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大师斯蒂芬.罗宾斯给管理的定义是:"所谓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个说法的背后蕴含着管理的三个要素:人、过程和有效,用正式一点的词汇叫组织性、过程性和目标性,强调了"带人""做事"和"目标"。

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做)(1)

大部分管理者都懂得,管理工作主要分四部分:任务管理、管理沟通、团队规划和团队建设

可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团队建设”都做哪些事情呢?其实分这几部分:

01、提高员工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学习的“7-2-1”法则,即:10% 靠听课和看书自学,20% 靠相互交流和讨论,70% 靠工作实践。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制定一下常见的学习方式或方法。

第一类,关于帮助员工自学。常见的做法有:组织员工参加培训;为员工推荐和购买书籍;提供学习文档、视频等;……

第二类,关于相互交流讨论。常见的做法有:组织兴趣小组、读书会等;技术分享交流会、代码评审会等;重点工作复盘等;……

想提升员工个人能力,最关键的是提高学习的意愿。有下面几个方法:

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做)(2)

02、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和积极性

关于战斗力有这个公式:“战斗力 = 能力 * 意愿”。所以提高工作意愿对于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尤其重要。

提高工作意愿的方法:

  1. 提升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工作时间或地点上的自由度,工作方法上的自由度。一定的自由度会让员工更有自主掌控感,从而起到激发的作用。
  2. 提升员工专精度,让员工持续有成长。要能发挥其优势。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某项工作能发挥员工的独特优势,必定会给他带来投入的热情。
  3. 给予员工意义和使命。作为管理者你可以亲身感受得到,总会有一批人因为工作没有价值而离职。他们不是矫情,而是真的需要看到自己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什么价值。所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修炼,就是去梳理团队的使命和项目的意义。

03、团队分工

为什么要分工?分工能带来什么收益呢:

  1. 分工不是为了高效,而是为了能容纳更多的人来一起干更大、更复杂的事情,做简单的小事情,是不需要分工的。
  2. 为了实现协作。先有协作的需求,才有分工。换句话说,分工是手段,协作是目的,分工和协作是不能割裂开的。
  3. 为了实现专精。把时间、精力和长期的练习都聚焦到某个点上,从而更容易实现对于某项技能或某个领域的精细掌控。而且,由于精细化分工只需要每个员工关心单一工作内容,所以管理者更容易从整体上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让专业的人更专业。

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做)(3)

04、提升团队凝聚力

提升团队凝聚力有4个建议:

  1. 设立共同愿景。首先要有一个使命和愿景,有一个共同的长远目标,供大家“往一处想”。如果团队有着自己的使命,又能得到团队成员的普遍认同,大家会更容易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也更容易肩并肩地一起迎接挑战,即所谓的“志同道合”。
  2. 提升员工归属。要给他一个位置,给他一个“立足之地”,也就是要分给他一份职责。只有当员工清楚自己能为团队做出什么贡献的时候,才会心安,才会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份子。
  3. 加强相互了解。作为管理者,最好为花一点心思来稍微设计一下活动。加深员工互相的了解,是提升信任和默契的良方。
  4. 共同面对挑战。显然一起扛过枪的兄弟,感情是很铁的,毕竟是经历过不离不弃的并肩作战。让大家在“硝烟”和“炮火”中去建立深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事上练”。

05、梯队建设

“梯队建设”实际上就是选拨一些人,并把他们培养成团队的核心骨干。这其中包含了两个部分的工作:一个是选拨和物色培养对象,另外一个是培养这些人。

  1. 培养人才也是要以做出绩效为依托,而不只是为了培养而培养。
  2. 提供机会和发挥空间,做好授权。做培养计划只是第一步,而能力和影响力都是在实战中积累起来的,这就需要给培养对象提供发挥空间,让他在“事上练”。
  3.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周期性的沟通机制,让沟通常规化。因为只有在反馈中,你们才能对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这里不但蕴含着是非对错的价值观,还蕴含着指导和激励。

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做)(4)

06、建设团队文化,营造团队氛围

每个团队,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工作方式和是非判断。它虽然不像规章制度那么带有明确而强制性的约束力,却也能引导和规范团队成员的言行举止,我们把这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称为团队文化。

建设一个属于自己团队的文化尤其重要。比如,阿里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平凡人做平凡事”等;腾讯的价值观是“正直、进取、合作、创新”。

一起学习成长

靠近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