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好几部小说可以归属到儿童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两部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还有就是《王子与贫儿》。

《王子与贫儿》

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吐温的儿童文学作品)(1)

《王子与贫儿》中译本

《王子与贫儿》据说是马克·吐温本人自以为最满意的作品,但相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来说,知名度要低不少。

《王子与贫儿》的主要内容,讲述的就是长相相似的一位王子与一个贫儿,他们互换角色后的一连串遭遇,最后又恢复了各自原本的身份。在德国的《豪夫童话》中,也有过这么一个假王子的类似故事,写一个有着“王子梦”的裁缝盗取王子的信物来顶替冒充,后来被识破,各归本位。

在身份互换之前,小说以写贫儿生活为主;互换之后,以写王子经历为主。因此,总的来说,书中描写中下层社会阶级成为了重要篇幅,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因此也有说此书为童话式讽刺小说的。

在王子沦为贫儿后,曾和乞丐们混在一起。这些乞丐也是有组织的。当然,乞丐的组织也不算是新鲜事,姑且不论中国武侠小说中几乎都会提到的“丐帮”,新闻报道有时候也会说到乞丐团伙。在布莱希特的《三毛钱戏剧》和《三毛钱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皮丘姆,就是乞丐头子,里面还写到了乞丐应该怎样引起行人怜悯施舍。

在这部小说中,提到了一种乞讨方式,就是用石灰腐蚀自己肢体皮肉,装出残疾可怜的样子。不得不说,这种乞讨方式至今国内仍有乞丐在使用。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吐温的儿童文学作品)(2)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译本

《汤姆·索亚历险记》大致以汤姆智斗印江·乔伊为主线,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儿童故事,包括小孩子的冒险幻想和精神。马克·吐温以极其客观的笔触,特别是通过儿童之间毫无矫饰的对话,将各种童真、童趣表现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这也就是马克·吐温的高明之处了。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作(但影响似乎要更大一些,受到了海明威的盛誉,誉之为现代美国文学的起源)。当然,除了开头说明的承接关系,基本是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叙事架构上,视野无疑要更加开阔,挖掘的主题也更有深度。

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吐温的儿童文学作品)(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译本

作为续作,此书的主人公也从前作的汤姆·索亚转移到了哈克贝利·费恩的身上。故事主要讲述了哈克贝利·费恩与黑奴吉姆漂泊各地的遭遇,类似于“流浪汉小说”。而吉姆的黑人身份,也赋予了全书关于种族问题的严肃思考的深度。两人行走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骗子“国王”与“公爵”,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少问题。至于两个骗子的结局如何,似乎没有明确的交待。

小说最后部分,哈克贝利·费恩与汤姆重逢,两人联手解救黑奴吉姆,却故意“弄巧反拙”,通过“英雄主义”的方式制造吉姆越狱的事迹,同样是充满了童真童趣,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对历史或是传奇文学的一种反讽吧。

-END-

,