得比赛。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4)

马虽然是动物,但却跟着主人吉姆·斯迈雷学会了人类之间的尔虞我诈,懂得欺骗,投机取巧和利用人性,表现了当时美国没有人能够在金钱的诱惑下保持“初心”,就连马都如此,人又能怎样?

②第二个出场的是一只名叫安德鲁·杰克逊的狗。如果有关注美国过往新闻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名字是1829到1837年,美国第七任总统的名字,马克·吐温将他比喻成狗是一种戏弄。

这时候,猛然间,它会正好咬住另外那条狗的后腿弯,咬紧了不放,不只是咬上,你明白,而是咬紧了不放,直到他们认输,哪怕要等上一年。

安德鲁·杰克逊的胜利战术就是在上一刻装作唯唯诺诺害怕的样子,一旦赌金上涨下一刻它就气势昂扬,咬住对方的狗腿不放松。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5)

与马一样安德鲁·杰克逊也十分善于伪装,因此也赢了所有钱,可是突然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没有后腿的狗后,它彷徨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输了比赛,暗示一直处于“舒适区”的人们终将会被这时代所杀死。

③最后一个出场的名叫丹尼尔·韦伯斯特的青蛙。和安德鲁·杰克逊一样,丹尼尔·韦伯斯特是1782到1852年美国政治家的名字,将美国总统与政治家比喻成动物,可见马克·吐温对其的嘲讽与不满。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6)

一开始吉姆·斯迈雷抓到丹尼尔·韦伯斯特后对它耐心教导,赢了不少钱。吉姆·斯迈雷和丹尼尔·韦伯斯特变得自负,认为全天下没有比他们跳得更远的青蛙,他们目空一切自信的和外乡人比赛,最终却输了比赛。

安德鲁·杰克逊和丹尼尔·韦伯斯特曾经不可一世,赢了所有比赛,最后却残败落场。马克·吐温用着两个动物拟人的形象讽刺了统治者目光短浅的愚蠢和无能,预示着他们终将走向灭亡。

马克·吐温还在故事中设计了一个“我”的形象,这个“我”不在故事中,无名也无姓不参与故事,一直处于旁观者的身份看着“悲剧”的发生而无动于衷,冷漠的看着一切,不与故事中的“虚拟”人物一样虚伪奸诈,相互欺骗,懂得尔虞我诈,金钱至上。

“我”保持着作为旁观者的理性和清醒,“我”是马克·吐温在文中最美好的期望,同时也为故事增加了趣味性和独特魅力。

3.《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百万英镑》反复出现的荒唐事情,使文章具有张力,影响深刻,嘲讽的内涵,表达了马克吐温对人性的讽刺。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那些越是荒唐越是不可捉摸的离奇故事,它越是真实的。要相信,故事远没有生活那么精彩。那些荒诞不羁的事情,在现实中总是可以找到它的缩影或者原型的。”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7)

总而言之就是小说故事越是荒唐就越真实,越能做到“现实主义”。

1.《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出现的荒唐事。

  • ①该故事中吉姆·斯迈雷作为主人公却出现在故事中的故事里,而“我”以旁观者去解了吉姆·斯迈雷的过往事迹。

西蒙·惠勒让我退到一个角落里,用他的椅子把我封锁在那儿,这才让我坐下,滔滔不绝地絮叨着从下一段开始的单调的情节。

“我”受朋友的委托打听朋友的童年挚友,现如今的奥尼达斯·斯迈利牧师,可我还没等找到这位牧师朋友,就被一个叫做西蒙·惠勒的堵在角落里听枯燥乏味的故事。

小说中“我”认为西蒙·惠勒一个安闲自得地信口编出这样古怪的奇谈,从不露笑,这种景象十分的荒诞。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8)

“我”和西蒙·惠勒两人牛头不对马嘴,各有各的小心思,“我”只是想要打听奥尼达斯·斯迈利牧师的下落,而西蒙·惠勒却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讲我不感兴趣的故事。

可即使这样我们依旧能够如无其事的“和平”共处,故事的结尾西蒙·惠勒还要重新讲一遍,我知道无论他讲多少遍,我都不会知道牧师的下落,于是转身告辞离开。

  • ②作者用两个拟人化动物和吉姆·斯迈雷的故事,将荒唐的事情描述了三遍。

安德鲁·杰克逊的最擅长咬别人狗的狗腿,可是却被一只没有后腿的狗所打败,丹尼尔·韦伯斯特最擅长跳远,却被外乡人灌了铁砂,输给了一只淤泥地里的青蛙,而吉姆·斯迈雷最擅长用欺骗,耍小聪明利用诡计赢钱,是个常胜将军,最终却被一个外乡人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赢了比赛。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9)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世事无常,荒诞无稽的事情,处处让读者捧腹大笑,可重读后又值得深思。

2.《百万英镑》中出现的荒唐事。

  • ①用钱为赌,考验人性。

东野圭吾曾说: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可见人心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

可是在《百万英镑》中却有两个富翁花钱考验人性:两兄弟决定给诚实聪明的人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既无法花出去,也无法证明这张钞票属于他本人,以此来打赌。哥哥说会饿死,弟弟说不会,幸运的我成了拿着钞票完成他们的赌约的人。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10)

用百万钞票打赌本就是一件荒诞的事情,但故事的结尾,我完成了赌约不仅没有饿死,相反获得了一大笔财富,拥有了地位。

  • ②不同人物的反应,凸显了社会的扭曲和荒唐。

这个世界是疯狂的,它只以金钱来决定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只要你有钱仿佛做什么事情都对,你可以任意拿钱“侮辱”一个穷人的自尊心。

亨利是个聪明的外乡人且很穷,符合富翁兄弟赌约的一切条件。

一开始亨利要制作一件新衣,服务员一脸刻薄地嘲讽,当亨利拿出钞票时,服务员变成了的另一副滑稽模样——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褶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样;然后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似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服务员的神色和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立刻给亨利准备了合适服帖的衣服,其中包括晚礼服、便装、衬衫,以及其他一切。

亨利还是那个贫穷的亨利,仅仅因为一张花不出去的钞票,小到服务员大到高层阶级的人,对他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善意。

3.吉姆·斯迈雷和年轻人亨利看似人设背景不同,但都由一个相似点链接,实则内涵了拜金主义。

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吉姆·斯迈雷是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嗜赌如命的人,而在《百万英镑》里亨利是一个穷人,他没有钱,但却因为一个小小的赌,拥有了金钱和地位。

马克·吐温将吉姆·斯迈雷和亨利因为“赌”联系到了一起。其本质都是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批判了拜金主义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跳蛙最终形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幽默背后是对人性无尽的嘲讽和期望)(11)

当人们将金钱作为目标,将希望寄在“赌”上,这个世界已经变得疯狂且荒唐,预示着终将走向毁灭,一方面马克·吐温批判了金钱至上的世界,另一方面马克·吐温依旧希望人们可以从故事中发现他对这个世界潜在的期望,希望人们可以有底线道德,善良正直,保持初心。

总之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他的短篇作品短而精,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我们细细推敲。

撰文:白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书籍:《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百万英镑》

欢迎关注白栀说 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